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濟)
該詞取自文言中,所以意義廣泛,本詞條收錄如下,並不是單純的濟世之意。
1、救濟;救助。《北史·房景遠傳》:“ 景遠 字 叔遐 ,重然諾,好施與,頻歲凶儉,分贍宗親,又於通衢以飼餓者,存濟甚眾。” 元代無名氏 《劉弘嫁碑》第四折:“當日無倚之時,投奔於伯伯門下,蒙伯伯收留存濟。”《明史·陳銳傳》:“ 淮揚飢疫,煮糜施藥,多所存濟。” 清代吳偉業 《詠古》詩之六:“破家相存濟,百口同安危。”
2、過活;度日。《周書·宣帝紀》:“閏月乙亥,詔山東 流民新復業者,及突厥侵掠家口破亡不能存濟者,竝給復一年。” 宋代范仲淹 《奏乞免關中支移二稅》:“數年以來,科率百端,民力大困,州縣督責,不能存濟。”《古今小說·吳保全棄家贖友》:“家中又無積蓄,捱到十年之外,衣單食缺,萬難存濟。” 清代蒲松齡 《聊齋志異·牛成章》:“母不能貞,貨產入囊,改醮而去,遺兩孤,難以存濟。”
3、活路、生路。 元代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二折:“徧長空六出花飛,不停間雪兒緊風兒急,這場冷,著我無存濟。” 元代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二折:“哎呀,這是明明的欺負俺高堂老母無存濟。” 元代無名氏《馬陵道》第三折:“想當初在雲夢山中把天書習,定道是取將相能容易,誰知有這日,生把俺七尺長軀打滅的無存濟。”
4、消受,安享。 元代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二折:“這荊州我親身可便到這裡,你看那地方寬,民富實,端的是錦繡城池,無福的難存濟。”
相關詞條
-
二種存濟
二種存濟,出阿毗達磨論,存即存活。濟即救濟。謂以飲食存濟其生也。一有罪存濟謂有一等之人。矯妄詐而求飲食。如是得飲食已。
釋義 參考 -
存
存,拼音:cún,漢語漢字,意為:存在,保留,寄放,停聚或懷有。
演變過程 釋義 常用詞組 方言集匯 康熙字典 -
李濟仁臨證醫案存真
《李濟仁臨證醫案存真》是2010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艷。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
濟溪
濟溪是環境交流網路一家為環境公益行動者提供信息交流和學習平台的環保公益組織,由一群年輕的中國環境保護志願者於2004年12月創立,2008年11月在重慶...
介紹 地理位置 歷史人物 環境保護組織 管理團隊 -
通濟橋
橫跨洛水河,北連金魚街,始建於明代,分別於嘉靖38年(1559年)、隆慶2年(1568年)、萬曆9年(1581年)三次重修。天啟六年(1626)戶部尚書...
通濟橋 行通濟 “行通濟”由來 行通濟語錄 行通濟新民俗 -
李世濟
李世濟(1933-2016),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程派藝術私淑傳人的傑出代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第五至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
藝術經歷 社會任職 取得成績 藝術特色 代表劇目 -
劉濟
劉濟(757年-810年),幽州(今北京)人,唐朝藩鎮割據時期任盧龍節度使,忠於朝廷。父親劉怦,原為盧龍節度使朱滔手下的雄武軍使,累官至幽州大都督府長史...
人物生平 史料記載 個人作品 考古發現 -
行通濟
行通濟,是廣東省佛山市一帶的傳統民俗和民間宗教活動。作為在元宵節期間舉行的遊玩祈福活動。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扶老攜幼,自清晨到夜幕,舉著風車、搖著風...
簡介 歷史 發展 九出十三歸 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