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殘臘》
【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殘臘[1]
殘臘生春序,愁霖逼歲昏[2]。
小紅敷艷萼,眾綠被陳根[3]。
陰壑泉方注[4],原田水欲渾[5]。
農家向東作[6],百事集柴門。
作品注釋
[1]殘臘:即殘冬,臨近春天。臘:農曆十二月,十二月也稱臘月。
[2]愁霖:久雨。逼歲:迫近年關。岑參《歲暮磧外寄元》:“別家逢逼歲,出塞獨離群。”
[3]“小紅”二句:春花初綻,紅艷嬌嫩;老樹嫩芽,新綠滿眼。
[4]陰壑:隱藏在地下的水溝。
[5]原田:原野上的田地。《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
[6]東作:春耕。《尚書堯典》:“寅賓出日,平佚東作。”孔安國注曰:“歲起於東,而始就耕,謂之東作。”
作品評析
此詩作於紹興二十一年(1151)。全詩描繪了殘冬將盡、早春來臨時農家的生活場景。首二句點明主題。中間四句用細緻的筆觸,由近及遠、由微觀到巨觀,分別對花木及溝壑田地進行描寫。其中“小紅敷艷萼”的“敷”、“眾綠被陳根”的“被”則為靜中之動,而“陰壑泉方注”中的“方”、“原田水欲渾”的“欲”則寫出了殘臘的氣息。最後兩句寫農民的春耕,呼應主題。詩中充滿了喜悅,有“一年之計在於春”之感,同時也表明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全詩清新自然,順筆寫來,毫無裝飾雕琢之意,卻寫得春意噪動、呼之欲出。此詩為朱熹寫景佳作。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字元晦,號晦庵。祖籍婺源,生於尤溪,長於建州,從師五夫,講學武夷,結廬雲谷,授徒孝亭,葬於唐石。他廣注典籍,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給後人留下浩如煙海的著述。他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融匯儒、釋、道諸家而建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中國文化和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學術成果,“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深得歷代文人推崇和歷朝皇帝褒獎封號。後人尊他為“朱文公”,評價他為“理學正宗”,是繼孔孟之後的第三聖人。他一生致力倡興教育,先後創辦了考亭、嶽麓、武夷、紫陽等多所著名書院,培養了數以千計的門生,對創建中國古代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