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點金融史3:影響世界經濟的金融事件》

《每天讀點金融史3:影響世界經濟的金融事件》

《每天讀點金融史3:影響世界經濟的金融事件》也對正在蔓延中的美國次貸危機進行了相關分析,引導讀者來看一下為華爾街引以為豪的金融創新是如何釀成這次“全球金融風暴”的。通過書中分析的一次次的世界經濟危機,我們可以看到,本來是為人們服務的金融手段在這些事件中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無情地吞噬一個國家的人民辛勤勞動積累的財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從次貸危機到華爾街金融風暴、從全球經濟放緩到全球股災、從人民幣升值到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出口的冬天”……每一次的經濟危機和經濟轉型都會以不同的面目出現,可是其周期性和規律性卻是相似的。跌勢何時止步,復蘇何時開始?沒有人能預測出精確的時間表,但是下一輪繁榮之曙光必將在最糟糕的黑夜裡發出依稀的光亮,卻是歷史顛撲不破的真理。

內容簡介

《每天讀點金融史3:影響世界經濟的金融事件》為系列叢書的第三冊,主要講述影響世界經濟的金融事件。《每天讀點金融史》系列叢書以金融史為主線,把一百多年來的經濟發展和金融格局演變的巨幅畫卷為你徐徐拉開,是你理解世界經濟的格局演變與未來走向的理想讀物。“金融只是一種手段,關鍵看使用者的目的。”這句關於金融的著名論斷寫在這裡與讀者諸君分享。每個人閱讀這套書的目的不盡相同,得出的結論也會大相逕庭。我們衷心希望本套叢書能為讀者提供認識現實經濟世界的一個視角,在投資、經營、決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正確、理性地認識發生的每一個變化,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歷史是指引現實的指南針,歷史是撫慰內心的清涼劑。相信每天讀點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作者簡介

孫健,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以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4項;獲省部級一二三等獎5項:出版中英文專著12部,其中研究海爾的專著7部(部分著作已在國外翻澤出版);在《新華文摘》、《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財貿經濟》、《世界經濟》、《國際金融研究》、《香港財經月刊》等國家級期刊、海外期刊、國際會議上發表有影響的論文170餘篇。

目錄

第一章國際貨幣秩序混亂的開端——金本位制崩潰
“偶然”中產生的金本位制度
所謂金本位的“黃金百年”
金本位的沒落
事後思考
第二章黑色星期二——年美國股災
瘋狂的金融投機
大牛市與大崩盤
大危機爆發原因猜想
美國在動盪中變革
第三章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興衰——美元霸權的確立
美元的崛起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缺陷及其崩潰
後布雷頓時代
第四章外債依賴症——拉美債務危機
引人關注的債務危機
危機根源
美國對待危機的政策轉變
可持續發展模式亟待建立
第五章“太平盛世”中的戰爭——日本金融泡沫的破滅
經濟恢復的引擎
銀行面臨的困境
初次交鋒
痛下殺手
風險積聚
土崩瓦解
第六章世紀豪賭——英鎊阻擊戰
戰爭前的“平衡”
“教皇老闆”索羅斯
英鎊攻防戰
索羅斯的勝利
第七章世界最大的金融醜聞——住友期銅事件
住友事件
遭人詬病的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
大鱷手段
第八章“大鱷”再出手——東南亞金融危機
禍起曼谷:觸發多米諾骨牌
台幣淪陷:一場政治陰謀
登灘香港:一記重拳
震盪韓國:IMF危機
日本出手:最後的防線
美國:坐收漁人之利
第九章雙頭鷹的夢魘——俄羅斯金融危機
危機回顧
“只休克,不治療”的“休克療法”
風雨飄搖中的金融體系
合理卻不合法的“影子經濟”
“新沙皇”葉爾欽
危機爆發
危機啟示
第十章美國史上最大破產案——安然神話的破滅
安然的成長
神話與神話的背後
神話破滅
美國史上最大的破產案
第十一章歐洲一體化的“加速器”——歐元
歐元誕生的背景
“一波三折”的歐洲貨幣聯合
修成正果
新美歐爭霸又將開始?
第十二章金融衍生之禍——美國次貸危機
一場席捲美國的金融瘟疫
誰該為次貸危機埋單
次貸危機的連鎖反應
危機再思考

