《生查子·西津海鶻舟》

《生查子·西津海鶻舟》

《生查子·西津海鶻舟》是作者賀鑄的作品之一。

作品原文

陌上郎①
西津②海鶻舟③,徑度滄江南。雙艣本無情,鴉軋④如人語。
“揮金陌上郎⑤,化石山頭婦⑥。何物系君心?三歲扶床女!”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生查子·西津海鶻舟》《生查子·西津海鶻舟》
①調名即《生查子》。
②西津:西方之渡口,此泛指送別之地。
③海鶻(gǔ)舟:狀似鷹隼的快船。宋葉廷矽《海錄碎事》衣冠服用部《舟門》:“海鶻舟,輕捷之稱。”
④鴉軋:磨擦聲,此指搖櫓聲。
⑤揮金陌上郎:用《秋胡行》的故事。劉向《列女傳》記載:魯國的秋胡新婚才五日便外出做官,五年後回到家鄉。在將要到家的路途中,看見路旁有一位採桑的美女,就下車拿金子引誘她,被對方堅決拒絕。秋胡到家以後,派人將他的妻子叫來,原來就是剛才那位採桑女。他的妻子不屑於丈夫的卑污行為,因此投河自盡。揮金,揮金如土。陌上郎,指秋胡。用來比喻對愛情不忠貞的丈夫。化石山頭婦:古代有許多“望夫石”的民間傳說。據說因丈夫長期在外,妻子思念至極,久久佇立山頭眺望,以至化身為石。比喻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妻子。劉禹錫《望夫山》:“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⑥化石句:《太平寰宇記》載《當塗縣》:“望夫山,在縣西四十七里。昔人往楚,累歲不還。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為石。”

作品譯文

丈夫乘著海鶻船離開渡口,逕自穿越滄江,消失在茫茫煙雨中。連那本沒有情感的雙櫓,似乎也在感嘆他們的分別,鴉軋地響個不停。
丈夫在外揮金如土,妻子苦苦等待,幾乎要成了山頭望夫的石頭。究竟什麼能拴住他的心?別忘了,家中還有扶床行走、剛剛三歲的幼女!

創作背景

此詞為賀鑄晚年退居蘇州所作,這首詞借民間傳說故事,反映封建社會“痴心女子負心漢”的愛情和家庭生活悲劇。

作品賞析

原文鑑賞

“西津海鶻舟,徑度滄江南。”詞人一開篇就以潑墨式的手法,大筆揮灑,刻畫出了一幅煙雨送別圖。在一派煙雨之中,那船兒十分輕捷地從渡口離開,徑直地渡過滄江,消失在迷茫的遠方。這裡,詞人沒有直接去寫送者和行者,而只以津、舟、江、雨所組成的渾茫開闊的圖畫把二者都包容在其中。詞人將“徑”字加於“度”前,大有深意。“徑”,直也。即使是妻悲女啼,情意綿婉,即使是氣候惡劣,雨急浪險,船還是徑直開走了。一字著力,用心良苦,寄情於景,令人回昧。
“雙艣本無情,鴉軋如人語。”三、四兩句,詞人採用“移情於物”的手法,出人意料地把搖動雙櫓而產生的連續低沉的聲音當做觸媒,由此而來的構想“荒誕”而又人情。連這本無生命、無感情的“雙艣”也為上述的送別場景所感動,像一個閱盡人間悲歡的老人那樣發出深情的喟嘆,此時鬱積於詞人心中的感情也就不言而自明了。“雙艣”“人語”的內容應充斥換頭。當然,這實際上也就是詞人的內心獨白。前兩句化用故事,對偶天成。這本來是兩個各自獨立並完整的故事,詞人卻借雙艣之“口”把二者聯繫在一起,效果頓時強烈起來。一方無行,一方痴情;一方薄倖,一方堅貞。相比之下,人們很自然就會得出一敬一貶的結論。
“揮金陌上郎,化石山頭婦。何物系君心?三歲扶床女!”最後兩句以反詰呼起,透出更加強烈的感情。詞人在“有什麼東西能系住你的心”這一問之中,已經是在譴責丈夫之負心。接著,又以家中還有剛剛能夠扶著床沿走路的三歲女兒來進行再一次的勸喻,誠摯委婉,撼動人心。
詞人在詞中將物擬人,以“物語”傳己情。詞人在接受這一影響的同時,以“舷語”來寫自己心中所想,可謂推陳出新。

名家點評

龍榆生師《論賀方回詞質胡適之先生》評此詞云:“語淺情深,纏綿真摯”;“正是樂府詩本色。”
宋·劉克莊《後村詩話》後集卷一評曰:“乃就幼稚上發意,尤新。前世惟蔡淡《胡茄》為然。”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北宋詞人,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祖籍山陰(今浙江紹興),生長於衛州(治今河南衛輝)。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好以舊譜填新詞而改易調名,謂之“寓聲”。其詞風格多樣,善於錘鍊字句,又常用古樂府和唐人詩句入詞,內容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有嗟嘆功名不就、縱酒狂放之作。又能詩文。詞集名《東山詞》。詩集名《慶湖遺老集》,今本為清人所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