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說到賺錢,我們都知道溫州人的厲害。可光知道厲害不行,光看著他們把金山銀山搬回家也不行。我們必須要看出他們賺錢的竅門,學到他們賺錢的手段。溫州人賺錢究竟哪些最有效?本書將從大處著眼,自小處入手,為你一一剖析,溫州人的賺錢經。目錄
第一章 “實”的賺錢經第一節 天生的財富崇拜者
第二節 強烈的賺錢欲望
第三節 鑽到錢眼裡去了
第四節 行動成就夢想
第二章 “微”的賺錢經
第一節 勿以善小而不為
第二節 小商品中的大商機
第三節 小錢是成功的踏板
第三章 “勤"的賺錢經
第一節 天道酬勤的溫州人
第二節 夢想是走出來的
第三節 跑出來的“溫州奇蹟”
第四節 挫折是一筆財富
第四章 “掄”的賺錢經
第一節 信息就是金錢
第二節 先下手為強
第三節 遍地開花的“溫州城”
第五章 “新"的賺錢經
第一節 觀念改變命運
第二節 創意決定成功
第三節 思路締造神話
第四節 欲望創造奇蹟
第六章 “正”的賺錢經
第一節 誠信是財富的基石
第二節 人格是寶貴的財富
第三節 企業文化是無形資產
第四節 品牌是企業的生命
第七章 “拼”的賺錢經
第一節 膽子大能賺錢
第二節 異想天開賺大錢
第三節 初生牛犢不怕虎
第四節 敢於第一個吃螃蟹
第八章 “和”的賺錢經
第一節 一個好漢三個幫
第二節 人脈就是棵大樹
第三節 民間商會力量大
第四節 走合作共贏之路
第九章 “滑”的賺錢經
第一節 創造從模仿開始
第二節 做人低調沒壞處
第三節 花錢花到刀刃上
第四節 可怕的“炒房團”
第十章 “勇”的賺錢經
第一節 走出家門的溫州企業
第二節 “溫州模式”走向國際
第三節 叱吒全球的溫州商人
第四節 戰無不勝的“溫州精神”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實”的賺錢經:第二節 強烈的賺錢欲望:
普通人要獲得一種平靜快樂的生活,首先要在精神上愉悅,心情才會隨之喻快。沒有好的生活,人容易悲傷和衰老,心情也是苦悶的。而貧窮的人臉上寫滿了滄桑和苦難,很少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人如果太窮了,就會整日為生存而奔波,他們所能想到的是簡單的生存,也就沒有時間去考慮別的事情了。而沒有想發財的欲望,也就失去了成為富人的條件。
“錢不是罪惡,也不是詛咒,它在祝福著人們。”猶太人是這樣評價金錢的。許多猶太人世代都在經商賺錢,因為他們認為只有經商才能賺取很多的利潤,才能徹底地改變自己貧窮的命運。在被稱之為“中國猶太人”的溫州人看來,經商賺錢,是人生髮展的首要任務,同時也是人一生奮鬥的事業。貧窮是什麼?在務實的溫州人看來,貧窮不是缺米少鹽,也不是缺衣少食。貧窮是罪惡,是無能。賺錢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溫州人從來都是以坦然的心態賺錢,溫州人會直言不諱地說他們很喜歡錢,沒有一個溫州人企圖掩飾血液里始終興奮著的發財欲望。不賺錢,毋寧死。經商賺錢是人生價值的實現,這是他們的邏輯。溫州人堅信: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金錢故,二者皆可拋。”這是溫州人的生存名言。
在溫州,如果哪個小伙子呆在家裡不出去做事,準會被周圍的人瞧不起,被視為窩囊廢。大好青春,為什麼不去創一番事業?溫州人從小就確立了賺錢的志向。溫州的許多大老闆,很早就已經踏入社會,步入經商的路途。溫州人從小就確立從商的志向,而且把目標定在1000萬元以上。如果目標沒這么高,是不可能走進富翁行列的。而且,不能賺到1000萬以後就知足常樂、小富即安,更應當積極向上,成為億萬富翁。這似乎有點“狂妄”,然而也是一種氣魄,也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傳統。
