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金融危機的根源與啟示》

《東亞金融危機的根源與啟示》

《東亞金融危機的根源與啟示》提示金融危機席捲東亞各經濟體的奧秘,警示危機根源模式,規避中國金融風險。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東亞金融危機的根源與啟示》通過討論東亞金融危機根源的四種模式,即投機攻擊模式、全球化模式、政治危機模式和經濟結構不平衡模式,並將這四種模式帶到東亞“四小龍”和“四小虎”的危機案例中去加以檢驗,以考察其適合程度,通過綜合比較、分析所有模式的檢驗結果,回顧東亞各經濟體在危機後十年的經濟復甦狀況,歸納、總結中國應當從中吸取的經驗教訓。全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篇是構建模式,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紹了有關東亞金融危機事實性的總體背景情況和回顧了新古典主義和國家主義兩大流派有關東亞奇蹟與東亞危機的理論與解釋。第二篇是“檢驗模式”,包括第三章至第六章,回顧了投機攻擊模式的理論基礎,特別是“第一代危機模型”和“第二代危機模型”;在結合全球化與金融脆弱性的基礎上,構建了全球化模式的邏輯框架,指出一些東亞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危機根源主要在於在不斷對外開放的全球化過程中,因放鬆政府監管而導致的金融部門(特別是銀行系統)的脆弱性。引入一系列國內政治危機發生的因素,來說明政治因素對金融危機的影響,以便更好地解釋危機根源。第三篇是總結模式,包括第七章至第九章,綜合了把四個模式帶入八個危機案例的檢驗結果,回顧、梳理了東亞經濟危機後十年的復甦狀況,其中重點考察了匯市、股市、GDP增長率、利率、私人資本流動、外國直接投資和失業率在這十年里的變動與趨勢。回顧東亞金融危機以來中國在經濟和金融方面的發展概況,尤其是中國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回顧東亞金融危機模式以及東亞各經濟體在危機後的經濟復甦政策,歸納總結中國應當從中吸取的經驗和教訓。全書內容翔實,邏輯性強,論證嚴密,對我國金融機構防範和處理金融危機具有較強的借鑑意義。

作者簡介

謝世清,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1994年獲北京大學法學碩士。隨後留學美國,在美國馬里蘭大學深造至2000年,先後獲該校經濟學碩士、政治學碩士和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2004年至2007年,在世界銀行總部從事與中國經濟發展相關的研究與貸款項目工作,已出版世界銀行報告《展望中國城市水業》(第二作者)。在《國際經濟評論》等經濟類核心期刊上發表經濟學論文10餘篇,持有美國全球風險管理專業人士協會(GARP)所頒發的金融風險管理師(FRM)證書。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一、分析框架
二、主要論點
結語
第一篇 構建模式
第二章 理解東亞金融危機
一、危機發生的過程
二、危機發生的程度
三、危機發生的特點
結語
第三章 從奇蹟到危機:理論與模式
一、新古典主義學派
二、國家主義學派
三、四種可供替換的危機根源模式
結語
第二篇 檢驗模式
第四章 投機攻擊模式
一、投機攻擊模式的基本概念與邏輯框架
二、投機攻擊模式的案例檢驗
三、投機攻擊模式的典型案例研究
四、投機攻擊模式的政策啟示
結語
第五章 全球化模式
一、全球化模式的基本概念與邏輯框架
二、全球化模式的案例檢驗
三、全球化模式的典型案例研究
四、全球化模式的政策啟示
結語
第六章 政治危機模式
一、政治危機模式的基本概念與邏輯框架
二、政治危機模式的案例檢驗
三、政治危機模式的典型案例研究
四、政治危機模式的政策啟示
結語
第七章 經濟結構不平衡模式
一、經濟結構不平衡模式的基本概念與邏輯框架
二、經濟結構不平衡模式的案例檢驗
三、經濟結構不平衡模式的典型案例研究
四、經濟結構不平衡模式的政策啟示
結語
第三篇 模式的總結
第八章 對四種危機根源模式的總結
一、檢驗結果與基本結論
二、多種模式之間的關係
三、用模式來重新詮釋複雜危機案例
四、研究的理論意義與貢獻
結語
第九章 東亞金融危機後十年的東亞經濟
一、危機後東亞經濟的復甦
二、東南亞“四小虎”的經濟復甦政策
三、東亞“四小龍”的經濟復甦政策
四、東亞經濟復甦政策的比較分析
結語
第十章 對中國的啟示
一、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
二、中國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分析
三、東亞金融危機根源模式對中國的啟示
四、東亞經濟復甦政策對中國的啟示

前言

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是當今世界所經歷過的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之一。其所造成的巨大損失不僅是在金融行業,而且還連帶地引發了一系列的經濟危機、政治危機和社會危機。如今,儘管東亞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十年,但世界經濟仍存在著許多不穩定的因素。事實上,隨著金融全球化的加深,不斷爆發的金融危機已是當今世界經濟一個無法迴避的現象,甚至連擁有全球最大、最成熟資本市場的美國也未能倖免。受次貸危機的影響,美國金融界目前正經歷著一場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不僅淹沒了_華爾街的五大投資銀行,而且還波及歐洲乃至全世界。因此,仍然有必要對東亞金融危機進行重新思考。
儘管東亞金融危機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興趣,出版了大量的文獻,但在國內似乎還沒有一本專著能夠全面、系統、深刻地論述東亞金融危機的根源。本書旨在填補這一學術空白。目前,學術界對這次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仍存在著許多爭議。即使是頗為流行的新古典主義和國家主義兩大學派,也沒能對這一問題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我深切地認識到,東亞金融危機必須得到認真的審視和合理的解釋。

精彩書摘

第二章 理解東亞金融危機
亞洲經濟體紛紛跌倒的速度和廣度,財富的嚴重縮水,以及貧困人群的劇增和社會不安的加劇相當於一個在此區域上的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
——RobertWade,布朗大學
本章旨在介紹有關東亞金融危機的事實性的總體情況,從而為讀者了解東亞金融危機提供背景知識。本章分析了東亞金融危機的發展演變過程;考察了危機對八個東亞經濟體的GDP增長率、匯率、股市和私人資本淨流動等方面所造成的衝擊和影響;按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不同,把八個金融危機案例分成三類,即危機影響最大、中等、最小的經濟體;最後簡要總結了東亞金融危機的四個特點。
一、危機發生的過程
每日上午八點三十分,這一時間通常是泰國銀行宣布確定當天匯率的時候。但是,1997年7月2日星期三的這個時間該銀行的交易櫃檯卻宣布,泰國銀行將不再捍衛其固定匯率(Henderson,1998)。儘管泰國政府花費了高達26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來維持其固定匯率,但最終不得不決定讓泰銖在外匯交易市場上自由浮動。就在當天,泰銖立即貶值16%。這正式引發了東亞金融危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