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創新手冊》

《牛津創新手冊》為讀者提供理解創新的綜合性視角,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創新是一個多層面的現象,無法局限於某一特定的學科領域,因此在快速發展的創新研究中,必然是各學科觀點並存的。然而,學者們的研究起點非常不同,難以展開討論,阻礙了對創新現象的全面理解。

牛津創新手冊牛津創新手冊

《牛津創新手冊》為讀者提供理解創新的綜合性視角,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創新是一個多層面的現象,無法局限於某一特定的學科領域,因此在快速發展的創新研究中,必然是各學科觀點並存的。然而,學者們的研究起點非常不同,難以展開討論,阻礙了對創新現象的全面理解。《牛津創新手冊》集幾十年來創新研究之大成,各章的作者都是其所在研究領域中的學術帶頭人,包括了經濟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牛津創新手冊》作者既有社會科學的背景,又有工程學的背景,他們從各個角度對創新進行分析和定義,概括而全面地介紹了創新的研究成果,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牛津創新手冊》共4部分,包含21章經過精選的內容,每章聚焦於創新的某個特定方面,之前還有一篇引言,對本章進行概述。讀者可以獨立閱讀《牛津創新手冊》中的任何一章,但最好先閱讀各章的引言部分。對某一主題有更濃厚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每章參考文獻列表中帶有*號的文章,這些文章將為您提供更為有效的建議,以及延伸閱讀的線索。

作者簡介

詹·法格博格,挪威奧斯陸大學技術、創新與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戴·莫利,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教授。
理察·納爾遜,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譯者簡介

柳卸林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科技創新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領域為:技術創新的管理,科技政策、產業政策。
鄭剛,博士,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研究與教學領域為:技術與創新管理、新產品開發與項目管理等。
藺雷,博士,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服務創新與服務管理、技術創新管理、項目投融資評價。

編輯推薦

《牛津創新手冊》一書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手冊系列的一種。作為這一著名品牌中的一本書,《牛津創新手冊》繼承和發揚了這一手冊系列的特點。首先,全書從巨觀的創新與經濟成長、國家創新體系,到中觀的產業創新體系、區域創新體系,再到微觀的創新網路、企業創新,都進行了專門的導讀。其次全書選題是經過精心選擇的,每一章的作者都是當今創新學界的權威。這種集全球著名教授的努力完成一本書的行動,保證了《牛津創新手冊》的高質量,既有很強的可讀性,又有很大的啟發性。

序言

隨著自主創新一詞在中華大地的迅速普及,創新,一個學術上的用語,已經成為媒體、官員和學者中的常用語。這一詞語的普及本身說明,需要一本書來對創新這一學科做非常好的普及兼學術性的解讀。因為詞語越普及,越缺乏規範性,歧義就越大,就越容易產生誤解和偏見。
《牛津創新手冊》一書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手冊系列的一種。作為這一著名品牌中的一本書,本書繼承和發揚了這一手冊系列的特點。正如主編在前言中所說的那樣,首先,全書的一個特點是對創新總體性的解讀。它從巨觀的創新與經濟成長、國家創新體系,到申觀的產業創新體系、區域創新體系。再到微觀的創新網路、企業創新,都進行了專門的導讀。其次全書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全書的選題是經過精心選擇的,每一章的作者都是當今創新學界的權威。這種集全球著名教授的努力完成一本書的行動,保證了本書的高質量,既有很強的可讀性,又有很大的啟發性。第三,本書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導讀性著作。它對於創新的入門學者,對於碩士生、博士生,對於創新政策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乃至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可以說是人手必備的好書。本書每一章都對概念的起源與涵義、研究的演化、存在的問題、未來的重要問題,給出了很好的說明和闡述,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中國的創新學研究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從介紹外國的學說開始,到提出自主創新的概念,學者們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尤其是老一代學者,如傅家驥教授、許慶瑞院士的開拓性工作,創新管理和政策研究已經在中國生根開花。但創新學仍然是一門新學科,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因此,創新管理和政策研究者們經常產生困惑,不知什麼書是經典的書,是權威的書,可以作為一個標桿。我想,《牛津創新手冊》的出版,幫助我們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
本書第一部分由柳卸林主持翻譯;第二部分由鄭剛主持翻譯;第三部分由藺雷主持翻譯;第四部分由李紀珍主持翻譯。

