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之光》

《東亞之光》

《東亞之光》在世界戰爭史、電影史上都是一種奇蹟:由被俘虜的日本官兵拍攝電影,反對自己參加的侵略中國的戰爭。它是1940年由位居重慶中一路純陽洞的中國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台灣人、留學日本的何非光任編導,羅及之任攝影。拍攝時用了一大批日本反戰志士,他們都是被中國軍隊俘虜過來的侵華日本官兵,經過在巴縣鹿角鎮接受感化教育,思想有了轉變。這項工作是由日本反戰作家鹿地亘和池田幸子夫婦領導的。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東亞之光》這部紀錄片風格的電影片長30分鐘,最大的特色是片中日本俘虜都是由真正的日本俘虜扮演的。影片主要內容是講日本戰俘的遭遇和覺醒,讓戰俘接受記者採訪,反省侵略戰爭,在影片結尾,覺悟了的戰俘參加了對敵宣傳工作。

影片劇情

《東亞之光》《東亞之光》
抗戰期間,重慶博愛村俘虜收容所的日本戰俘排演話劇《東亞之光》。有記者訪問戰俘高橋三郎,高橋沉痛回憶自己被征參加侵華戰爭和被俘經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後,高橋三郎等人被徵調入伍,來華侵略,途中山本大尉對新兵進行訓話,肆意詆毀誣蔑中國。來華不久,他們便被中國游擊隊俘獲,送往後方看管。中國政府對戰俘的寬大政策深深感動了他們,高橋三郎等人都先後有了轉變,只有山本大尉執迷不悟,雖經其弟山本次郎苦勸也不為所動。一天,重傷戰俘中村臨死時,囑託山本歸國後轉告家人:護身符“千人針”並不靈驗。中村臨終的懺悔,使山本很受震動。不久,戰俘參加中國婦女工作隊徵募寒衣公演,山本參加演出,想起自己妻離子散的情景,幡然悔悟,隨同其他戰俘一起參加了對日的反戰宣傳。

拍攝過程

日本俘虜拍攝《東亞之光》的訊息傳出去後,日本軍部大為惱怒。他們到處鼓吹日本皇軍只有忠於天皇而死,沒有一個當了中國軍隊俘虜的。現在一下子湧現出一大群日本俘虜在重慶拍電影,反對日本侵華戰爭犯下的罪行,他們豈甘罷休。 影片開始拍攝不久,扮演主要角色的日本戰俘突然喉嚨紅腫,很快就死了,死因沒有查明。據當時分析,可能是戰俘中的死硬派下毒所致。 接著遭遇了更大的鬥爭,日軍總部在轟炸重慶的同時,專門對著純陽洞的金剛塔和中國電影製片廠多次投擲炸彈,彈中金剛塔旁的攝影棚,炸死了一位工友和一位日本反戰士兵山本黑,拍攝影片的機器也炸壞了。《東亞之光》因此停拍了一個時期,重新開機時,又有兩個俘虜逃跑了,驚動了重慶當局,全力追捕。這兩個俘虜逃到了萬縣,被抓了回來。

