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思維模式研究》

《現代思維模式研究》

《現代思維模式研究》不單純把旨趣投注於三種思維模式的分層解構,而是把探究的鑽力定位於思維模式的效用及其性價上。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更明白地講,就是要向讀者傳達一種嶄新的觀念信息:要想實現創新能力的跨越,首先要實現三種思維模式的內在跨越。從情感思維模式到理性思維模式直至創新思維模式,猶如從跨越江河到跨越海洋直到跨越宇宙一般,那將是更廣闊、更深邃、更奧妙的跨度。這大致也是作者在《現代思維模式研究》中意欲迭至的學術峰值和價值標桿。

目錄

第一篇情感思維
第一章情感思維概述
一、動植物情感患維的萌芽與演化
二、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情感的推動
三、什麼是情感思維
第二章動作思維
一、動作思維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二、動作思維的歷史演變及其主要手段
三、動作思維內容的分類
四、研究動作思維的重大科學理論價值
第三章意象思維
一、意象思維概述
二、意象思維的特徵
三、意象思維的種類
第四章形象思維
一、形象思維概述
二、形象思維的發展過程
三、形象思維的基本內容
第二篇理性思維
第五章抽象思維
一、抽象思維的發生與發展
二、抽象思維的形式和規律
三、抽象思維的方法
四、抽象思維的任務
五、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關係
第六章辯證思維
一、辯證思維的發生與發展
二、辯證思維的形式
三、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
四、辯證思維的方法
五、辯證邏輯、辯證法、認識論的辯證法及辯證邏輯的認識作用
第七章立體思維
一、立體思維是人類思維現代發展的必然
二、立體思維的界說與歷史回顧
三、立體思維的根據
四、立體思維的基本內容
五、立體思維的套用前景展望
第三篇創新思維
第八章創新思維的概說
一、什麼是創新思維
二、創新思維的年齡段特徵
三、創新思維與智商的關係
四、創新思維與知識背景
五、創新思維與實踐經驗
六、創新思維的基本模式
第九章創新思維的基本形式
一、直覺思維
二、靈感思維
第十章創新思維的辯證特徵
一、確定性思維與非確定性思維的對立統一
二、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對立統一
三、相似性思維與相異性思維的對立統一
四、單元性思維與多元性思維的對立統一
五、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對立統一

