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景德鎮窯青花留白龍紋渣斗》

《明代景德鎮窯青花留白龍紋渣斗》

青地白花的裝飾工藝,元代即己流行,至明代初年更趨精進。其製作方法估計是先用剪紙的紋樣貼在器物上,然後通體施青料,再揭去貼紙,上透明釉。此尊即採用這種裝飾法,尊腹通體青色,留出白龍紋樣,青白相映,給人一種特殊的藝術感受。但是這種青地留白的工藝技術難度較大,像這樣的成功之作,為國內傳世罕見之品。

基本信息

【名稱】:景德鎮窯青花留白龍紋渣斗
明宣德 景德鎮窯青花留白龍紋渣斗明宣德 景德鎮窯青花留白龍紋渣斗

【窯口】:景德鎮窯
【器型】:渣斗
【年代】:明代宣德
【尺寸】:高14厘米、口徑16厘米、底徑11.9厘米。
【收藏】:上海博物館

器物介紹

明代景德鎮窯青花留白龍紋渣斗,該器物青地白花的裝飾工藝,元代即己流行,至明代初年更趨精進。明宣德其製作方法估計是先用剪紙的紋樣貼在器物上,然後通體施青料,再揭去貼紙,上透明釉。此尊即採用這種裝飾法,尊腹通體青色,留出白龍紋樣,青白相映,給人一種特殊的藝術感受。但是這種青地留白的工藝技術難度較大,像這樣的成功之作,為國內傳世罕見之品。

相關資料

明代時景德鎮已成為瓷都,青花瓷大大發展起來,被稱為“國瓷”,同時還燒有釉上彩、鬥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種單色釉瓷。清代時燒瓷技術大大提高,品種有青花三彩、粉彩、琺瑯彩,還有各類象生瓷和仿玉石、木紋、漆、銅釉色等,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明永樂、宣德時期,景德鎮官窯青花瓷器的燒造,進入了一個全盛時代,這一時代被譽為中國青花瓷器製作的“黃金時代”。在今天的古陶瓷研究、尤其是鑑賞領域,人們最重視、最受歡迎的作品就是明早期永樂、宣德的景德鎮官窯作品,有人甚至把永樂、宣德的青花名品同西方一些傑出的古典美術作品相提並論。有的作品一度創造過中國古美術品售價的最高紀錄。永樂、宣德官窯青花瓷器的卓著名聲,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以其胎質、釉層的精細肥厚、青花色澤的濃艷、紋飾多樣、線條優美和造型豐富等多方面特徵構成的。因而被世人譽為中國青花瓷器燒造的“黃金時代”。而這個“黃金時代”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的。永樂初年,剛剛上台不久的新皇帝就派遣以太監為首的叔陶官,前往景德鎮御器廠監督燒造陶瓷,以補充朝廷需要。因而永樂年間的官瓷燒造更是精益求精,從青花瓷器看,永樂青花與洪武青花相比,更趨成熟,作品從洪武朝的素樸雄渾不斷地朝精美典雅風格演變。從外觀上看,元代和洪武似乎用的是兩種青料。再看永樂青花,它的青花色調、繪畫風格,與元青花有異曲同工之妙。究其原因:元青花與永樂青花都是採用同樣的進口的“蘇麻離青”繪製而成的。永樂、宣德青花之亮麗,早地明代就已令文人雅士傾倒,如明人王世禎《觚不觚錄》中記載:“畫當重宋而三十年忽重元人……,價驟增十倍;官器當重哥汝而十五年來忽重宣德,以至永樂、成化,價亦驟增十倍。”永樂青花之精美由此可見一斑。宣德時期的官窯青花瓷,由於大多數書有四字或六字朝代官印,因而面貌比永樂朝作品更為清晰,歷代文人對之述之尤詳,凡提到明代青花瓷器,世人多推宣德為第一,但由於永樂、宣德青花瓷器具有許多相同的特徵,因而這兩朝的作品地歷史上曾有一段相當長時期難以區分,舊時國內古玩行業有“永宣不分家”之說。在當今世界各地的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藏有大批宣德青花瓷器,其數量遠遠超過永樂青花瓷,其中收藏量最豐富的是台灣故宮博物院,有兩千多件作品。此外如上海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收藏也十分豐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