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的年代》

《火紅的年代》

這是一部由傅超武執導,于洋主演的劇情片。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火紅的年代》海報《火紅的年代》海報

影片名:《火紅的年代》

導 演:傅超武 孫永平 俞仲英

編 劇:《鋼鐵洪流》攝製組集體 葉丹 傅超武

主 演:于洋 鄭大年 溫錫瑩 婁際成 劉子楓 (更多)

上 映:1974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演職人員

《火紅的年代》《火紅的年代》

火紅的年代 (1974)製作團隊 職員表
傅超武 .... 導演
孫永平 .... 導演
俞仲英 .... 導演
《鋼鐵洪流》攝製組集體 .... 編劇
葉丹 .... 編劇
傅超武 .... 編劇
羅從周 .... 攝影
查祥康 .... 攝影
何瑞基 .... 美工
呂其明 .... 作曲
上影樂團 .... 伴奏
呂其明 .... 指揮
火紅的年代 (1974)演員表
于洋 .... 趙四海
鄭大年 .... 王堅
溫錫瑩 .... 白顯舟
婁際成 .... 老田
劉子楓 .... 陳友根
張小玲 .... 向志華
梅兆華 .... 小高
王琪 .... 大勇
沙莉 .... 趙母
高博 .... 譚工程師
中叔皇 .... 海軍軍官
李玲君 .... 劉大姐
洪兆森 .... 小馬
張雁 .... 應家培

故事概述

《火紅的年代》劇照《火紅的年代》劇照

《火紅的年代》根據話劇《鋼鐵洪流》改編。 1962年,國內外反動派裡應外合,掀起了一股反華、反共、反人民的逆流。一個自稱是社會主義的國家背信棄義,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在中國的國防工業戰線上,他們以高價把廢鋼材拋售給我們製造新艦艇,最後又撕毀協定契約,斷絕供應,妄圖破壞中國海軍建設。這種製造新艦艇的特殊合金鋼性能要求嚴格,國內從來沒有生產過。為了製造這種合金鋼,以趙四海為首的煉鋼小組,接受了鋼鐵廠黨委交給的這一重要任務。他們提出了用自己國產的合金,代替進口合金的試煉方案,決心煉出“爭氣鋼”,狠狠打擊帝修反。但是,煉鋼廠廠長白顯舟卻迷信外國專家,一心要依靠進口合金來完成任務。為此,鋼鐵廠黨委內部展開了激烈的思想交鋒,廠黨委書記王堅和絕大多數黨委委員同意趙四海提出的方案。趙四海日以繼夜,艱苦試煉,幾經挫折失敗。他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退休老工人和全廠工人都來積極支持幫助他。當試煉工作剛剛取得進。又遭到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生產調度室主任應加培的破壞。趙四海帶領同志們奮不顧身排除了險情。為搶救國家財產,退休老工人田師傅受傷,被送到醫院搶救。他醒來後囑咐趙四海要保護好現場,清查事故原因。但白顯舟在階級敵人的煽動下,竟然錯誤地讓趙四海停職檢查。黨委書記王堅和老田師傅批評了白顯舟的錯誤決定。但當任務緊迫時,白顯舟仍然堅持錯誤,粗暴地下令停止國產合金的試煉方案,並準備把冶煉合金鋼的任務推掉。趙四海等人在黨委的領導下,與白顯舟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使執行了錯誤路線的白顯舟同志受到教育,並揪出了暗藏的階級敵人應加培。趙四海小組在黨和民眾的支持下,終於煉出了“爭氣鋼”。在湛藍的浩瀚海面上,用中國自己冶煉的國產合金鋼製造的新型艦艇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劇情簡介

