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資料
由網路作家蘇學立寫的散文作品。*作者:蘇學立
*作品類型:隨筆
讀梵谷悽苦而輝煌的一生
內容欣賞
一張淺灰色的素描,一雙呈淡色雖略顯呆滯卻極富穿透力的眼睛,一副表情嚴峻卻極具溫情的面孔,一隻燃燒著的菸斗,一條灰白色裹得嚴密地圍巾,一頂裘皮高帽。這就是梵谷的自畫像。可是,又有誰能夠想到,就是在這樣一副並不張揚的面孔下,卻隱藏著一股火一般地激情。為了尋求生命中的光與熱,他拿出飛蛾振翅一飛的勇氣,撲向了藝術的熊熊烈火,燃燒了自己,卻成就了藝術,為人類的探尋抹上了最為濃重的一筆,悲哉,壯哉,亦美哉!
生命是短暫的,藝術卻是永恆的。梵谷的繪畫生涯不達10年,但這位極端孤獨、無比熱情的藝術家,竟然在這段並不長的時間裡,構築了世上無與倫比的精神宮殿,達到了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梵谷的繪畫能夠喚醒隱伏在人們心底的意識,讓世界變得更真更善,為人們的精神高懸起美的太陽。
但丁說:通向榮譽的路上,並不鋪滿鮮花。然而,梵谷終生都沒有等到花團簇擁的那一天。就像《梵谷的歷程》中說的:“公眾又一次面對這一幅不可捉摸的繪畫作品,其價值的高低竟然靠拍賣時的競價大戰來決定,其利潤的獲得者竟然是跟這件作品的創作毫不相干的人。”這位天才的藝術家,卻注定是悲劇的主角。生前他飽受寂寞,終其一生僅僅賣出一幅油畫、兩張素描,這是梵谷個人的悲劇,亦是那個時代的不幸。在現實緊迫的征戰中,梵谷雖然屢戰屢敗,但是仍能夠不矢志渝地屢敗屢戰;在藝術舉步維艱的泥淖中,虐風吹斜了他略顯單薄的身子,暴雨淋濕了他襤褸的衣襟,可是梵谷仍然倔強地咬盡牙關向前走著,並且一如既往地走了下去,為人類保全了最後的尊嚴;在烈火燃燒的原野上,梵谷獲得了永生。
梵谷在死後,他作品的精神價值散發出了最為耀眼的光輝,炫目的光芒照徹了整片昏暗低迷的藝術夜空,震驚了世人,撼動了整個世界。梵谷被尊稱為“表現主義——真實描述自己的心靈世界”的先驅,被後人捧上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位置。然而,這位“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的藝術大師有著怎樣坎坷的經歷呢?又有著怎樣鮮為人知地酸痛呢?
(一)孤癖的童年。
梵谷生於荷蘭北部的布拉班特州,在十分清貧的生活中成長,性情乖張,沉默寡言。但是良好的繪畫環境,卻造就了他善良的秉性以及對自然界對動物對花鳥的傾心關愛和敏感。不解地是,梵谷僅僅上了一年的學就中途退學了;至於退學的原因至今都無法考證。不過,我想這多半是緣於他乖戾的性格。輟學後,梵谷整天在松丹特周圍的田野里閒蕩,在這裡他養成了低頭冥思的習慣。
他的妹妹伊莉莎白在很多年後出版的回憶錄中,這樣描述這一時期的梵谷“個子高高的,肩膀很寬,微微有點駝背,剪得短短的紅黃色頭髮,面孔怪怪的,但並不年輕,額上已經長滿了皺紋,濃重而又氣派的眉毛在沉思中皺在一起,小而深陷的眼睛,隨著光線的變化,一會兒藍,一會兒綠。”或許,正是這種不合群的品質才影響了梵谷為藝術而獻身的一生。
(二)愛情的陷落。
梵谷16歲就進入他伯父經營的古比爾公司海牙分店當店員。在古比爾畫廊,梵谷開始了他的畫商生涯。後來,梵谷被調到畫廊的倫敦分店。在那裡,梵谷結識了女房東的女兒烏蘇拉。在梵谷的眼中,烏蘇拉的出現就像一道靚麗的風景,點綴著倫敦溫和的春天。暗戀中的梵谷心情愉悅,日日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可是,所有的這一切也都不過是梵谷的一廂情願罷了。當梵谷鼓足勇氣坦率地向烏蘇拉表白的時候,卻“意外”地遭到了拒絕。在烏蘇拉的眼中,梵谷知不過是個木訥的荷蘭青年,根本不值一提;烏蘇拉甚至十分輕蔑地稱梵谷為“紅頭髮的傻瓜”。當7月來臨的時候,女房東對梵谷下了逐客令,原因是女兒未婚夫的到來;梵谷不得不帶著破碎的幻想,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倫敦,永遠地離開了他心目中的“娃娃天使”,也永遠地結束了梵谷的畫商生涯。