導演介紹

《東亞之光》《東亞之光》

何非光是一個心態很開放的人,也很善良,並且他還是一個非常愛電影的人。在上世紀30年代拍完《昏狂》一片之後因揭露日本行徑被日本人抓住並遣回台灣,後來在姐姐的幫助下再一次到日本留學,又再一次回到上海,這好像一個奇異的三角形,他輾轉在這三者間。 何非光在抗戰時拍了很多電影,是在那個時期拍片最多的導演,他的電影有一個十分顯著的特點就是題材十分廣泛。因為兒時在台灣時,對於日本對台灣的殖民統治深有感觸,當戰火蔓延到上海時,更是激起了他的創作欲望。從《保家鄉》到《東亞之光》,他把心血全部花在了拍抗戰電影上,也做了非常之多的嘗試,比如《東亞之光》拍攝真正的日本戰俘,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是這種嘗試應該說在中國電影史中是絕無僅有的。後來他還拍攝了許多不同題材的影片。 上海解放後,何非光似乎“消失”了,其實他是參加了解放軍。從朝鮮戰場回來後,之所以沒有回到電影界,是因為他被冠以“反革命”的罪名趕出了電影界。1958年,他被拘留了8個月,在上海虹口區人民法院,被抓的罪狀有兩條,一是拍攝反動電影,二是在重慶參加了國民黨。很多年過去了,他一直痛苦地背著這些罪名,他沒有工作,靠的是夫人部隊復員的復員費維持生計。直到1979年,他提出抗訴才最終被平反昭雪。後來,何非光就一直在上海文史資料館做館員,主要做資料統計工作。一直深居簡出,很少講話。 其實他的電影夢一刻也沒有停,在1997年去世之前,他曾說,自己很想拍一部反映海外華人的影片,類似中國移民發展史的電影,不過這最終也只能成為他未了的心愿。

影響及評價

在《東亞之光》中有一個很有特色的長鏡頭被人稱道,導演由橫向推移轉為縱向推移,拍的是俘虜宿舍內景,把寬敞的設有一排排整潔床位的宿舍以及活動於其中的戰俘的身影都展示在觀眾面前,視覺效果非常好。何非光後來解釋這樣處理的原因:“當時很多人,尤其是國際上,不相信中國會俘虜這么多日本兵;日本輿論也說是中國的誇大宣傳。所以我要拍一個完整的全景,來證明它的真實性。”“真實性”正是這部影片的優點,重慶“博愛村”戰俘收容所的實景拍攝、日本戰俘的現身說法都使這部影片很有說服力,在抗日戰爭的關鍵時期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1941年1月,《東亞之光》在重慶國泰大戲院首映,一位覺悟了的日本戰俘植進表示悔罪說:“我們被日本軍閥強行徵調入伍,把我們送到中國戰場,我們不知道究竟為了什麼!從此以後,使我們和家人伴著飢餓與死亡的恐怖度日。但我們可喜地遇到了中國同志,使我們更生,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東亞之光!”

主要演員

何非光
何非光(1913--1997)出生在台中。原名“何德旺”。三四十年代著名電影演員、導演,以善演反派著稱,被譽為第一反派小生。14歲留學日本。16歲時從日本逃到上海,加入了電影界,成為臨時演員。1933年加入聯華影業公司任正式演員,參演影片《母性之光》,因其飾演的反面角色而被關注。次年主演影片《再會吧!上海》,再次受大影評人讚賞。1939後,作為編導,拍攝了影片《保家鄉》,《東亞之光》,《出賣影子的人》等。1948年曾組織西北電影公司,並回台灣拍攝影片《花蓮港》。建國後,退出影壇。
鄭君里鄭君里(1911—1969),漢族,曾用名鄭重,千里。1911年12月6日生於上海。祖籍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三鄉鎮平嵐田堡村人)。中國著名電影演員、導演。代表作《一江春水向東流》《林則徐》《烏鴉與麻雀》,自幼家境貧寒,進義學念書,讀到國中二年級,中途輟學,考入南國藝術學院戲劇科學習,開始其藝術生涯。

張瑞芳

張瑞芳(1918—2012)著名表演藝術家。原籍北京,生於河北保定。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張瑞芳曾是話劇舞台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台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

王珏

王珏(1919——2015),遼寧省安東縣八道溝杏花村人(位於今丹東市),1935年考入東北大學經濟系,後轉至歷史系。1938年加入“中國電影製片廠”,1939年演出重慶首部電影作品《保家鄉》。1978年回台定居,演出《皇天后土》、《辛亥雙十》、《古寧頭大戰》等片,並以《皇天后土》一片榮獲第十八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2009年獲頒第46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2013年,高齡演出導演王家衛執導的《一代宗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