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牛頭寺》

此詩是杜甫往牛頭山拜訪鶴林禪師後,下山回望的記述。詩人拜見禪師後,首先感覺到禪機深奧高妙,猶如上山來的山經,盤旋曲折,穿雲繞霧,難見真面目。

作者

杜甫

詩詞正文

牛頭見鶴林,梯逕繞幽深。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陰。
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注釋

①鶴林:鶴林禪師(668-752)。又,僧園亦稱為鶴林。

②傳燈:傳法於他人,稱為傳燈,因為法能破暗,故以燈譬之。

③布地有黃金:典出須達長者以金布地,買只陀之園林,以建祗園精舍奉佛。

④不住心:猶無住心即指空靜禪心。

作品賞析

此詩是杜甫往牛頭山拜訪鶴林禪師後,下山回望的記述。詩人拜見禪師後,首先感覺到禪機深奧高妙,猶如上山來的山經,盤旋曲折,穿雲繞霧,難見真面目。待詩人跟上一層樓,頓覺所要尋者,原來睹面就是。浮動在遠山上的春景,晚上的銀河,無一不是。至此詩人法喜充滿,禪悅遍布。接著就又感嘆傳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又憐憫眾生長處黑夜,故而廣運慈悲,於世間遍布遠比黃金更貴的佛法。理解到此,詩人對佛法與鶴林禪師充滿了尊敬和感激之情,但也不執著於此,所以說“回看不住心”。從此可看出杜甫於佛法確有所得,領會《金剛經》“應無所往而生其心”的義理。從他的一生雖困苦不堪,但始終“哀而不傷”的中庸境界來看,他的確是從佛法中得到了利益。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朝人,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坎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聖”、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並稱“李杜”。杜甫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其代表作品如《兵車行》《春望》《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羌村》《北征》《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秋興》等等,皆為古今傳誦。現存詩約1400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