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拼音:méixīn
釋義:梅花的苞蕾。
出處:唐元稹《寄浙西李大夫》詩之一:“柳眼梅心漸欲春,白頭西望憶何人?”
示例:宋李清照《孤雁兒》詞:“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梅心》序文/堯山壁李梅珍女士取梅子為筆名,想必有其用意,或為人生觀,或為審美意向,也可能兼而有之。萬木蕭疏,百花凋零,惟有梅花迎寒風,頂霜雪,傲然開放,向世間散發清香,為人類報來春訊。它不畏嚴寒,凌雪傲霜的高貴品質,正是中華民族所推崇的做人美德。它千姿百態的形式與結構的意象美,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被譽為“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杜甫吟道:“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絕如春意早,最奈客愁何”。曹雪芹《賦得紅梅花》贊曰:“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竟奢華。閒庭曲檻無餘雪,依水空山有落霞。”
梅子能詩能文,這是她的創作優勢。詩與散文是姊妹藝術,都是抒情文體,又是不同的抒情方式。康古羅夫說:“詩是一切藝術的長女,大部分藝術的父母”。有了詩人的眼光後駕馭文字的能力就會更加嫻熟,散文就會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有詩意的散文才是好的散文。屠格涅夫說:“詩是上帝的語言,但不一定在韻文之中,它橫溢四處,有美與生命的地方就有詩。”
梅子的詩文,也從梅的形象中取得營養。在她筆下,梅非梅,卻是梅,簡單幾筆,卻表現了梅的風骨。這種寫法如同國畫中小寫意的筆法,整體上有大勢,“亂”而有序,“亂”而不散。構思無定式,立意任意為,梅的氣氛似雲、似雪、似霧,給人們提供了廣闊的藝術想像空間。主線如技乾,構圖簡約,自然天成;細節如花朵,疏密濃淡,俯仰正側,變化無窮。看她的一篇作品,如欣賞一幅小寫意的梅畫,如玩味一個匠心獨運的盆景。文學創作本身就意味著標新立異,求變求新,寫別人所未寫,正是藝術前進的動力。最後想起故人一首尋梅的詩
相贈話語
我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