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龍四年春祠海》

《景龍四年春祠海》是唐代詩人宋之問創作的一首寫景詩。此詩三十句一百五十字,雖屬於初唐詩,但成熟程度已接近盛唐詩。

作者

宋之問

詩詞正文

肅事祠春溟,宵齋洗蒙慮。雞鳴見日出,鷺下驚濤鶩。
地闊八荒近,天回百川澍。筵端接空曲,目外唯雰霧
暖氣物象來,週遊晦明互。致牲匪玄享,禋滌期靈煦
的的波際禽,沄沄島間樹。安期今何在,方丈蔑尋路。
仙事與世隔,冥搜徒已屢。四明背群山,遺老莫辨處。
撫中良自慨,弱齡忝恩遇。三入文史林,兩拜神仙署
雖嘆出關遠,始知臨海趣。賞來空自多,理勝孰能喻。
留楫竟何待,徙倚忽雲暮。

作品評析

根據詩題可知,此詩寫於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龍四年)。此詩發展了複雜的聯想,表明宋之問已經超出了大多數初唐寫景詩的板滯羅列對句。神龍(武則天和唐中宗的年號,公元705年正月—707年九月)中貶逐期間的一次祭祀活動,使得詩人想起神靈,並轉向求仙。而神仙和宮廷的自然聯繫又反過來驅使詩人回首往事,起先帶來的是安慰,然後導向模糊不定的狀態。雖然這首詩缺乏修飾性敘述的勻稱平衡,但仍試圖以聯想的統一反映自然的思考過程,從而使它比較早的自述詩顯得“自然”。這種結構上的優點使它跨人了盛唐的行列。但是,比這一點更重要的是,它再次樹立了榜樣,促使詩歌離開單純的社會功用,成為個人懷思的工具。

作者簡介

宋之問(656—712)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台詳正學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宋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並稱戶部“二妙”,與沈佺期齊名,並稱“沈宋”。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制詩。宋之問在創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並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