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電影名:《海囚》
導 演:李文化
上 映:1981年(北影攝製)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劇情簡介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用槍炮打開了中國的門戶,肆無忌憚地用各種手段對中國進行殘酷的掠奪。儘管世界上販賣黑奴的活動已逐步衰退,但是販賣華工這一罪惡行徑,卻在中國東南沿海興盛起來。英國駐廈門的領事查理士,接到威廉爵士的一封密信,要他從中國運送500名華工到澳洲去開掘金礦。於是,查理士勾結廈門盛記洋行買辦潘汝非,利用當時廈門的唐姓和潘姓兩大家族之間的世仇,挑起一場大規模的家族械鬥,同時蒙蔽了一些江湖闖棍作為打手,欺騙、綁架和搶奪了一批華工,秘密押上"飛鯊號",由人販子太勒和船長湯姆生運往澳洲。
以唐金龍為代表的這一大批華工被押上船後,受盡了洋人及其走狗的折磨和侮辱。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們終於明白了真相。原來是潘汝非和潘汝慶設下毒計,利用闖棍頭子張天乙綁架了潘元坤,反而誣告是唐金龍抓走了潘元坤,挑動潘火獅和潘家兄弟去搗毀建南行。
在這一場混戰中,除死傷外,雙方都有許多弟兄被綁去當了"豬仔",由"飛鯊號"押住澳洲。中華民族是不可侮的。
家族仇、民族恨一起湧上了華工們的心頭。唐金龍、張天乙、潘火獅等人終於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在唐金龍的帶領下,全體華工發出了復仇的怒吼。他們砸斷了身上的鐵鎖鏈,舉行了威武雄壯的海上暴動,殺死了湯姆生和潘汝慶,決定將船開回祖國!但是,狡猾的太勒乘人不備逃走了,並且炸毀了"飛鯊號"……
在這場戰鬥中,張天乙英勇犧牲,唐金龍落入洋人的魔爪。潘火獅等人逃回廈門,殺死了潘汝非,但又被腐敗的清政府抓了起來,暴動失敗了,唐金龍和潘火獅大義凜然地走上刑場,壯烈犧牲。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永留人間!
影片反映被掠賣的華工因不堪虐待而奮起暴動,終被清政府絞殺的故事。它注重風格上的悲壯、悲憤、氣勢磅礴、粗獷濃烈、強調悲與憤的交融,表現激昂壯烈、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在影調上,他們運用強烈的反差、濃重的色彩,在銀幕上呈現出一幅幅油畫的場景。
該片流利讓演員的表演和鏡頭的運用都完成在“動”的處理中,同時加強懸念的設計、安排,從而達到突出人物、深化主題的目的。它在人物性格處理、悲劇結局的設定等方面也都較好的體現了主旨,烘託了全劇情緒。
幕後花絮
“改革開放以後,徹底解放了生產力,沒得說……電影技術更是日新月異,不是當年拍《海囚》時可以比擬的。”《海囚》是廈門籍作家洪永宏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重現了鴉片戰爭後西方殖民者在廈門販賣華工的那段史實,描述被掠賣的華工因不堪虐待而奮起暴動,最終卻被腐敗的清政府絞殺的故事。小說1980年出版,隨即被北京電影製片廠看中,邀請作者洪永宏將之改編成電影劇本。 1981年8月,電影《海囚》開拍。影片將廈門的史實搬上銀幕,同時也將廈門的印記深深烙印在影片裡。片中不時閃現的出磚入石、馬鞍脊,體現著閩南民居建築的特色,甚至影片中的插曲,也是流傳於閩南的民歌。“這一段經歷我永生難忘……學到了很多平時學不到的東西。可惜的是,我到現在也僅參加過這一次電影拍攝工作,沒用上。”電影拍了半年,洪永宏一路隨劇組到鼓浪嶼賓館、胡里山炮台、晉江煙邊巷、泉州後城街、平潭關帝廟等地取景。“當時參與拍攝的幾位主角都是個頂個的名演員,有項堃、達奇、張連文、宋岩(宋慶齡的養女)、隋永清,而掌鏡的是馬林發。”回憶起當初拍電影的艱辛,洪永宏很有感觸,“影片中的許多武打場面,參加拍攝武打場面的演員,全都由廈門人客串。他們在開拍前4個月就開始練功,每天上午都要練三四個小時。拍到電影裡,幾分鐘就過去了。”
洪永宏講述了一段拍片中的小插曲。《海囚》中的主要角色張天乙的一段戲選在廈門海滄農村拍攝。張連文要越過一個樹幹,打倒一個小孩,再把孩子裝進麻袋,挾著口袋大步往前走。這個鏡頭反覆拍了四五個小時,張連文滿臉都是汗水,而小演員從麻袋裡鑽出來也臉色發白。演員們連晚飯都忘了吃。
影片上映後獲得的熱烈反響證明他們沒有白白辛苦。在全國熱播後,《海囚》以其獨特的藝術成就引起觀眾的共鳴,成為當時少有的彩色寬銀幕故事片風靡一時,獲得了當年的小百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