辭去店員後,梵谷來到了阿姆斯特丹,寄宿在約翰伯父家中。在這裡,梵谷見到了比他大兩歲的表姐凱;凱美麗、優雅,並且對事情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一切都給梵谷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與表姐深入的交往中,梵谷漸漸擺脫了暗戀的陰影;可是這位天生敏感的藝術家,卻很快捲入潮水般地愛戀生活。在風聲恬靜的原野上,梵谷不顧一切地向凱表露了自己的心事。然而,凱———他心目中的天使卻聲嘶力竭態度堅決地沖梵谷大喊:“不,永遠永遠不!”望著凱決然離去的背影,梵谷蹲下身抱著頭難過得哭了;一陣陣無聲卻洶湧的巨大悲痛襲上心頭,梵谷再次嘗到了事與願違地幻滅感。
(三)宗教信仰的崩潰。
失戀的痛苦使梵谷的性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理想與現實的衝突頻繁出現。性格乖僻、鬱鬱寡歡又重新回到了梵谷身上。在故鄉松丹特附近的荒原上,梵谷終日徘徊在廣闊的田野上,凝視著荒原上無數的水塘。愈來愈孤寂寡言的梵谷漸漸趨向了宗教,在《聖經》中梵谷發現了自己從來沒有發現過的東西,有了自己從來都沒有的感受。
梵谷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說:“我需要去愛某些同類,尤其是那些不幸的、被遺棄的、孤獨的同類。”在獲得福音派教會的“準”傳教士後,梵谷來到了比利時南部的博里納日貧困礦區。在這個村子裡,梵谷每天都四處巡視,竭盡所能的幫助那些需要救助的人。梵谷給他們讀福音,和他們一起祈禱,並且為他們講受《聖經》,虔誠地給他們布道。
但是,當福音派教會了解到梵谷的生活情況後,他們驚呆了。他們驚呆的並不是梵谷執著勤勉的工作,而是梵谷根本“不佩”做一個傳教士。因為在他們看來,神職人員應該是高高在上的,他們認為梵谷的行為是有失體統的,並且認為梵谷的言行敗壞了教會的名聲。因此在1879年7月福音派委員會收回了對梵谷的任命。
梵谷,一直以來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的梵谷,又一次失敗了,而且是徹底地失敗了。從這時開始,梵谷對上帝絕望了,他認為根本沒有什麼上帝,服侍上帝實在是誤入歧途。
(四)人生方向的思索。
失敗,失敗,又失敗了;梵谷接二連三地遭受重創。在受到多次的打擊之後,梵谷開始自省,多年來的希望與努力全部落空,他沒有工作,沒有金錢,沒有愛情,沒有思想,沒有力量,沒有希望,沒有抱負,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就連最起碼生存的支點都沒有了。
在那些苦思冥想的夜晚,梵谷真的失落了迷茫了。他不知道他應該做些什麼,他不知道他人生前進的方向。在痛苦的重壓下,梵谷走進了黑色的原野,夏日灼烈的陽光燃燒著梵谷悽苦的心靈。梵谷走進了麥地走進了向日葵走進了大自然,心靈逐漸地透徹乃至透明,漸漸地拋卻了憂傷的暗影。
終於有一天,那一天,真的那么真切地來臨了。梵谷頓悟了,梵谷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了一場新的征戰。梵谷拿起了他的鉛筆和紙,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說:“經歷了這些虛度的歲月,我終於發現我自己了!我將成為一個藝術家,真的,我一定要成為一個藝術家,現在我已經抓住了永遠不可能失敗的東西。”在梵谷的眼中,永遠不可能失敗的東西就是:勇敢。熱情。忘我。