目錄

前言
譯者序
致謝:
本書作者簡介
第1章創新:文獻綜述
1.1引言
1.2什麼是創新
1.3創新的形成
1.4創新的系統屬性
1.5創新的差異
1.6創新與經濟績效
1.7我們對創新了解了多少?我們還需要了解什麼
第一部分創新的形成
導言
第2章創新型企業
2.1引言
2.2創新型企業的社會環境
2.3英國工業區
2.4美國經理制企業
2.5日本的挑戰
2.6新經濟模式
2.7了解創新型企業:理論建議
第3章創新網路
3.1引言
3.2為什麼網路越來越重要
3.3網路的多樣性
3.4關於網路在創新中的作用的經驗研究
3.5知識轉移
3.6治理和激勵問題
3.7小結
第4章創新過程
4.1引言
4.2企業創新過程
4.3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生產
4.4知識向用品的轉化
4.5製品、組織實踐與市場需求的匹配
4.6結論
第5章組織創新
5.1引言
5.2組織結構與創新
5.3組織的認知、學習和創新
5.4組織變革與創新
5.5結論
第6章創新測度
6.1引言
6.2測度的概念
6.3創新理論及其在指標發展中的運用
6.4目前的主要指標
6.5新的創新指標
6.6結論
第二部分創新的系統屬性
導言
第7章創新系統:觀點與挑戰
7.1引言
7.2創新系統方法的產生與發展
7.3創新系統方法的優缺點
7.4創新系統的構成要素、功能、活動和邊界
7.5研究的差距和機會
第8章國家創新系統中的大學
8.1引言
8.2大學在國家創新系統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8.3大學在國家創新系統中的作用:跨國數據比較
8.4大學研究是如何影響產業創新的?一些針對美國的研究的總結
8.5從"科學推動"到"技術商業化"
8.6結論
第9章金融與創新
9.1引言
9.2金融在創新經濟學中的作用
9.3創新和金融經濟學
9.4金融和創新研究的新議程
9.5結論
第10章創新與智慧財產權
10.1引言
10.2智慧財產權制度的歷史
10.3智慧財產權在創新系統中的作用
10.4總結與結論
第11章創新地理學:區域創新系統
11.1引言
11.2知識的類型與地理分布
11.3區域創新系統和本地化學習
11.4區域和國家創新系統的關係
11.5其他組織形式和新興的本地與全球知識間的關係
11.6結論與進一步研究展望
第12章創新全球化:跨國企業的作用
12.1引言
12.2創新活動的國際化趨勢
12.3跨國企業的海外創新活動:理論和實證問題
12.4支持R&D集中和分散的力量
12.5通過國際戰略技術合作而創新
12.6結論與政策議題
第三部分創新的差異
導言
第13章創新的演變
13.1引言
13.2第一次工業革命
13.3第二次工業革命
13.4“第三次工業革命”?1945年後的R&D和創新
13.5結論
第14章產業系統:創新的產業差異及其成因
14.1引言
14.2創新的產業差異:文獻回顧
14.3產業創新系統
14.4知識、技術領域和產業邊界
14.5參與者、關係和網路
14.6制度
14.7產業系統的發展動力與變革
14.8政策啟示
14.9未來的挑戰
第15章“低技術產業”的創新尼克馮圖茲曼弗
15.1引言
15.2產業部門的"技術維度"
15.3關鍵驅動力
15.4中低技術產業中的企業和企業變革
15.5產業層面的變革
15.6一些低技術產業中的創新
15.7政府政策的角色
15.8結論
第16章服務業創新
16.1引言
16.2服務業——增長、特性與創新
16.3創新系統和創新的組織
16.4結論
第17章創新及其擴散
17.1引言
17.2概念框架
17.3擴散模擬
17.4創新擴散速率的決定因素
17.5文化和社會決定因素
17.6結論
第四部分創新與績效
導言
第18章創新與經濟成長
18.1引言
18.2經濟成長與技術:傳統經濟學方法
18.3解釋技術和經濟成長關係的範式比較
18.4創新與經濟成長理論的研究展望
第19章創新和追趕
19.1引言
19.2現有的追趕研究
19.3對最新追趕的評述
19.4追趕和政策
第20章創新與競爭力
20.1引言
20.2國家層次的競爭力
20.3產業層次的競爭力:聯結企業及其所處環境的紐帶
20.4區域和企業層次的競爭力
20.5結論
第21章創新與就業
21.1引言
21.2創新的視角和範圍
21.3創新對就業數量的影響
21.4創新對就業質量的影響
21.5結論:主要事實和未來研究的方向
第22章科學、技術和創新政策
22.1引言
22.2科學政策、技術政策以及創新政策
22.3科學技術和創新政策評估以及影響測量
22.4美國、日本與歐洲的科學技術和創新政策
22.5結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