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虛真經》
正文
道教經典。即《列子》。唐玄宗於天寶元年 (742)詔封列子為沖虛真人,尊《列子》為《沖虛真經》。宋真宗於景德四年(1007)加“至德”二字,故又名《沖虛至德真經》。
列子,名列禦寇,亦作周寇,圉寇。戰國時道家,鄭人。與鄭公或鄭哀公同時。《莊子》多載其傳說,道教又加以神化。《正統道藏》本《沖虛至德真經》前有《列子傳》,言其居鄭圃40年,人無識者。初事壺丘子,後師老商氏,友伯高子。盡二子之道,9年而後能御風而行。
《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 8篇,已佚。現行《列子》8篇,為東晉張湛收集、整理並作注,已非班固著錄之原書。全書分《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等篇。每篇皆以若干寓言故事述其思想,內容駁雜。書前託名劉向《序》云:“《穆王》、《湯問》二篇,迂誕恢詭,非君子之言也。至於《力命》篇一推分命,《楊子》之篇唯貴放逸。二義乖背,不似一家之書。”而《天瑞》篇又有佛教生死輪迴等思想。但就全書而言,屬於道家。宋濂《諸子辨》謂此書“本黃老言,……《天瑞》、《黃帝》二篇雖多設辭,而其離形去智,泊然虛無,飄然與大化游,實道家之要言”。很多學者認為此書更近於《莊子》。《黃帝》篇有“至人”的描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至人潛行不窒,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為證明其說不虛,還列舉不少入水不溺、蹈火不熱的故事。《湯問》篇更進而描繪了仙界的奇景和神人的靈異。《周穆王》篇又有周穆王乘八駿西遊,至崑崙山,與西王母觴於瑤池的故事。其中多為道教修真成仙的思想提供了依據。《黃帝》篇論述養生,認為聲色、厚味、愛憎、利害等皆傷神亂性,舍此始能得道飛升。如說黃帝即位15年,日以聲色娛耳目,以厚味供口腹,而致顏色憔悴,五情爽惑。後去聲色,減廚膳。在神遊華胥國時,見其民不貪嗜欲,不懷愛憎,不爭利害;因而能入水蹈火,乘空寢虛,始了悟“至道”,登遐升天。
重要注本有《沖虛至德真經四解》、《列子沖虛至德真經釋文》、《沖虛至德真經口義》、《沖虛至德真經義解》以及《沖虛至德真經解》等,皆收入《正統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