在鄉村中,梵谷每天都背著畫架,在田野上遊蕩。他用他自己的畫筆表現了體力勞動者以及他們如何誠實的謀生,梵谷在信中說:“描繪農民生活是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情,如果不努力創作出喚起那些認真對待藝術和藝術生活的人的嚴肅思考的作品來,我就應當受到譴責。”
被廣泛認為是梵谷第一件代表作《吃土豆的人》就是創作與這個時期。梵谷把整幅畫塗成了沾有灰土的。未剝皮的新鮮的土豆的顏色,畫上有那骯髒的粗麻桌布,一盞吊燈,冒著熱氣的土豆,散發著清香氣息的咖啡;畫面上所有人的臉上都表現出一副安於天命。逆來順受的神情。梵谷向他的弟弟解釋道:“我試圖強調的是,那些就著燈光吃土豆的人,正是用那些伸進盆里的手掘土的,所以,這幅畫講的是手工勞動者以及憑著誠實的勞動掙得自己的勞動我意在表現一種同我們那些文明人的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弟弟提奧的幫助下,梵谷來到了“藝術之都”巴黎。巴黎自由的空氣和亮麗的印象派使凡高大為震驚。巴黎為梵谷提供最合適的機會,最廣闊的舞台,最氣味相投的夥伴——梵谷的繪畫將在這裡脫胎換骨。
(五)以萬劫不復地姿勢投入藝術的懷抱。
在巴黎,梵谷接受了印象派的洗禮,這使得梵谷對色彩的調度與搭配有了全新的認識。可是,尖銳而痛苦的蛻變卻時時折磨著他,一遍一遍消釋著梵谷的激情。
他的畫作《鈴鼓咖啡館的女人》就是這種彷徨精神的寫照。在這幅畫中,他設法擺脫的陰鬱風格與他正逐漸吸取的明快手法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強烈的對照。沉重的褐色和溫和的黃色,尤其是那斑駁、粗糙的人物形象以及女人憂鬱的面容,都鮮明的呈現了梵谷內心中的燥動不安。
在巴黎的藝術洪流當中,梵谷逐漸地被同化了,他感到,他的調色板在清晰明亮上已同他的朋友們沒有什麼區別了;可是梵谷畢竟是梵谷,他始終試圖找到一種令自己滿意的表達形式,是的,他正苦苦地追尋一種繪畫語言,而這種語言是自己獨特的。
梵谷覺得巴黎的冬天是陰沉昏暗、憂鬱淒冷,令人無法接受,他需要熾熱的太陽來溫暖他內心的寒冷,燃燒起他的創作欲望;在這關鍵時刻,是提奧的點撥,撥亮了梵谷的雙眼,他決定離開巴黎,前往寧靜的鄉村阿爾。
阿爾是羅納河畔一個風景優美的農業小鎮。這裡陽光柔和,氣候宜人。在這種明朗的氣候中,他的精神感到分外清爽,他好像復活了,胸中湧起了巨大的創作熱情。鄉村安寧的環境遠離了巴黎的喧囂與頹廢,梵谷像往常一樣背著畫架,走進風清氣爽的大自然;僅僅三個月時間,梵谷共畫了190幅作品,這幾乎是他在巴黎兩年時間所畫的總和。畫作《拉克落風光》就是這一生活的體現,在這幅畫中,顏色是大片鋪開的,在透視上一塊一塊由遠而近。黃色的各種色調一直伸向又高又遠使人感到無限廣闊的地平線,接著則是近乎灰色的綠藍色天空,沒有顫動、明暗和大氣的效果,這裡充滿著一個如願以償的人所有的平靜。
一提到梵谷,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麥田和向日葵。是的,麥田和向日葵是梵谷的摯愛。可是,在梵谷的世界裡,麥田和向日葵並不單單是麥田和向日葵。麥田是他精神的象徵,是他火一般地創作欲望的真實寫照;向日葵是太陽的光芒,是光與熱象徵,是他內心中翻騰的感情烈火,是他苦難生活的縮影。
在阿爾的創作中,梵谷的畫面上到處是一片燃燒著的、明亮的黃顏色。在《花瓶中的十四朵向日葵》中有著單純的色面和明確的造型,以黃色調為主,加上一點青色和綠色,奏響了一支黃和綠的交響樂,筆觸有力而富有生命力。在《麥田和柏樹》中,所有的物體都捲曲著,泉涌著,柏樹像一團火焰不停地向天空傾吐著;金黃色的麥田和火焰般地柏樹,都使人有風吹搖曳生姿的感覺。
孤獨與緊張的工作,一方面使梵谷精神振奮,另一方面卻逐漸地損害了他的健康。梵谷知道他要獲得那種強烈的黃調子的油畫,他就得緊張、激動,就得進入興奮的競技狀態,就得有衝動和強烈的感覺,他的神經就會受到刺激,但因此而毀了自己。
