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冬來》

《春去冬來》

故事簡單明了,但是其中傳達出的思想卻是最傳統,也最深遠的東方傳統思想,十分具有教育意義。

基本信息

簡介

:《春去冬來》:《春去冬來》

在遙遠的山裡,有一片寧靜的湖泊,在湖泊中央,有一所小小的寺院——人生庵。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小寺院裡。

本片以一個小和尚的成長故事,闡述了人生如四季循環不息的道理。電影按照四季分成四個章節,細緻描寫了和尚從孩童時到逐漸成長乃至慢慢變老的過程中所經歷過的種種七情六慾:小時候貪玩殺生、年輕時初嘗愛情、中年時殺妻、以及歸老時在寺院裡苦修。

人生如四季

人的一生也就好比是自然界的四季變化。孩童時就好比春天,一切都充滿生機,欣欣向榮,但是種子也有好有壞,並不一定就只是好的種子發芽,壞種子一旦種下,遲早也會長出毒苗;青年時就好比夏天,火熱而朝氣蓬勃,但是難免就衝動了些,經常容易做出些不應該的事情來;秋季是收穫的季節,但是種下什麼,收的自然就是什麼;冬天也未必就會嚴寒,即使嚴寒已至,但是心靈的冷靜也是千辛萬苦才獲得的。

佛教是亞洲國家普遍信奉的宗教,因為在亞洲電影,尤其是東亞國家,很多電影都會借佛教思想來拍片。比如去年在香港金像獎上大出風頭的《大塊頭有大智慧》就是借佛教因果循環來說事的。本片一樣是說因果,講循環,但在境界上,卻明顯高出了不只一個層次。

小和尚只是貪玩就將石頭綁在青蛙,小魚和小蛇身上,最終導致小魚和小蛇的死亡。而這一塊石頭最終就成為了小和尚的業,他的一生都與這樣的業糾纏在了一起。只到了他最終歸隱寺院,完成了那可以說得上是壯烈的苦修生涯之後,才最終還了這業。

關於導演

:《春去冬來》《春去冬來》

如今的韓國電影正是蒸蒸日上,而本片的導演金基德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剛於今年2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稱號。

但是縱觀金導演的作品,大多是借奇情故事來表達自己對社會,對民族的深刻思考。比如《漂流欲室》,比如《撒瑪利亞女孩》。但是本片卻一改他一貫的作風,將故事放在了最次要的位置,著重思想與靈魂的拷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也是金導演第一次的表演作品,他扮演了小和尚的老年時期。在其中那一段苦行戲中,導演身體力行,身背石轆與佛像。光著上身,在雪地里艱難地爬上山峰。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或者導演認為這樣的一部電影不只是一部電影這么簡單,更多的是對人生的一種體悟過程。只有親自去做過了,才能真正地領會其中的奧秘。

影片評析

《春去冬來》《春去冬來》

金基德的《春去冬來》,一部寓言體的電影,沒有一個答案,它需要我們自己用我們的生活經歷來辨識,人生真的是一個春夏秋冬的過程。整部影片充滿了的詩情畫意,在秀麗山水間透著濃濃禪意。

片中老和尚年輕時或許也有著小和尚同樣的經歷,他之所以能夠體察小和尚的內心,看透紅塵,正是因為他曾經有過相似的心路歷程。人生,只有當你經歷過,你才有權評價。生命中的許多道理,也只有你親身經歷,才能真正悟出。如此說來,老和尚再怎么教誨小和尚,小和尚也終究要犯錯誤;小和尚再怎么犯錯誤,他追究又要回到老和尚的老路上來。

木魚聲中,我們看見老僧莊重、安詳的臉,他知道,悟,是自己從心,小僧必須自己在人生的道途上找到世間的真諦,拔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自覺比約束更重要。老僧智慧,老僧沒有棒喝,只是依舊用平和的心愿去等待小僧的參悟。 老僧的自去是對肉身意義的參悟,一種自覺進入空門的自覺,對於我們這些在名利仕途輪迴經營的人而言,是一種無法企及的境界。理,在於潛移默化而不是強制。頓悟在於因勢利導,在於機緣。當小僧和少女駕船歸寺,老僧對此一切還是靜觀,一個在瓦當上清水書寫的鏡頭,指出了男歡女愛是鏡花水月的實質。一個鏡頭,無聲勝有聲。老僧智慧,靜觀無語,參悟不再與橫眉怒目,參悟不是喋喋不休是的告誡,是非不是訓誡出來的。佛無語,極頂之上,無語而安詳,因果輪迴,總有報時。陳村說過:如果你做了,你就欠了。什麼比一個人的自我覺悟更讓人高興。我這都是經驗之談哪,只要你能夠真正把握住,你一定能夠立於不敗。老和尚和普通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沒有苦口婆心的教導,而是讓小和尚自己體驗接觸生活,然後才有深切體會和感悟。

《春去冬來》《春去冬來》

春水清澈,魚翔淺底,水,去留在心,目擊處,念起念落,造化撩撥心旌。菩提有常,善待蒼生。參,是說法,悟,是解法,道法自然,水到渠成,眼中的世界在靈魂領地有著別樣的滋味。水,是人意里的一念。美,是心念里的無言;此是真理,我們凡人,往往因為念相太多,忘記萬物皆空的質樸真理,一生不斷對弱小施力,對自己又不斷因貪念而負重自己,無論誰得誰失,到頭來還不是人去聲寂,萬元歸一。

片中多少次開啟那扇無牆的門,理性的牆在修道者漫漫的人生路上修築。佛說:境由心生,那扇有著威嚴鬥神的是開啟心靈的門吧。定與非定,是老僧關門之手,門,為客而置,是君子心裡的度,對於狂徒,門,毫無意義。門,為人而開,空相和俗界,一步就可天涯。門啟,門閉,因心而行,人的一生,知理辨識,都在每一次推開命運之門的瞬間,萬物有序,人性參差。門啟,門閉,天地悠悠,光陰荏苒。船來,迎客,船去,客走。

路,在啟門的一刻延伸,路有多長,生命對本質的追索就有多長。老僧坐化以後,那條蜿蜒而至的小蛇代表了生命的生生不息,面對天地,我們都是過客,我們坦然而至,我們微笑而歸。按佛教說法,人或動物在佛眼中只是萬物一員,無尊無貴!佛,拈花一笑,俯視蒼生……

春去冬來,人生如四季循環而生生不息。就象我們從小聽到大的那則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和尚在講故事,講的內容是——從前有座山……只要你不去想那些輪迴,你就可以在四季的更迭和喜憂參半之中,感悟生命的悲喜,走過你的春夏秋冬...... 只有日落日出、春夏秋冬,生機勃勃的更新舊事的容顏。

觀眾評價

《春去冬來》《春去冬來》

唯美,對白很少,畫面處理相當到位

靜下心,細細品味,體會其中蘊涵的禪機......

整個影片充滿了禪的詩情畫意,佛說:境有心生,那扇孤獨的廟門是不是開啟心靈的門呢?

影片分春、夏、秋、冬——春,每一個瞬間都是輪迴,就想徘徊在都市的我們,周而復始,從心靈的深處,在由深處走向邊緣......

面對天地,你我皆為過客,我們坦然而至,我們微笑而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