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探微》

《易理探微》

自有文明以來,人類由無而有,由淺而深,不斷向身處之世界探索求知。不但搜尋到遠達數百億光年外的太空,也認識了微乎其微的粒子結構。但是,在這些偉大的成就之外,人類對“自我”的認知,卻是茫然不知。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早在數千年前,少數聖者賢人,已洞悉了整個宇宙的微妙。惠施說空間是:「至大無外,至小無內」。莊子認為人生是:「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祇惜世人愚昧,無從理解,加以時機未至,故聖者以莫大的智慧,將一些奧妙的道理,藏密於顯,以待他日。

內容簡介

余自幼喜好玄思,見事物之常,疑之;非常,亦疑之。每見師長言不及義,猶振振有詞,更疑而不解。及長,遍游天下,始知人之所謂知者,莫非人云亦云。余不甘於霧中觀花,既難苟同於世俗,己又無自見之明,以致半生蹉跎,無所適從。職是之故,余在家未能承歡,在學不得繼業,於同儕間無法溝通,入社會後更是荊棘重重。天下雖大,同伴友好無不春風得意,余僅因一念之不同,卻處處深溝峭壁。失意之餘,名利雖已置之度外,然內心之煎熬,實不足為外人道也。迨至卅七歲,機至緣熟,頓得心明性空,塊壘盡去。更有幸拜讀《金剛經》《六祖壇經》 ,竟如烈日之融薄冰,大惑得解,遂脫胎換骨,重新為人。因受傳統文化之指引,此時乃投身於中國文字的研究,進而發現了訊息之奧秘。彼時個人計算機尚未問世,余未識之無,先創倉頡法則。67年,時四十二歲,始自習計算機技術,未及終旬,盡得其妙。68年設計首台中文計算機,與宏碁公司共同合作生產。「倉頡法則」實為「概念認知」之基本結構,其中蘊含了人類理解萬事萬物之至理。至於倉頡輸入法,則僅為中文計算機發展之第一步。萬里之行始於足下,人類自邁出叢林之際,便開始將所知所識累積成為概念信息,並以之相互溝通,以追求理想之生存環境。計算機乃信息處理之工具,信息之於概念,猶如旅程之於驛站,行者步及履及,站站相接,以終其程。

占卜的意義

幾千年來,「求神問卜」一直流傳於我國社會上。有人「寧可信其有」,以求心安,有人則嗤之以鼻,斥之為迷信。至於「求神問卜」究竟是怎麼回事?到底是真有其事,抑或只是一種心理作用?這些問題似乎很少有人關心。科學家以為「神」已被否定了,可是直到今天,他們還沒有弄清楚,科學所否定的到底是什麼?因為「神」只是一個象徵,象徵宇宙中一種超越人的力量。這一點科學家不僅深信不疑,甚至這也正是他們力求瞭解的最終現象。嚴格說來,科學所否定的,是過去對「神」的認識基礎。比如說,神可以憑祂的喜惡,任意改變四度空時中的連續現象。關於這一點,任何一位「求神問卜」的人,也絕對心裡有數,不可能求得神人來「撒豆成兵」!中國人之現實,舉世無匹,魯迅的名著《阿Q 正傳》中所描述的中國人,除了自我的生存外,其他什麼都不相信。如果「求神」的結果,十次有五次達不到目的,即使那間廟宇沒有被拆掉,保証一定有人只把那裡當作公共廁所!求神如此,問卜更是苛刻,大爺花了錢,不撈夠本,中國人是絕不甘心的。再若占卜者沒有兩把刷子,硬把大凶說成大吉,不被打得破頭才怪。偏偏事實証明,在這個時代中,尚有無數人著迷於「求神問卜」。只是在沒有能夠讓理性接受的理論出現以前,人多懷著矛盾的情結,與占卜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