一個藝術家有眾多的敵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沒有了敵人,沒有了朋友,沒有了攻擊,也沒有了支持,只剩下了他自己,只剩下了他孤獨落寞的眼神和單薄的身影。梵谷不斷地與自己搏鬥,不斷地跌倒,不斷地爬起身;他不斷地呈現出內心對生命的認真、熱愛與無奈。內心長期的悲苦與寂寥,終於有一天衝破了他的心理防線,在世人的眼中,梵谷瘋了——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他拿著刀向著自己最要好的朋友高更耽耽相向……可是,在梵谷的眼中,這個世界瘋了,沒有誰能真正了解他內心中的悲戚。
梵谷最終被關進了聖雷米療養院,他時常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況;可是就是處於生命漩渦中的那段日子,梵谷依然沒有放棄手中的畫筆,依然沒有忘記他是一位藝術家,一位不斷努力不斷創作不斷追求的藝術家。梵谷說:“我越是醜陋、衰老、墮落、病弱、貧窮,就越想創作出輝煌而又和諧的明麗色彩,以達到報復的目的。”是的,梵谷要報復,要報復這個瘋狂的世界,報復那些不理解藝術的人們。《星月夜》梵谷的巔峰之作,反映出他內心憂慮的心理和狂迷的幻覺,這幅畫使得面對自然奧秘而戰戰兢兢地芸芸眾生,頓時升起了一股絕望地恐怖;在這幅畫中,星星的動態代替了對生命的讚揚,線條變得粗大、強韌、簡潔,曲線與螺旋的律動支配著畫面,不論是大地、天空、星空、樹木都呈現出一種令人目眩的動感,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迴旋、轉動、煩悶、動搖,在夜空中放射出艷麗的色彩……
梵谷說:“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險。”生活的竭難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梵谷始終處於一種漂流的狀態,梵谷始終都無法平衡痛苦、絕望的心情,在精神崩潰乃至爆裂的狀況下,梵谷知道他該給這個世界一點思索了。梵谷後期最重要的作品《麥田飛鴉》呈現了一種絕對的安寧與徹底的絕望,表達了一種無以名狀地淒涼與痛苦;這幅畫使用強烈的色彩,畫出了凝視著襲來的死神時蒼涼悲悽的心情,仿佛梵谷因近於崩潰而扭曲的臉已融入畫中,變成了翻滾的烏雲、騷動的麥田、倉遑逃離的烏鴉。梵谷以他獨特的藝術呈現告訴那個世界告訴那些昏睡中的人們,他將要與人世永別了!
1890年7月27日,梵谷向往常一樣背著畫架走向廣闊的麥田,他把臉仰向太陽,舉起手槍放在胸口並扣動扳級,他倒下了,臉埋在肥沃的、蓬鬆的麥田鬆土里——他藝術的生生不息的土地——重又回到了母親的子宮裡。兩天后,死於提奧的懷中,年僅37歲就結束了他孤獨痛苦卻輝煌絢麗的一生,在藝術的熊熊烈火中,梵谷獲得了永生!梵谷,安息吧!天國中的天使會始終對你微笑的,因為你是神的孩子,你離家在外漂流太久太久了,你終於回到了那個散發著藝術光芒的精神家園,那裡才是你真正的家——那個向日葵和太陽一併升起的地方,那裡有著滿地的向日葵有著滿天的太陽,有著你的愛情你的友情你的親情,還有你一生摯愛的事業。
寫到這裡,想起了梵谷的話:“只要人類永生,故去的人就永遠活著,永遠活著。”是的,梵谷永遠活在我們的心目中,他的光輝永遠閃爍在遙遠而無限的蒼穹上;正如DonMcClean那首動人心弦的,唱給文森特的歌謠:
Fortheycouldnotloveyou,
Butstillyourlovewastrue.
Andwhennohopewasleftinside
Onthatstarrystarrynight,
Youtookyourlifeasloversoftendo
ButIcouldhavetoldyouVincent
thisworldwasnevermeantforoneasbeautifulas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