前言

從2006年開始的牛市中,伴隨著股指的不斷升高,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三高經濟”,是指中國經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股價、高房價、高通脹”的特徵,然而2007年lO月份之後,在股市“牛轉熊”、房市“拐點論”的驚呼聲中,人們忽然發現到了2008年,“三高經濟”的特徵似乎只有“高通脹”碩果僅存……中國經濟到底發生了什麼?即將又會發生什麼?
曾經熱衷於閱讀《傑克·韋爾奇自傳》的經濟界人士和商界人士,如今大都閱讀《世界是平的》和《貨幣戰爭》。《世界是平的》一書令人感嘆世界真的變了,我們從西班牙人的航海探險開始認識到的圓圓的地球現在完全是任由資本和貿易競賽的一張平面跑道,在這個跑道上,我們跑在前面還是後面,我們的位置在哪裡?也許世界依然並非是平的,然而新的競賽格局卻是真的出現了!《貨幣戰爭》以匪夷所思的方式,揭開了金融世界不可告人的秘密,操縱政治、控制貨幣發行、戰爭陰謀、經濟暴力、財富暴利……世界經濟是否真的被玩弄於一小撮人的手中?到底有沒有貨幣戰爭?半信半疑地合上書本,真真正正的一身冷汗。
肇始於美國地產業的次貸危機,爆發的形式如同海嘯,起初只是深海中央的一點波浪,然而到了世界經濟的岸邊,則是排山倒海般的毀滅性力量。華爾街投資銀行大亨貝爾斯登倒下的時候,媒體發問“下一個倒下的是誰”,世界還來不及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幾乎是與此同時,擁有94年輝煌歷史的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銀行被美國銀行低價收購;緊接著,美國第一和第二大投資銀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宣布放棄現有法人地位,轉型為普通商業銀行……華爾街金融風暴!金融9·11!世界各大報紙的新聞頭條都打出了最悲觀的標題,中國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適時推出了“直擊華爾街金融風暴”的時事評論性節目,收視率飆升。
以上的情景就發生在《每天讀點金融史》系列叢書出版前的短短几個月內,隨著次貸危機對世界各國影響的不斷加深,美國開始救市、歐盟開始救市、日本開始救市、中國開始救市……救市還是救經濟?當股市、房市錯綜複雜之時,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哪個才是啟動下一輪繁榮的神奇鑰匙?也許只是先後的問題,也許只是另一個永無答案的問題。
迷茫、悲觀、急躁、盲動……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經濟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經濟危機下的情緒如同經濟危機本身一樣迅速蔓延到中國的人群之中。
然而,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現實只不過是歷史的重演。與其在現實中迷茫不堪,不如到現實背後去洞察其前世今生的故事。有因才有果,執著於果,不如反思於因。
經濟學大師約瑟夫·熊彼特說:“如果一個人不掌握歷史事實,不具備適當的歷史感或所謂歷史經驗,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時代的經濟現象。”他還指出,“目前經濟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錯誤,大部分是缺乏歷史的經驗,而經濟學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
回顧經濟史,我們會發現有如此多的經典事件供我們學習,所謂“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這些事件不管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值得我們深入地總結,從而為我們更好地認識現在的經濟現象和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手段解決經濟問題提供可以借鑑的經驗。
著名經濟學家麥金農說:“金融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推動機。”當《每天讀點金融史》系列叢書以金融史為主線,把一百多年來的經濟發展和金融格局演變的巨幅畫卷為你徐徐拉開的時候,相信已經為你找到了理解世界經濟的格局演變與未來走向的最佳角度。
如果你想讀懂外資參股中國銀行業的戰略布局,如果你想了解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的資本企圖……那么你可以閱讀《每天讀點金融史Ⅰ:公司兼併背後的資本力量》。本書追溯至19世紀後半期開始的兼併重組,講述了資本主義經濟進入到寡頭壟斷時期的關鍵歷史事件,並向你展現隨後發生的四次兼併浪潮是怎樣徹底改變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脈絡,也顛覆了企業成長的路徑模式。你會發現,探討“公司兼併背後的資本力量”是深化對兼併重組認識的重要方法。
世界格局是否真的為一小撮財富精英所操弄?到底有沒有貨幣戰爭?中國的國民經濟安全嗎?……建議你帶著這些問題打開《每天讀點金融史Ⅱ:影響世界的金融巨頭》。金融巨頭們不但在經濟領域擁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他們在政府中也通常會安插一大批代理人,以左右各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這就是美國政界有不少人士把位於紐約市的洛克菲勒總部和摩根總部稱作真正的國務院或影子政府的原因。本書選取了九個對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巨頭,包括洛克菲勒財團、摩根財團、三菱財閥、羅斯查爾德家族、滙豐集團、花旗集團、高盛投資銀行以及在世界金融領域產生了相當影響的索羅斯和巴菲特。本書詳細介紹了這九大金融巨頭的成長歷史,對他們在創業中所顯現的創新精神、在經營管理中所表現出的智慧和韜略,以及在處理各種複雜的政經關係、人際關係中所運用的各種方法和手腕進行了介紹。