強烈的賺錢欲望是溫州人成功的第一要素。在溫州人眼裡,金錢是沒有善惡之分的,只要你合法地經商、做生意,賺錢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溫州人始終相信:“路上紛紛,行人悠悠,載馳載驅,唯錢是術。”這種實在的觀念在溫州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對於很多的中國人來說,特別注重錢的“出處”,認為錢有“骯髒的”和“乾淨的”。但是在溫州人看來,金錢只有“辛苦錢”和“便宜錢”之分別,沒有“乾淨”和“不乾淨”的分別。就是有這種觀念,他們才重視不怕生意的微小,只要能賺到錢。他們在賺錢的時候,不會覺得錢是低賤或是高貴的,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現在所從事的工作被外人瞧不上眼而慚愧。他們在從事看上去很卑微、很低賤的行業時,心態也是很平和的。
其實,溫州人的這一點是很可貴的。他們毫不隱瞞自己對於金錢的渴望,以坦誠的態度愛慕金錢,不辭勞苦地追求金錢。中國古人一方面講“錢能通神”、“有錢能使鬼推磨”,另一方面又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為富不仁,為仁不富”。對於金錢,很多人的態度是曖昧的,他們不敢直言不諱地表露自己的金錢欲望,他們害怕背上“拜金主義”的包袱。但溫州人從不迴避金錢的話題,“商海無涯錢做舟”是他們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也許,有人會覺得溫州太“俗氣”,覺得他們對於金錢的欲望太赤裸。這只能說溫州人對於金錢不有一種很現實的態度,他們毫不掩飾自己,他們真誠地袒露對於金錢的熱愛。溫州認為金錢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承認賺得金錢就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是他們長期生活在商業氛圍中、通過經驗教訓形成的一致認識。
有人說:“北京人的性格是正統,上海的性格是現代,杭州的性格是婉約,而溫州的性格是濃郁的商業氛圍。”專家學者說,溫州的今天,全靠一本“市場經”,組成溫州人生命軀體的DNA是市場經濟。
溫州店鋪之多,可謂多如牛毛。大街小巷密密麻麻自不必說,你到居民區或機關宿舍看看,凡是大樓底層,竟然全是店鋪!真箇是水銀瀉地,無孔不入。有人說得形象,全溫州城連起來不就是一間大超市嗎?外地人問:為什麼樓下全開店鋪?溫州人反問:為什麼樓下不開店鋪?
有俗語說關於蘇南模式與溫州模式的差別:“蘇南每鎮有一兩個能人,溫州個個是能人。”因為溫州靠家庭工廠的起家,社會總動員。溫州的老書記董朝材認為:“溫州人看到有生意可賺,第二天就弄台機器先幹起來,機器可以放在家裡或朋友的倉庫,行了,再蓋廠房,大了才請管理人員,這要是在其他地方半年也論證不下來。”溫州人做起生意來,決策非常快,承擔風險能力很強。他們做生意完全是能掙錢就做,也沒有多少事先的計畫與規劃,定下—個大方向,就“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螺絲大王劉大源原來是賣煤油燈的,他有一天發現煤油燈當中的鉚釘利潤更高,就專門做起了鉚釘生意。金鄉人一開始做的多是學校飯菜票的印刷生意,後來才發現校徽利潤更高,金鄉很快就成為“徽章之鄉”。
同樣是賣西瓜,有強烈賺錢意識的溫州人,可以把西瓜當成花來賣。有一個溫州瓜農苦於西瓜年年積壓賤賣,突然大腦開竅,決定從西瓜秧著手。他花20元錢批發了100個塑膠花盆,把西瓜苗移植進去,再在花盆上搭個小木架,把瓜秧纏上去,一根瓜秧能掛三四個小西瓜。結果,花木市場的西瓜秧吸引了很多人的圍觀,以30塊錢一盆的價格被人搶購一空,100盆的西瓜淨掙了1000多塊錢。
溫州人對創業表現出瘋狂的熱忱,不管是修鞋子、做裁縫還是賣針線,他們認為,親自體驗到財富的增值是他們快樂的源泉。就算是事業有成,溫州老闆大多還不同程度地從事一線生產。溫州市東阿外樓大酒店老闆每天凌晨兩點起來買菜,他能精確說出1斤青菜加工後還剩幾兩。不少老闆還扮成打工仔去深圳的台資企業學成本控制。溫州老闆不肯放棄一線工作的參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加強對企業的直接了解,但又何嘗不是捨不得親身獲得利潤的快感?