《火紅的年代》精彩劇照《火紅的年代》精彩劇照

一九七二年,所謂兄弟國家反華,撕毀契約,撤走專家。此時,某煉鋼廠冶煉艦艇鋼需要的合金,爐長趙四海提出用國產原料代替進口合金,廠長仍主張從所謂兄弟國家進口。黨委王書記和工人民眾支持四海的意見,廠長也只得被迫同意。然而,在即將成功時,竊取主任職務的應家培在料斗中放進了有害元素,又故意派人到厂部報喜。結果,爐底被燒穿,應家培向廠長匯報,說事故是出自爐溫過高。廠長信以為真,命四海停職檢查,還下令停止冶煉。四海受到處分,仍堅持繼續冶煉。應家培第二次又放入了有害元素,被早有防備的工人當場抓住,於是真相大白。通過事實教育和同志們的幫助,廠長轉變了思想。最後全廠上下同心協力煉出了合金鋼,有力地支援了海軍建設。

導演介紹

著名導演傅超武著名導演傅超武

傅超武,上海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傅超武1922年2月1日出生在山東昌邑。1938年參加八路軍。1939年入山東沂水縣魯迅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習。畢業後到山東縱隊二旅文工團當演員。後任宣傳隊中隊長。1949年調任華東大學任文藝系講師和文工團長。創作過《人民的血》《英雄好漢》等戲劇。雖說他在劇本創作上已獲得成功,但他更醉心於電影事業。1950年7月,他終於實現了做電影人的夢想,調到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不久任譯製片導演。先後導演了《安娜•卡列尼娜》、《舍甫琴科》等十餘部譯製片。1955年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專修班學習,結業後回上海,相繼任天馬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先後導演了《香飄萬里》《金沙江畔》 、 《家庭問題》等近20部影片,他的影片著力於人物感情的刻畫,如《金沙江畔》中對頭人的處理,即揭露他的反動本性,又恰當地表現他的父女之情,讓觀眾感覺到影片的自然真實。

傅超武拍片特別注意環境氣氛的真實感,對拍攝工作十分嚴格,在拍表現唐山大地震的影片《藍光閃過之後》時,他對特技工作提出嚴格的要求,第一次在銀幕上逼真地再現了地震時的一瞬間。傅超武在電影創作中勇於探索,富於創新。1980年,神話戲曲片《白蛇傳》的拍攝,他放棄了舞台劇的拍攝方法,而是運用故事片的拍攝手法,用外景實景代替傳統的布景,“虛”、“實”結合,為電影的拍攝手法提供了一次新的償試。由於該片形式新穎,公映後,反響異常熱烈,得到廣大觀眾的稱讚。該片於1982年獲第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傅超武追求清新,明快,真實的藝術風格,拍片中,他注意發掘人物的心靈感情,減少外部動作的強烈和火爆的場面,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以情動人,讓觀眾回味無窮。傅超武於1992年10月26日去世,終年70歲。

相關內容

《火紅的年代》精彩劇照《火紅的年代》精彩劇照

《火紅的年代》小提琴獨奏會

藝人名稱:呂思清/《火紅的年代》
發行時間:2003年
發行公司:保利演藝
作品語種:中文
相關介紹:《火紅的年代》就是一台全部是中國作品的小提琴獨奏音樂會。以往的小提琴演奏曲目往往是以西洋的經典名曲為主,這似乎也是一般古典音樂演奏的慣例,但在海外多年的呂思清卻對中國六七十年代的老曲子一直情有獨鍾,那些悠揚的小品曾經感動過一代人,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變了,音樂的感動卻更加豐富了。能打動人的音樂就是好音樂,因此,在舞台上演奏那些記憶深處迴響的鏇律,一直是他的心愿之一。同時他也深信,當《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金色的爐台》這樣的曲子響起的時候,一定能在聽眾中激起久違的共鳴。

相關新聞

《火紅的年代》大型浮雕作品《火紅的年代》大型浮雕作品

作為十鋼公司迎世博行動計畫之一,《火紅的年代》大型浮雕作品2009年4月出現在新十鋼創意產業園區。該作品高三點五米、寬五點六米,再現了昔日十鋼壯觀的鋼鐵大生產場景。浮雕採用樹脂材料製成,充分體現了環保、經濟、耐用的設計理念。圖為製作人員對浮雕作品作最後的加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