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64年,毛澤東接見革命現代戲演出人員](/img/2/e6b/nBnauM3XxgjNwYzN0kzM2QjN3MTM5kjM5ADMxADMwAzMwIzL5M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作者顧保孜不僅採訪了多名歷史事件的親歷者,掌握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材料,同時也參閱大量史料文獻。此次,該書還收入了毛澤東專職攝影記者錢嗣傑先生拍攝的一百餘幅毛澤東“文革”歲月的珍貴照片,這些照片分彩色、黑白兩種精印,90%的內容屬於首度面世。書中收錄的毛澤東影像除了在公共場合的照片,還有不少私下生活場景的瞬間。
目錄
第一章 獨有豪情赫魯雪夫骨子裡對中國的蔑視,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毛澤東親自捉刀,公開發表九篇針對蘇共反華“大合唱”的反擊文章。這是建國後毛澤東又一段“激揚文字”的歲月。與此同時,對“現代修正主義”的問題,他開始了深入的思索和探究。
第二章 猶記烽火
![1965年,李宗仁夫婦回到祖國,與毛澤東主席相見](/img/5/585/nBnauM3X4ATM2QTOygzM2QjN3MTM5kjM5ADMxADMwAzMxAzL4M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第三章 山雨欲來
一篇批判《海瑞罷官》的文章引起毛澤東極大的重視,他希望就此打破沉寂。毛澤東於西方的一個山洞閉關,十一天后神清氣爽地“出山”,隨後在武漢的長江一番暢遊。浩蕩的江水,洗去了他一年多背負的沉重思考。他將憂患意識化為行動決心,決定帶領全國人民進行新的“長征”。他要在和平年代裡迎接暴風驟雨的到來……
第四章 滿街紅綠
從具有強烈“革命造反精神”的紅衛兵身上,毛澤東看到了開創新局面的希望。他在歡聲雷動、一片沸騰的天安門廣場,一次又一次亮出自己信賴人民自發革命的姿態。然而此時,許多黨政軍高級領導人和民主人士的臉上掛滿了愁容與困惑。“文革”初期,令人始料不及、難以理解的事件接連發生,逐漸超出人力所能約束的範疇。
第五章 摧枯拉朽
進入1967年,“一月風暴”在各地產生連鎖反應,大奪權和派性武鬥爭端迭起,幹線運輸幾近癱瘓。大亂之際,黨內、軍內元老派對“文化大革命”的做法已從最初的“很不理解”發展到強烈不滿。“七二○”事件迫使毛澤東倉促飛離武漢,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通過處理王力、關鋒、戚本禹的問題,他發出了控制“文革”局面的信號。
第六章 峰谷之間
“文革”派性衝突愈演愈烈,一個四處武鬥的中國超出了毛澤東的預料。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斷然採取強硬手段,以圖控制亂局。“九大”之後,劉少奇被徹底打入地獄,而林彪卻如日中天,一躍成為“第二號人物”。一場中蘇邊境衝突,林彪統帥三軍,緊急下發“一號令”;他的舉措,引起了毛澤東的警覺,由此也埋下了兩人分道揚鑣的伏筆。
評價
![1965年3月,毛澤東在湖南陳家山看茶花](/img/b/41c/nBnauM3X1EzN3kjM3gzM2QjN3MTM5kjM5ADMxADMwAzMxAzL4M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作者參閱大量史料,以細緻入微的筆觸,在生動翔實地還原 “文革”發生、發展整個過程的同時,也探究了動亂發生、發展的原委和過程。立體展現毛澤東非常歲月,深度解析大事件後果前因。聚焦歷史長河還真貌,回溯變幻風雲寫春秋!
作者
顧保孜,女,江蘇興化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現為第二炮兵電視藝術中心一級編劇、專業技術五級、文職三級。著有紀實文學專集《紅牆裡的瞬間》、《樣板戲出台內幕》、《鐵血N4A》、《納粹集中營的中國女孩》、《我的父親朱德》、《紅鏡頭》、《偉人凡影》、《超越血緣之愛》,小說《巔魂》等。電影《相伴永遠》編劇,電視劇《羅榮桓》編劇。錢嗣傑,男,著名新聞攝影家。歷任《東北畫報》社、東北民主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攝影記者,中央新聞總署新聞攝影局攝影記者,拍攝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期間的大量優秀作品。1964-1970年任毛澤東隨身專職攝影記者。代表作品有《毛澤東暢遊長江》《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周恩來在萬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