一位溫州商人是這么說的,“在金錢上我從小就喜歡以萬和千萬為單位,即使是在身無分文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一般從小就確立了賺錢的志向,而且把目標定在1000萬元以上。”有人做過統計,美國《財富》雜誌每年所列的全球最富的100個人中,有95%以上的人從小就有發財欲望,57%的全球巨富在16歲之前就想要開自己的公司,43%的全球巨富在成年之前已做過第一筆生意。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要想致富,年少時的賺錢欲望必不可少。
出生於溫州的方德華5歲時開始賣東西,他對買賣東西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興趣。那時候,對於方德華來說,世界上最好玩的遊戲不是布娃娃和玩具火車,也不是捉迷藏、過家家,而是做買賣。他常常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標上價錢,賣給其他的小孩。6歲時,他有一塊形狀古怪的石頭,他自己定價1萬元,姐姐問他為什麼石頭定這么貴,他竟然說:“別人都沒有這么漂亮的東西,我想要多少錢,就要多少錢!”這讓他的姐姐大吃一驚。童年時代的對經商的迷戀和激隋,影響著他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了中學後,作業本、桌球和腳踏車都成了他的商品。他經常在同學中做起小本生意,老師責備他學習不努力搞些歪門邪道,他卻說服老師買了一台收音機。
考上了杭州師範學院的大專班後,方德華把“賺錢”作為自己的第一任務,在校園擺攤賣書、倒賣文具用品、倒賣郵票,為同學聯繫家教收取中介等。他想方設法地賺錢,到大二的時候,他每月的收入已經和父親差不多了,於是他乾脆寫信告訴父親,讓他不要再寄給他錢了。
有一次,方德華在宿舍不小心碰倒了熱水瓶,把瓶膽摔碎了,水流了一地。熱水瓶的外殼很漂亮,也很新,扔了可惜,於是他拿著空殼去找瓶膽,可是校里校外沒有一家商店賣瓶膽。他忽然來了靈感:為什麼自己不能賣瓶膽呢?學校里這樣的事情太多了,那么多的熱水瓶撞翻了,同學只好把好好的水瓶外殼給扔了,這樣不是太浪費了嗎?如果能弄來一些瓶膽賣給同學,一定會很受歡迎的。於是他馬上著手進行調查。他先在男生宿舍調查,得知—個學期後,—個宿舍8個熱水瓶只有兩個是好的。而女生宿舍的調查結果更讓方德華高興,一個學期後,8個熱水瓶頂多剩下1個是好的。方德華立刻行動,他在附近一家商店訂購了50個瓶膽,然後在校園裡貼出好幾張海報,白天上完課在食堂門口擺攤,晚上就在宿舍里等待“客戶”上門,當天就把50個瓶膽賣光了。在接下的兩年里,方德華按期訂購了大量熱水瓶膽,將杭州市大中專院校的熱水瓶膽生意壟斷了,生意一直紅紅火火。在上大學期間,方德華還成立了一個家教中心,自己做中介,為校外請家教的人找家教,為同學們找活乾,也經營得熱火朝天。
當21歲的方德華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的存款已經超過了一萬元。最後一個學期,所有同學都在忙於找工作,為自己將來的前途和生計奔波,方德華卻住在租來的一居室里,心平氣和地做著自己的買賣,他決心實現自己的發財夢。畢業後,他在北京開了一家文化公司,可是不到一年就倒閉了。後來他又開了一家消費品批發零售公司,但還是沒走上發財之路。方德華咬咬牙,去加拿大繼續創業。到了加拿大,他先後在各個場所打工,苦學英語,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在經過一番磨礪之後,方德華在加拿大辦起了自己公司,由於經營得法,他又連續在蒙特婁開了三家分店。兩年過後,他“殺”回內地。2000年,方德華以加拿大一家食品機構公司和美國的一家百貨公司在中國的總代理身份來到北京,他先後在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掀起“一級代理”大風暴。不久之後,方德華收購了大眾百貨公司。這樣,方德華的事業就達到了新的高峰。就是憑著那個6歲小孩就有的對於財富的強烈渴望和百折不撓的魄力,他終於鑄就了自己事業的輝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對財富強烈的願望也是富裕的基礎。聖經新約里說:“假使你有一顆像芥菜籽那么小的信仰,你想叫一座山移開,山就會移開。”這句話是耶穌說的。“像芥菜籽那么小的信仰”就是內心的潛意識,也是一種不變的精神信仰。久而久之,這種信仰和理念就會達到一種奇蹟的效果。
美國卡內基的成功就更加印證了這個說法:強烈的賺錢欲望可以助人一臂之力。