從次貸危機到華爾街金融風暴、從全球經濟放緩到全球股災、從人民幣升值到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出口的冬天”……每一次的經濟危機和經濟轉型都會以不同的面目出現,可是其周期性和規律性卻是相似的。跌勢何時止步,復甦何時開始?沒有人能預測出精確的時間表,但是下一輪繁榮之曙光必將在最糟糕的黑夜裡發出依稀的光亮,卻是歷史顛撲不破的真理。如果你打開《每天讀點金融史Ⅲ:影響世界經濟的金融事件》,你會發現1929年“黑色星期二”前的狂熱與2007年中國牛市中的“黃金十年論”是何等的相似!你還可以從金本位和布雷頓森林體系兩個事件中看到,通過金融這一手段美國確立了自己的世界經濟霸權地位。相反,歐元區的形成則顯示出金融手段也可以用來對抗這些霸權,或者形成新的霸權。通過書中分析的一次次的世界經濟危機,我們可以看到,本來是為人們服務的金融手段在這些事件中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無情地吞噬一個國家的人民辛勤勞動積累的財富……另外,本書也對正在蔓延中的美國次貸危機進行了相關分析,引導讀者來看一下為華爾街引以為豪的金融創新是如何釀成這次“全球金融風暴”的。
CCTV的系列紀錄片《大國崛起》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該片完整且系統地總結了15世紀以來主要世界大國的崛起之路。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國力已經逐漸增強的中國下一步如何走,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話題。如果我們以平和、理性的眼光來看待一個國家的崛起和衰落,我們就會發現下面這些無法避免的問題:一個國家的崛起到底是哪些因素的合力,而金融作為當今經濟的核心,又對國家的興衰有什麼樣的影響,世界的未來又與世界金融格局的變化有什麼樣的關係。《每天讀點金融史Ⅳ:金融霸權與大國崛起》會帶給你觀察大國崛起的金融視角。本書以金融這條主線再次回顧15世紀以來的世界歷史發展,可以看出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那就是一個國家金融實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國在世界政治版圖上的地位,阿姆斯特丹一倫敦一紐約的替換,也伴隨著荷蘭一英國一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更迭;20世紀70年代以後日本、德國的東山再起,也如影隨形般地顯現出東京、法蘭克福的身影,歷史長河為我們呈現出的這幅壯麗畫卷,無疑點出了金融對國家崛起的重要意義。這無疑會給崛起中的中國帶來非同尋常的啟發。
顯然,浩浩蕩蕩的金融史遠非上面四本書所能概括,這意味著我們的工作也才剛剛開始。
“金融只是一種手段,關鍵看使用者的目的。”這句關於金融的著名論斷寫在這裡與讀者諸君分享。每個人閱讀這套書的目的不盡相同,得出的結論也會大相逕庭。我們衷心希望本套叢書能為讀者提供認識現實經濟世界的一個視角,在投資、經營、決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夠正確、理性地認識發生的每一個變化,可以“知興替”、“明得失”。
歷史是指引現實的指南針,歷史是撫慰內心的清涼劑。相信每天讀點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國際貨幣秩序混亂的開端
金本位制是人類歷史上最卑出現的國際貨幣制度,是金融全球化的最初形式。20世紀30年代,隨著金本位退出歷史舞台,人們對其的評論也多了起來。有人評論說,正是由於金本位製取消使得整個貨幣體系變得更加不穩定。格林斯潘在其早年的文章中也指出,“在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將沒有安全的財富棲身地”。
針對歷史上對金本位制度的爭論,本文並沒有支持或反對哪一方,而是將其放在大的歷史背景下來客觀地審視該制度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及在其發展中對經濟的影響。我們最終應該認識到,我們應該以史為鑑,懂得任何貨幣制度都是人類自身的創造,其是否能有效運行還是取決於人類自身的妥善協調和管理。
“偶然”中產生的金本位制度
在人類貨幣的發展過程中,由於金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以及產量稀少等特點使其最終成為人們交易媒介的首選,所以卡爾·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據記載,在公元前700年,小亞細亞地區已經出現了一些黃金與白銀合金製成的錢幣,被稱為琥珀金。到了公元前600年,金幣在小亞細亞的利迪亞王國首先被鑄造出來。在這以後,黃金則在人類歷史上長期被人們看作是財富的象徵。
但是關於金本位制度產生的原因,金融史卻基本上都是一筆帶過,在我國最常見的解釋就是上面卡爾·馬克思的那句名言。然而,任何一個歷史事件都有它發生的歷史背景,金本位也不例外。關於該制度的產生,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的管清友博士從英國的貨幣重鑄談起,具體生動地為我們講解了金本位產生的歷史背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