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於1945年的阿爾及利亞,作為塞提夫大屠殺的倖存者,三兄弟逃到了法國,並見證了巴黎抵抗運動,FLN的抗爭,以及法國軍警的血腥鎮壓等等。繼《光榮歲月》之後,《法外之徒》再次將目光放到法國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直面法國一直以來存在的人權和種族問題。
拉契德-波查拉表示,本片旨在於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包括塞提夫大屠殺的真相,而本片也是向FLN致敬。
導演介紹
拉契得-波查拉(Rachid Bouchareb)
拉契得-波查拉出生於1953年,是一名阿爾及利亞裔法國導演。他從電視編導入門,最後成為一名電影導演。1995年,波查拉拍攝的《生命如塵》(Dust of Life)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波查拉也開始為世人所熟知,隨後他再接再厲,《小塞內加爾》(Little Senegal)在2001年柏林電影節上頗受好評,而他在2006年拍攝的《光榮歲月》(Days of Glory)不僅再次獲得奧斯卡提名,也在坎城電影節上引起轟動。
拉契德-波查拉的鏡頭運用十分“放縱”,這在聲色瑰麗的《情色沙漠》(Dust of Life)、《人,性本色》(L'Humanite)等作品中都已得到了充分體現。因此從風格定位上看,他是一個典型的法國導演,很可能偏好尺度大膽的作品。而作為移民後裔,拉契德-波查拉的電影對法國殖民地題材青睞有加。
拉契德-波查拉的上部導演作品《倫敦河》,曾在去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得評審團大獎。不過,拉契得-波查拉的國際知名度卻是靠坎城電影節建立起來的——1991年,他執導的影片《Cheb》獲得全景單元最佳影片和青年導演兩個獎項,受到法國影壇的矚目;2006年,他的《光榮歲月》再度艷驚坎城海灘,不僅獲得Francois Chalais獎的肯定,還將本片的五個男主角同時送上了最佳男演員寶座。而此片後來又在好萊塢大熱,成功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中國內地也曾引進該片,在各大院線放映。
演員介紹
賈梅爾-杜布茲(Jamel Debbouze)
賈梅爾-杜布茲1975年6月18日出生於摩洛哥。他15歲時因為車禍失去了自己的右手,所以在他參演的所有影片中,他的右手總是伸進口袋裡或是遮掩住。2006年,杜布茲出演《光榮歲月》,和其他四人共同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羅什迪-澤姆(Roschdy Zem)
羅什迪-澤姆20歲出演舞台劇,1987年憑藉《警察》(Les Keufs)一片嶄露頭角。作為《光榮歲月》的五名主演之一,他同樣獲得坎城電影節影帝的頭銜。另外他也曾出演《不要忘記你將死去》,這部夏維爾-畢沃斯(Xavier Beauvois)執導的影片於1995年奪得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今年羅什迪-澤姆將有2部作品入圍坎城,而這2部影片恰好是拉契得-波查拉與夏維爾-畢沃斯的新作。
影片背景
在這部《法外之徒》中,導演依然沒有放棄對社會政局的探討,將目光放在了二戰之後的阿爾及利亞社會——歷史上,阿爾及利亞曾是法國的殖民地,很多阿爾及利亞人都把法國當作自己的祖國。二戰期間,阿爾及利亞人民為保衛法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於是戰後很多阿爾及利亞人就留在法國,如今馬賽地區有八成以上都是阿裔法國人。拉契德-波查拉並沒有把敘事焦點放在過去,而是把目光對準了戰後阿爾及利亞對法國的看法上,這部充滿著政治色彩的電影,似乎更適合柏林影展,其在坎城的勝算撲朔迷離。
與坎城的淵源
1991年,拉契得-波查拉執導的《Cheb》一片獲得全景單元最佳影片和青年導演獎。
2006年,《光榮歲月》獲得弗朗西斯-查拉里斯特別獎,也讓該片的5位主角同時成為坎城影帝。
2008年,拉契得-波查拉受邀成為坎城電影節的評審。
所獲獎項
入圍:第六十三屆坎城電影節
多哈翠貝卡電影節參展影片盤點
第二屆多哈翠貝卡電影節在卡達首都多哈文化村揭開帷幕,呈獻多部矚目電影,當中四部更屬世界首映。讓我們來看看電影節上展出的電影吧~ |
2010年9月下旬熱映電影
剛過完中秋佳節,馬上又要迎來國慶長假,喜歡宅家看電影的影迷們,想知道這個九月下旬熱播的電影有哪些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