卡內基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年輕時只能幹一些鍋爐工、記賬員、電報業務辦事員等最底層的工作。除了機敏和勤奮,卡內基一無所有。但卡內基具有強烈的致富欲望。他在少年時代就立下誓言:賺錢成為大富豪。在當時美國動盪年代,他的夢想被人恥笑,被認為是可笑的野心家。但他就是在這種強烈的致富欲望的激勵下,最終登上了美國“鋼鐵大王”的寶座。
世界巨富巴菲特對於如何接近財富有自己的意見:“要想接近財富,首先必須想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先要了解需求,才能得到滿足。”
他舉出了以下實例:
有位婦人的丈夫早逝。留下三個子女之後,感到前途茫茫。丈夫生前並無財產,只遺留500美元存款,連房子也是抵押品。可悲的是,他們連葬禮的費用也無法籌措,最後由親友協助辦理善後。
而當這位為日後生活憂心不已的婦人忽然想到巴菲特的演講時,內心才有了一線生存下去的希望,她記得巴菲特曾說:“當自己內心感到彷徨無措時,切記調整自己,祝福自己,並鼓勵自己,上天將助你一臂之力。”
於是,婦人開始虔誠祈禱,頓時,過去不安的心情早已煙消雲散,她的內心充滿著安詳的情感。這時她丈夫的兄長對她說道:
“我非常了解你目前的困境,原因是我弟弟有浪費的習慣。從現在起,我負責解決你們日後的生活及子女的教育問題。”
說完這些話之後,他把1萬美金交給她,並且告訴她:以後每周會送來一些金錢。
這不是偶然,而是婦人相信世界巨富所說“需求得到滿足”的印證。
上述實例就是潛意識的明證,潛意識讓人更加平和,充滿希望。
有位業務員因近來業績下降而煩惱不已,加上負債在身,生活憂慮。因此他求救於人。從他的談話中,可以發現:自從他的業績每況愈下之後,便將注意力集中到他人,對於同事的好業績真是又嫉妒又羨慕,這樣更加使他感到焦慮不安。後來巴菲特告訴他:
“由於習慣性的嫉妒和羨慕,使你本身變得更加貧乏,當今之計,你應假設自己擁有最佳心情,面對自己的處境。”
想到自己過去性情開朗、樂於助人,他真是悔恨交加,於是,他變得不再羨慕別人的成功,而自信、專心地投人工作,恢復過去的精明幹練,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推銷員。
這兩個故事也告訴我們: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同樣的道理,我們這樣對待金錢,金錢也怎樣對待我們。因此,溫州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想要賺錢,首先得要喜歡錢,有強烈的賺錢欲望。
猶太人雖然有上百條的清規戒律的約束,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猶太人卻很少受到這些規律的約束。只要能賺到錢,他們什麼生意也願意去做,都敢去做、所以他們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這樣看來,溫州人也同他們相像。
有人問到威力打火機廠的老闆徐勇水創業的動力是什麼,他毫不忌諱地說自己創業的動力就是為了賺錢,為了自己能過上好日子。而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公開自己對於商業利潤的追求,他說:“在做生意中,有利可圖很重要,換句話說就是對利益的選擇很重要。我有‘三不做’原則,其中之一就是不賺錢的、賺錢不多的不做。”
這就是溫州人,對於金錢的追求達到了一種可怕的執著,對於利益的渴望也達到了一種貪婪的專一。也正是這種在商業氣息浸染下的賺錢欲望,促成了溫州人財富上的成就。
第三節 鑽到錢眼裡去了
溫州有許多大街小巷,大街上商鋪林立,這和許多城市一樣。然而不同的是在溫州的小巷裡(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巷,一般人還不知曉的小弄堂),有許多特別小,所以就只能勉為其難的稱之為“飯店”的“飯攤”,它們沒有店名,沒有招牌,幾張桌子、幾條凳子、一個灶台、一個大桌板上放滿了各色各樣的菜餚,雖然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但也十分整潔和乾淨。它們的價格讓你無法想像,一頓飯也就只有三五元錢。花這樣的錢吃到正宗的溫州家常菜,還有家的感覺,因此這樣的“飯攤”是不愁沒有生意的。為什麼會那么便宜呢?是低經營成本造成的,因為房子是自家的(不計房租),勞動力也是自己的一家人(不求高薪還任勞任怨),工作隨意而自然。
還有,你隨便走進溫州的哪一條小巷,都不難看到這樣的風景:有一個小板凳,小板凳上坐著一位老人,老人前面放著一張小桌子,擺著一個電話(電話線是從自家裡拉出來的),電話旁邊擺著為數不多的餅乾、牛奶、小電池、小紙巾之類的小食品、小生活用品,老人悠閒地坐在那裡,等著路過的行人打公用電話或順手買點早餐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