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啟示》

《曾國藩的啟示》

《曾國藩的啟示》以真實可信的史料勾勒歷史人物,復甦國民記憶的一個嘗試。它所呈現給讀者的,是一個更為接近歷史本來面目的曾國藩。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曾國藩是曾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東南之主,洋務之父,湘軍之父,有清一代的儒學藩鎮,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理學大師。毛澤東曾說“獨服曾文正”,對曾國藩的評價極高,他在探索“本源”、自我錘鍊、治學態度、生活習慣、文章氣質、鍛鍊身體、軍事原則等方面都曾把曾國藩作為楷模去學習。蔣介石也將曾國藩公開奉為宗師,用曾國藩一整套學習、自省的方法要求自己、教育子女、治理軍隊、推行政治路線。

內容簡介

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以變化氣質。人苟能立志,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何必藉助人!人見其近,人見其遠,吾見其遠;人見其粗,吾見其細,日精明。每怪運氣不好,便不似好漢聲口,惟有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才是好漢。

作者簡介

常峰瑞,重慶人。二十餘歲時,用兩個月時間,獨自騎車從成都到北京,行程兩千四百公里。三十餘歲時,用六個月時間,獨自開車週遊全國,行程五萬兩千公里。現任北京某文化公司總經理,中國早教網(www.zaojiao.com)董事會董事。去過曾國藩家鄉三次。已經出版的圖書有:《冰鑒:曾國藩相人術》(編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領導者必備:曾國藩識才秘訣全書》(編撰,中國物資出版社,1999年2月)《曾國藩家書全編》[4冊](曾國藩原著,常峰瑞主譯,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年10月)《曾國藩成就大事的十三套學問》[18冊](主編,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年2月)《激情創業:如何從一無所有到白手創業》等。

媒體評論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曾國藩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曾國藩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曾國藩 撐起兩根窮骨頭,養活一團春意思。——曾國藩人生讀書做事,皆仗胸襟。——曾國藩高明由於天分,精明由於學問。——曾國藩能下人者,方能上人。——曾國藩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心存濟物是富相,事有歸著是富相。——曾國藩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 ——曾國藩古之成大業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曾國藩至於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曾國藩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曾國藩——曾國藩凡辦大事,蓋以得人才為第一要義。——曾國藩

目錄

第一講 立志(上)第二講 立志(下)第三講 血誠第四講 儒緩第五講 乘時第六講 謀略第七講 大局第八講 基業第九講 高明第十講 堅忍第十一講 膽氣第十二講 剛直第十三講 多助第十四講 狠絕第十五講 小物第十六講 中庸第十七講 人才(上)第十八講 人才(下)

精彩書摘

經過這樣的謀略準備,晉國打得很輕鬆,秦國除了認輸,似乎別無選擇。不過,連曹國國君都陣亡了,可知戰鬥並不平凡。在春秋中後期,鳴鼓而戰、堂堂之陣的傳統戰法,已經加入很多“詭詐”:特點。秦軍如果能夠運用“兵者,詭道也”,也許損失不會那么慘重。將士赴敵,死傷巨萬,不能不慎之又慎。經此一戰,秦國退守鹹陽,精銳大部被殲,好幾十年不能振作。晉國終於解除了側翼威脅,於是有三年之後的晉楚之戰,全勝而歸,復霸中原。秦;國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謀略構想。晉國方面,則表現出高遠的謀略思想,毫不輸於晉文時代。秦國從此蔫了,一直到要等秦孝公用商鞅變法,才重新崛起。不過秦國仍然是一個大國,仍然具備相當實力,雖然無力東出中原,但自保一方,還是綽綽有餘。從秦穆公死,到秦孝公即位,中間二百五十九個年頭,有十六個國君,常常發生這個君殺那個君的事,無力干涉國際事務。唯一可說道的,大概只有三件事,一是與蜀國戰,奪得漢中地區;二是與西北的遊牧部落戰,奪得甘肅部分地區;三是出兵救楚。出兵救楚的淵源很長。上面講過,吳國在孫武、伍子胥等人的輔佐下,攻破楚國都城。春秋時期,齊、晉、楚、秦為四大強國。楚要亡國了,齊、晉兩國陷於內部紛爭,無心救楚,只剩下一個秦國。楚國的大忠臣申包胥,挎了一個小包裹,跋山涉水,徒步走到秦國。據說他的腳走破了,鮮血染紅了秦國大殿。秦國自麻隧之敗後,已無心干涉中原事務,因此不予理睬。申包胥在大殿上痛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被感動了,做詩言志說:“豈日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這首詩記載於著名的《詩經·秦風》,但不大可能是秦哀公寫的。不管怎樣,秦國決定發兵,派出戰車五百乘,大約三萬兵力,與楚國殘部匯合,迅速擊退吳國軍隊,把楚國救活了。出兵救楚是一個單一事件,卻局部地影響了歷史。如果楚國滅亡,戰國七雄就要重新排座次。秦國雖然在麻隧之戰吃了大敗仗,精銳部隊損失殆盡,但它仍然是一個大國,因此能夠發兵三萬救楚。不過,那時距麻隧之戰,已經有七十三年了。申包胥的謀略,其實就是一個誠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見一點謀略的影子,可謂至小,亦可謂至大,不論私事公事,都可得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