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情》[香港電影]

《父子情》[香港電影]
《父子情》[香港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父子情》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主打作品之一,影片情節感人、樸實無華,一舉榮獲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基本信息


詳細資訊

《父子情》《父子情》

中文名:父子情

英文名:Foo ji ching

類 型:超現實

導 演:方育平

編 劇:張堅庭 李碧華 陳召

主要演員: 朱虹

容惠雯

盧大偉

廖啟智

產 地:中國香港

語 種:粵語

上映時間:1981-4-16

地 區:華語

攝製公司:鳳凰影業公司

劇情介紹

銀行職員羅山本受盡社會冷落,故一心望子成龍。但兒子羅家興不理解父親苦心,經常惹禍。年復一年,父親及家人的勸說和關心都不能感動家興,他只想早點掙錢。中學畢業,為讓家興出國留學,父親不惜將女兒嫁給一位年邁的有錢人……最終家興認識學習的重要,決心出國學習。但在他學成返家前夕,父親因過於高興而猝然去世。

首屆金像獎是以影評人的角度直接選出最佳影片,那個年代的方育平,相當於今天的王家衛,是香港影評界眼中的名牌。今天我們再看這部充滿誠意、感人肺腑的影片,仍可證明方良平是香港影壇不可多得的重要導演之一。

獎項

最“望子成龍”家庭:《父子情》

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

在影評人當家做主的第一屆金像獎,作為當年罕見的文藝佳作,《父子情》在只有五項獎項的金像獎中,一舉拿下2項,可以說相當威風。

依中國的傳統觀念,望子成龍是父母心目中的頭等大事,在各個家庭里亦是相當的普遍,不過在這個家庭中,卻成了全家人一致努力的目標。父親是個低級文員,因為學歷低難有機會升值,故對望子成龍相當重視,而這個重擔就落在了兒子身上,其他的家庭成員-四個女兒則也要與父親保持一致,以“望子成龍”為繼任。為此,父親對兒子要求嚴格,卻使父子雙方形成愛恨交織的微妙關係;幾個女兒呢,妹妹學業極佳要被迫退學,姐姐嫁給年紀很大的工廠老闆,條件是老闆要出錢供弟弟到外國念書。兒子雖然不願意,但面對全家人的犧牲,還是要遵從父命。這一家人,以父親的理想為全家理想,最終得償所願,但父親卻因兒子留學歸來高興過度而猝死,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幕後花絮

導演方育平80年代拍攝的兩部影片《半邊人》與《父子情》,均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的傑作,在當年的台灣政府眼中,他是個左派影人,因此他的電影生涯非常短暫,不久其電影就遭政府封殺,而後又被市場淘汰出局,作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戰將級人物,方育平的電影生命是有些悲壯的。但不可否認他是香港影壇不可多得的重要導演之一。

演員介紹

朱虹朱虹

姓名:朱虹
性別:女 地區:內地 職業:演員 星座:巨蟹座 身高:160cm
天津人,出生在石家莊,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外語系和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愛好繪畫、游泳、烹飪。

導演介紹

方育平,1947年生於香港。香港著名導演。1971年留學美國,先後在喬治亞大學新聞系學習和在南加州大學研習電影。1975年返港,進香港電台電視部任編導。1981年擔任電影導演。他經常深入到香港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去觀察生活,因此無論是他的電視劇或是電影的主題和題材都來自生活,並著眼於揭示社會基層普通人的生活和命運。其影片《父子情》和《半邊人》先後獲得第一、第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獎,並多次參加英、美、德、法、印度等國際電影節的影展。
現任香港電影文化中心主席。
第一屆(1982年) 最佳導演:方育平《父子情》

第三屆(1984年) 最佳導演:方育平《半邊人》

第六屆(1988年) 最佳導演:方育平《美國心》

方育平導演對於香港影壇來說絕對是最大的一個異類,除了在拍攝手法外,他低調的個性,堅持對於現實主義,尤其是在現實狀況下,人自身奮鬥歷程的關注,是他所拍攝影片最大的特色,這或者與他更中意拍攝記錄片有很大關係。另一個將他與其他香港導演區別開來的最大因素就是,他除了自己喜歡的電影之外,從來不為市場考慮,所以也就從沒有拍攝過所謂的商業電影,這或許才是他在之後二十多年中,再沒有導演過電影最關鍵的問題了。另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是,他是有史以來命中率最高的一位導演,總共拍攝了三部影片,三部影片都入圍,同時三部影片都得獎。