精彩書摘

第一章情感思維概述
一、動植物情感思維的萌芽與演化
情感通常被人們視為人類用來傳遞某種特定信息的工具,是屬於人類特有的交際工具。但事實上,不同的動物之間,也有它們表達種群間“情感”的方式,甚至在植物種群之間,也有類似的反映,只不過各自表達的方式存在著質的差異。
植物中的情感思維本質上是植物的反應性的表現。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古人看來,植物是沒有情感可言的,感情僅是人所具有的特性。但從生物反應性的發展演化過程來看,我們就會發現在某些植物中也有類似的處於低級的、萌芽狀態上的情感的表現。含羞草是一種大家比較熟悉的植物,如果外界或有人去觸碰了它,它就會把舒展開來的葉子緩慢的閉合起來,表現出對外來刺激的一種拒斥和自我保護的行為,這可以被理解為表現在受到外來干擾時所呈現出來的“自我保護的情感”的反應。植物尚且如此,動物則有了更進一步的驚人的表現,特別是在高等動物即哺乳動物的身上,悲歡離合、友愛互助就更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生動感人的例子,可以說不勝枚舉,狗的愛憎,狼的報恩,烏龜放生以後每年潛回到主人身邊友好相聚等等。下面舉幾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來說明這一點。
動物情感思維有了類的或群體意識的萌芽。在蟻群中,如果有一隻肚子餓或口渴了,它就會向吃飽的螞蟻討吃食物。被要求的螞蟻,一般都會“慷慨解囊”,吐出一滴透明的液汁,給餓蟻舐吃。如果吃飽的螞蟻自私自利,拒絕飼餵餓蟻,那么,它就要被它的同伴們當作敵人一樣看待,並將受到嚴厲懲罰。蟻群之間發生戰爭時,它們都會奮勇上陣,英勇作戰。如果有隻螞蟻逃避戰鬥,它的同伴們就會回過頭來,狠狠打擊這個“怕死鬼”。能學人語的鸚鵡,是合群生活的鳥類。每天早晨,它們一起飛往四野吃食果實。鸚鵡的警惕性很高,採食時設有“哨兵”,一發現什麼危險,“哨兵”立即發出警告,於是它們就快速飛開。如果有一隻鸚鵡被獵者打死了,其餘的鸚鵡就會在它的屍體周圍盤鏇飛翔,悲鳴不已;當一對鸚鵡中有一隻忽然死亡,另一隻也會悲傷而死。在不同種的動物之間,有時也充滿了友愛。美國加利福尼亞薩克拉門動物園中,有隻大象同它的鄰居駱駝感情甚篤,每當駱駝向大象搖頭或輕輕叫喚時,大象立刻會意,馬上跑到水池旁邊,飽吸一鼻子水後,再回到駱駝身邊,隔著柵欄把鼻子裡的水供給駱駝飲用。類似這樣相互同情、互相關愛的例子在猩猩、獼猴等動物中也普通存在。誠然,這些舉動不能說是理性的結果,而是多半出於本能、生存、繁衍、自衛的需要。事實證明,情感的自身也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從植物的反應性到動物的快感、到人類的美感是一個不斷深化、複雜化和理性化的過程。
與動物以生存繁衍為目的的情感相比,人類的情感有其複雜的本質特點。這點將在下文深入地論述。
二、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情感的推動
達爾文曾經特彆強調情感能使人具有適應性。這是有道理的。例如興趣,可以引起人的新奇性,激發探索世界的熱情和力量;驚訝,能促使人迅速調整行為,增強對未來的反映;憤怒,能動員人的能量;輕蔑,可以產生優越感,增強自信心;害羞,則涉及人對自己的評價,引導人反思,產生自知之明,培養強烈的自我意識。中國人普遍認為人有七情。《禮記?禮運篇》中說:“何謂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意指七情與生俱來,不學即會。人的一生的情感發展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情感伴隨人類進化而來的縮影。一般說來,少年兒童的情感較為單純、外露、短暫、稚嫩、脆弱,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自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逐步增強;青年人的情感有了強烈而瞬息多變的色彩;中老年人的情感則有了深沉、成熟的色彩。人類的情感向著健全、和諧、平衡發展,使人類世界顯得更加神奇、美妙和充滿活力。
情感是人腦的機能。從生理角度考察,情感是由神經系統和植物神經的興奮引起的:它一方面受到大腦皮層的指導和調節,一方面又直接影響到內在器官的活動和腺體的內分泌功能。所以情感總會伴隨內部生理因素的某些變化而變化。這種變化是可以測量出來的,甚至是肉眼能夠直接觀察到的。如,人在發怒時,呼吸快而短促,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血糖增加,血液含氧量增加;震驚時,會出現暫時的呼吸中斷;焦慮、憂鬱時,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會受到抑制;緊張、激動、興奮時,手腳出汗,脈博加快,血壓升高,腎上腺素分泌增加,機體處於應激態。在中醫名著《醫宗金鑒》中,就有著“喜過傷心,怒過傷肝,思過傷脾,悲過傷肺,恐過傷腎,憂久則氣結,卒驚則氣縮,凡此七情為病,亦屬內因”的記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有幾十種疾病與情感有關。這是因為人在不同的情感狀態下,會通過下丘腦、腦下垂體、植物性神經系統,引起身體器官的功能變化。醫學臨床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感是維持人的生理機能正常進行的前提,有51%的病人可以通過身體機能調節而獲得痊癒。所以,人應經常保持樂觀開朗的良好情感狀態。除了內部生理變化,情感還表現為相應的表情和形體動作。人類面部具有高度發達的表情肌,不同的表情肌是與特有的情感反應有關的。例如,“注意”表情與額肌,“悲憂”表情與三角肌,“喜悅”表情與顴肌等是有特殊關聯的。最初人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某些動作與某種情緒體驗有關,以後這種動作就成為表現某種情緒的表情動作。同時,實驗證明,丘腦下部有不少不相同的神經元群,按照一定的模式可激活軀體運動性、植物性和內分泌性反應。例如,害羞時面紅耳赤,手足無措;恐懼時面如土色,全身顫抖;高興時眉開眼笑,手舞足蹈……這類現象屢見不鮮。
人類情感的發展與人類實踐活動的進程有著深刻的聯繫。人類的情感方式,是由情感主體、情感需要、情感對象、情感手段四要素相互作用構成的不同情感狀況和模式。情感的動力“發條”是需要。情感是人在吃、穿、住、性生活和睡眠等方面的需要能否滿足的情況下產生的。人的情感是受理智控制的。正常人不會貪婪地吃喝和縱慾,他們在滿足吃、穿、住、性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時總是要考慮到方式、方法和現實的可能。這是人同動物的一個重要區別。主體自覺確定了目的,必須在情感的推動下,才能努力地去實踐這一目韻。一般說來,實踐的目的與情感所維持的目的在本質上是直接同一的。情感作為主體觀念性的東西,必須轉化為實踐的目的才有意義,實踐的目的必須轉化為主體的情感才會使目的的實現具有高度的自覺,並轉化為百折不撓的意志,從而才會使主體具有強大的內在動力,目的才能成為現實。人們的實踐活動證明了由先進的、革命的目的性而產生的符合人類進步趨勢的蓬勃向上的積極健康的情感,能對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長久地起到推動作用;反之,則是消極的情感。人類的實踐活動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走向自由的歷程,而與之相伴隨的人類情感也有一個逐步解放和提高的過程。隨著人類實踐活動的自由度的增大,人類情感發展的總趨勢是逐步從殘缺、扭曲向完整、健全轉變;從片面、單一、貧乏向全面、多樣、豐富轉變;從自發的、生理的、人獸不分的情緒向人的自覺的、理智的方向轉變。正是情感發展的這種內在要求,促使它逐步擺脫理性與技術的隸屬物和物質需要的伴隨物的地位和狀況,而成為一種自為的獨立的精神需要。情感在人的實踐活動中起著巨大的作用。積極的情感可以使人煥發出驚人的力量去克服困難,而消極的情感則會大大妨礙工作的完成,有時甚至會走向自我毀滅一過傷脾,悲過傷肺,恐過傷腎,憂久則氣結,卒驚則氣縮,凡此七情為病,亦屬內因”的記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