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育堂語錄》

《樂育堂語錄》

《樂育堂語錄》可謂是歷代丹經中罕見的通俗著作。然而,它的真正價值決不僅僅是通俗而已,而在於明示大道真傳,並且將丹道修煉付諸於學者社會生活實踐當中,不迴避現實生活,不尚空談,立竿乃能見影。這可以說才是它真正的不凡價值。近代道教仙學的開拓者、原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陳攖寧先生(1880-1969年),曾對黃元吉《樂育堂語錄》等丹經著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基本信息

名解

樂育堂之名,是樂得英才而教育之地,語錄是平時對弟子們講解之記錄。先生主張中派丹道,清靜修為,援儒入道,援道入仙,非顯非密,亦顯亦密。其澈始澈終之功法,即守「中」一字。中則無過不及,不用後升前降,不講開闔,而是「中黃直透」。指此「中」字,在身亦中,在心亦中,在天地亦中。釋曰:「不思善不思惡,正憑麼時,那個是自己本來面目。」是禪家之“中”。儒曰:「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是儒家之“中”。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是道家之“中”,為修道一貫之工夫,如煉精化氣,養神還虛合道,皆於此「中」字可得。此書樸實言道,深入淺出,直截了當,閱後即能自悟,實自修悟道之不朽名著,應視作修仙修聖之不二法門。 先生自豐城至西蜀,設帳于樂育堂十有餘載,先後入門弟子數千人。嘗於注釋心經與道德經之餘,即與門人講授性命雙修之理,天人一貫之道,無不闡發盡致。目的在造就人材,普渡世人。此語錄言理極精深,語意至明顯,引人入勝,人皆可為,是以修真之士,得此梯航,不難悟道。先生嘗謂修道者,應性命雙修,是以言命功者,見此而得其關竅;講性學者,見此而知操存;談因果報應者,見此而知重內輕外;修德行仁,其有益於人心風俗,實非淺鮮。 《樂育堂語錄》是一部丹經著述。它是清朝道鹹年間,即約公元1841年到1860年之間,黃元吉先生為門下弟子在“樂育堂”講解丹法,其間經歷十餘年,後來弟子們將其語錄彙輯成篇,分為四卷,取名曰《樂育堂語錄》。
中國道教歷代之丹經,可謂是汗牛充棟。其間門派林立,各有各的說法,且幾乎儘是隱語譬詞,讓一般缺乏明師指示的求道者,往往一生陷入無可奈何、抱憾終身的迷茫之中。 《樂育堂語錄》可謂是歷代丹經中罕見的通俗著述。然而,它的真正價值決不僅僅是通俗而已,而在於明示大道真傳。並且將丹道修煉付諸學者社會生活實踐當中,不迴避現實生活,不尚空談,立竿乃能見影。這可以說才是真正的不凡價值。近代道教仙學的開拓者、原中中道教協會會長陳攖寧先生(1880——1969),曾對黃元吉《樂育堂語錄》等丹經著述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認為,陳希夷、邵康節、黃吉元一派的丹法,乃為修道的上乘法門。例如,“玄關一竅”,是歷來丹家不傳之秘,而且,道家門派甚多,對“玄關一竅”又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不知“玄關一竅”,修道難得登堂入室;而錯認“玄關一竅”,又會使人誤入歧途。可《樂育堂語錄》則對“玄關一竅”針指明示,一言中的。所以陳攖寧先生認為:“學者能將(此派)玄竊之理論一一貫通,玄竅之工夫般般實驗,何患不能縮天地於壺中,運陰陽於掌中。功成證果,可與三清元始並駕齊驅,豈區區玉液、金液、長生、屍解之說所能盡其量哉!” 《樂育堂語錄》是記述黃元吉內丹心法最為詳盡的一部書,細細品讀,可以想見當時黃元吉隨問而答、因機設教、因人而異、因病施治、對症下藥、循循善誘的動人情景。遺憾的是全書內容龐雜又沒有條理,只有答案而沒有弟子們的問題,看來這是一本指導實踐的手冊,不是真正親身實踐體驗的人,是很難完全理解和融會貫通的。
儘管黃元吉之書無系統條理,但想看到黃元吉的內丹訣法整理得清清楚楚、有條不紊,恐怕是一個奢望。陳攖寧的《口訣鉤玄錄》只完成初集就中止了,因為"道門中之卓識者多不贊成此舉,謂為'泄漏天機於道有損無益'。"李永霖的《隱仙派丹訣指要》也是粗具條理梗概而已。

重刊《樂育堂語錄》跋

《樂育堂語錄》四卷,為黃元吉先生門人記錄。先生生於元代,《張三豐集》中敘述師承,先生姓名亦在其列。是書成於道鹹年間,計時幾歷千載,而猶聚徒講學,殆所謂留形住世之儔歟?世衰道微,人心陷溺,非闡明性命之學,無以喚醒群迷。而古來談道之書,如《參同》、《悟真》,文字玄奧,解人難索。此外諸書,多借鉛汞、坎離、水火等名詞,牽附比喻,讀者如入五里霧中,杳不知其所指。求其明白簡易、深入顯出、於行工次第確有程式可循者,不稍概見。是書樸實說理,暢發玄風,誠性學之梯航,命宗之津逮也。騰劍往年曾獲舊本,殘缺不完。戊午來省,得借觀於康千里處,恐希世之寶年久而散失也,爰商之同學諸子,精校分刊,廣為印刷,以公諸世。後之讀者潛心玩索,當不河漢余言。
民國八年己未七月中浣榮縣龍騰劍謹跋

內容簡介

《樂育堂語錄》《樂育堂語錄》
乍聽《樂育堂語錄》書名,會讓人覺得是一般勸善之類書籍,這也正是此書以前少被人注意的原因所在。當然,應該說,這是常人知識僵狹所導致的錯誤,並不是書名本身有什麼不當。
《樂育堂語錄》是一部丹經著作,是清朝道鹹年間(1841~1860年)黃元吉先生為門下弟子在“樂育堂”講解的丹法,其間經歷十餘年。後來,弟子們將其語錄彙編成冊,分為四卷,取名《樂育堂語錄》。

編輯推薦

《樂育堂語錄》《樂育堂語錄》
《<樂育堂語錄>新譯》:樂育堂語錄,為丹道中派宗師黃裳,字元吉先生所講述。後列四篇由其弟子集合記錄而成。先生生卒年月不詳,約生於元代,見張三豐集中,敘述師承,先生姓名亦在列。是書成於清道成年問,計時幾歷千載,而猶聚徒講道,實為留形住世之真人。
先生江西豐城人,一生傳聞異事甚多,於西蜀設樂育堂,傳授中派丹道心法,及至肉身飛升,皆為仙適中人所稱頌

作者簡介

 黃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說號元吉,江西省豐城縣人,生平不詳,清朝時曾在四川富順樂育堂傳授內丹訣法,由門下弟子筆錄並編纂成《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三書留傳於世。據傳尚有《玄宗口訣》、《醒心經注》、《求心經注》等書,可惜搜求不到。

目錄

《樂育堂語錄》卷一
 樹立大志
 陽生之道
 迷途知返
 修煉水火
 明心見性
 煉心歸真
 以虛養虛
 矢志尋竅
 太空無知
 進火採藥
 調息用火
 久坐有禪
 運神周身
 舍財近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