評價

首屆金像獎是以影評人的角度直接選出最佳影片,那個年代的方育平,相當於今天的王家衛,是香港影評界眼中的名牌。今天我們再看這部充滿誠意、感人肺腑的影片,仍可證明方良平是香港影壇不可多得的重要導演之一。

《父子情》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主打作品之一,影片中的寫實風格在此前的香港電影中較為少見,其中有著很濃烈歐洲七十年代現實主義表現的工本痕跡。影片勝在親情,更勝在其樸實無華的影像,它帶給人們的思考遠遠超越了同期香港諸多電影的荒誕影響,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感染。因此,它突破了當年眾多娛樂片的重重狙擊,而一舉榮獲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是香港電影給予新浪潮電影勢力唯一的一次功勳肯定。

這部電影當年公映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場兩代人的碰撞——思想的碰撞、情感的碰撞、觀念的碰撞。所有的故事都是在碰撞中展開,因此在“新浪潮”盛行的70年代末的香港這種關注是非常顯而易見的。片中有許多細節都體現著兩代人的交集,不論是和諧還是爭吵都無外乎體現了一種深切的父子之情。兒子的世界永遠是充滿好奇和新鮮的,兒子想看電影去偷錢,又會因為害怕父親的責罵而戰戰兢兢;還有兒子偷了募捐的錢被學校發現,告知其父,被當街就打,經過路人的勸責,其父突然發覺自己這樣對待兒子的確是不對的,又想方設法地買玩具哄兒子開心,但是玩具很貴,父親無力負擔,兒子卻感受不到這一點,只是覺得的玩具店裡的一切都是新鮮而有趣的……,父親的無奈與兒子的天真幾乎等同,構成了《父子情》中最為真實的情感訴求,也構成了最能體現其現實主義風格的情節點。

台灣與大陸在情感交流與情感傳承的方式上幾乎是一致的,或者說他們秉著一種更為傳統的中國式的情感態度。在那個“手工時代”里,人們對於一切手工操作的行為方式念念不忘,比如商店中收錢用的“飛夾”,在天花板上飛來飛去;比如用手電筒和玻璃紙自製的幻燈片,等等。這些看似“古老”的細節在《父子情》中一一出現,既是對於那個年代的回憶,也是一次次關於“父子情”的交流。影片所有懷舊的意向都融入了這一點一滴的展現中。這種以高度現實主義的手法來描述一個時代的存在必然會引起一個時代的回響,一代人的共鳴。正如片名所示,影片對父子之情的肯定超過了對父權制度的反省,然而方育平對兩代關係的挖掘,對香港中下層生活情形的關懷,在當時的香港電影中都是一個突破,影片雖沒有驚世駭俗的形式,但它在香港電影史上產生了很大的震盪。

歷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香港金像獎也是香港電影人心中的“奧斯卡”,是香港最具權威性的電影活動。

片名
第一屆 《父子情》
第二屆 《投奔怒海》
第三屆 《半邊人》
第四屆 《似水流年》
第五屆 《警察故事》
第六屆 《英雄本色》
第七屆 《秋天的童話》
第八屆 《胭脂扣》
第九屆 《飛越黃昏》
第十屆 《阿飛正傳》
第十一屆 《跛豪》
第十二屆 《籠民》
第十三屆 《新不了情》
第十四屆 《重慶森林》
第十五屆 《女人,四十》
第十六屆 《甜蜜蜜》
第十七屆 《香港製造》
第十八屆 《野獸刑警》
第十九屆 《千言萬語》
第二十屆 《臥虎藏龍》
第二十一屆 《少林足球》
第二十二屆 《無間道》
第二十三屆 《機動部隊》
第二十四屆 《功夫》
第二十五屆 《龍城歲月》
第二十六屆 《父子》
第二十七屆 《投名狀》
第二十八屆 《葉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