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追逐風險而生》

《為追逐風險而生》

《為追逐風險而生》匯集了立志成為領導者所必需的“行動”與“挑戰”的經營理念,作者真誠地回顧自己的經歷,給出了一種大開大合的創業理念:追逐風險、精心規劃、智勇雙全。本書對創業者、管理者提供了—道新鮮的思維大餐。作者千本倖生,北京大學出版社於2010年3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看點

為追逐風險而生為追逐風險而生

國際級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傾力推薦,在日本繼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索尼創始人井深大之後入選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IVA)的外籍會員。

不惑之年三度創業、打破日本通信壟斷的創業奇才。

內容簡介

創業從多大年紀開始起步才不算晚?創業的最終目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還是改變—個行業甚至—個國家?當周圍所有人都勸你放棄,甚至嘲笑你痴人說夢,還要繼續嗎?……千本俸生,—個過了不惑之年才邁出創業第一步的日本企業家,先後成立了第二電電、eAccess和EMOBILE三家通信公司,打破了日本移動通信行業壟斷的格局。“風險”在很多人眼中往往和“利潤”聯繫在一起,千本倖生眼中風險的含義則是:為了國家以及國民的需求,勇於承擔,並—路奮勇直前。

作者真誠地回顧自己的經歷,給出了一種大開大合的創業理念:追逐風險、精心規劃、智勇雙全。本書對創業者、管理者提供了—道新鮮的思維大餐。

作者簡介

千本倖生,1966年畢業於京都大學工學部電子學科。42歲與人共同創辦第二電電(現KDDI);54歲任慶應義塾大學經營研究生院教授;57歲創辦eAccess;63歲創辦EMOBILE,任會長兼CEO;65歲擔任路透創辦人股份公司董事。

媒體評論

本書匯集了立志成為領導者所必需的“行動”與“挑戰”的經營理念。

——國際級管理大師大前研一

成功的企業家的條件是:周到全面地準備選項,果斷勇敢地挑戰困難,一旦決定永不言棄。我選擇了不去轉動舊風車,而是向風車發起了挑戰的堂吉訶德式的道路。結果,我變成了另一個我,走過了一條荊棘叢生的道路,但我從未後悔過。相反,我體驗到了那些袖手旁觀的人所無法取得的成就感和充實感,我打內心感謝這一切。不安於舊體制,不斷挑戰,這才是通往商業成功的王道。

——千本倖生

寫作背景

第一次通信革命始於1983年初秋,在京都拉開了帷幕。

我與當時的京瓷社長稻盛和夫在他的京都總公司達成協定,成立了日本第一家民間通信企業,這就是第二電電株式會社(DDI,現名KDDI)的誕生。今天的第二電電已經取得了輝煌的碩果,經過20年的努力,從東京到大阪的長途話費已經降到了原有費用的1/50。雖然創業道路上鋪滿了荊棘,但我們打破官方企業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的壟斷,引入了行業競爭,第二電電成立所具有的劃時代意義一直令我引以為榮。

當第二電電在行業中站穩腳跟之後,為了培養未來的企業家,我“棄商從文”執起了教鞭。那段時間雖不在實業界工作,但是我依然積極了解通信行業的動向。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離開一步反而對行業審視得更清楚了。

當時日本糟糕的網際網路環境令我憂心忡忡。如果電腦處在隨時上網狀態的話,通信費貴得讓人瞠目結舌,更何況頻寬不足,速度奇慢。儘管到哪兒都有人把“IT社會”這一流行詞掛在嘴上,但這只是一個時髦的詞罷了,與現實毫無關係。我擔心日本如果不早日實現寬頻環境的話,會很快被國際社會遠遠地甩在後面。

和我一樣對通信行業抱有強烈危機感的還有高盛集團(GoldmanSacfls)優秀的通信評論家埃里克·甘(現任EMOBILE社長),在此共識下我們於1999年一起成立了eAccess公司,運用與眾不同的商業模式,向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批發ADSL。在開放政策的背景下,經過了幾輪公平的競爭後,市場上的通信費直線下降,技術發展卻大步向前,使日本網民能用世界上最便宜的價格享受最快的網速。這就是第二次通信革命。

eAccess公司借著時代潮流和國民需求的東風,事業不斷壯大,成立第五年就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市場第一部成功上市,被譽為從成立到股票上市歷時最短的企業。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實現移動領域使用的寬頻,即第三次通信革命。

以往移動通信方面的開發是把固定電話變成可行動電話,而今後要把電腦變成移動電腦,這一時代的到來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由此,ADSL高速數據通信的浪潮也必將湧向移動通信行業,時代已經開始要求移動通信的寬頻環境儘快形成。

不少人喜歡把風險這個詞和利潤連在一起思考。不可否認,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利潤非常重要。但是我認為,風險的真正含義應該是指:為了國家以及國民的需求,勇於承擔風險,並一路奮勇直前。從這一點來看,eAccess已經做好準備,向著目標揚帆起航了。

第三次通信革命已經悄然拉開序幕。正如我以往經歷過的任何挑戰一樣,前方仍會有崎嶇坎坷的路程在等待著我。經營企業必然伴隨著各種風險,需要用極大的精力去迎接這一切挑戰,但是只有克服一次次的風險,人才有被鍛鍊和造就的可能。因此,每當品味經營風投企業的箇中滋味,我仍然覺得其樂無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