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長久以來,一直蝸居在喧囂、熱鬧的繁華都市之中。 日子一天天過去,當鬚髮開始斑白的時候,我漸漸意識到,整個身心的承載能力極其有限。
相關作品
作者:魏清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古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裡所講的雖是處世箴言,但我們仍可從中領會出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在與人的交往中,有的人本無心傷人,卻因為心浮氣躁,脾氣又直,語言多有衝撞,常常落得個四處碰壁,辦事不成還要得罪人,往往後悔不已。其實
作者:魏清
好像有這樣一種說法,“喜歡養小動物的人,心地善良。” 我養過兩隻文鳥,並非衝著這句話而有意養的,完全出乎意外,純屬偶然。
作者:魏清
“看相”是人們對“相面”的俗稱,精通相術的人,通過觀察人的相貌,便可知曉其過去,而且還能預測其未來。至今,在不少城市的街頭巷尾仍然有看相的。但這些人之中,大多只懂點皮氣,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完全是靠三寸不爛之舌混飯吃,並不是正宗的相面。因此,世人大都不屑一顧。幾年前,我回湖南探親,返程的那天,
作者:魏清
夕陽穿過彩霞,斜斜地照射下來,挺拔的樹枝拖下長長的影子,懶洋洋地躺在地上;綠茵茵的草坪,像被燦爛的陽光抹上了一層金黃色,泛起一片柔和的亮光;花草樹木仿佛籠罩在一片模糊的玫瑰色之中。公園裡四處靜悄悄的,偌大一個園子幾乎見不到什麼人影,白天遊人的腳步聲、談話聲……
作者:魏清
三年前,有一個文學網站,為了提升網站的人氣,別出心裁、獨樹一幟地在編讀欄目中刊發了一篇《文章評論總動員》,赫然醒目、別開生面地登台亮相,開誠布公地號召廣大網友給文章的作者寫評論。此文短小雋永,極為煽情,頗具感召力;
作者:魏清
熱衷於文學的寫作者,捉筆撰稿,絞盡腦汁,搜尋枯腸,誠惶誠恐地做出一篇文章來;然後,將自己的處女作,忐忑不安地投寄於報刊、網路;最終,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發表出來……欣喜之餘,首先要感謝的自然是編輯。
作者:魏清
“爸爸、媽媽:你們好!我最近身體好()一般()不好();學習累()一般()不累();有錢()缺錢()…… 親愛的讀者,你們千萬不要以為上面的這段文字是什麼惡搞笑話,也不是什麼智力測驗的選擇題,這是一封真實的信。前些日子,我在平面媒體上看到的一位的母親寫給自己孩子的信。信的下面還寫了幾
作者:魏清
陽春白雪的“詩詞歌賦”,是歷代文人墨客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現,風流瀟灑,格調高潔,非一般有識之士是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去創作,去賞析的。對聯就不一樣了,它雖然雅稱楹聯,但民間稱之為“對子”。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將上、下聯作為互動的文化形式來消遣,來娛樂,並且廣為流傳,時至今日。作對聯俗稱對對子,詼諧生動,妙趣橫生。
作者:魏清
那是1968年的盛夏,我從太原送母親回武漢的途中。長長的列車喘著粗氣,賓士在廣袤的原野上,車頭冒著滾滾的黑煙,頂著風,夾雜著煤屑,一路上肆無忌憚地飄向空中,煙霧拖得長長的,遠遠望去,就像一條橫空出世的蛟龍在張牙舞爪地翻騰…… 車廂外,湛藍的天空上,看不到一絲雲彩,午後的太陽瘋狂地發出它的威力,烤得大地火辣辣的,仿佛要把地上的一切都烤焦才肯罷休。
作者:魏清
我的故鄉,在一個名叫煙塘的小鄉村。
作者:魏清
我還是孩童的時候,大約四、五歲時,家裡便有一個名叫菊夫子的人。他的名字是哪個人取的,為什麼叫這樣一個古怪的名字?如今,我已經沒有辦法去考證了。本來,辭典上解釋:“夫子”的是對舊時的學者或者教書先生的尊稱。但是,後來詞意漸漸起了些變化,變成了譏諷那些死讀書、讀死書的書呆子和思想陳腐、頑固不化的人。菊夫子並不姓菊,《百家姓》里也沒有這個姓。他既不是什麼學者,也不是書呆子,
作者:魏清
各位文學網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不可思議的網際網路橫空出世。當時,科技界人士大膽預言:今後,網際網路將改變整個世界,也將徹底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這個預言成了現實,飛速發展的現代科學技術著實令人驚嘆,日新月異的資訊時代已經來臨,一個嶄新的世界不知不覺地出現在大眾的面前。
作者:魏清
武漢的冬天比南方其他城市來得早,天空陰沉沉的,凜冽、潮濕的江風不停地刮著,讓人感到格外的寒冷。長江江面上,從漢口粵漢碼頭起錨的客運輪渡,正駛往對岸的武昌徐家棚。我站立在船頭,望著霧汽迷朦的江面,心頭一片茫然,“文革”最初幾個月的衝動和狂熱正在漸漸消退,戰鬥激情幾乎蕩然無存。
作者:魏清
我國的網路文學,自九十年代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上百個文學網站風起雲湧,如火如荼,方興未艾,空前繁榮。已往只有少數作家、作者涉足的文學創作領域,現已是“昔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學網站成了廣大文學愛好者互相交流的自由天地,也成為熱衷於寫作的愛好者施展才華的最好平台。
作者:魏清
一直以來,總想寫點有關魯迅的文章,但幾番斟酌,猶豫再三,仍遲遲難以動筆:一是魯迅的為人和其作品實在博大精深,以致不知從何說起;二來本人才疏學淺,淺見寡聞,說起來恐怕說不到要害之處,也不好隨意妄為。近來,看了一些前段時間不少人對魯迅的評價,終有所啟迪,想來雖然人微言輕,既然別人說得,我也說得;即便發發議論,也該是可以的。
作者:魏清
在魯迅先生眾多的文學作品中,有一篇極為精煉而又深刻的經典短篇小說《孔乙己》。孔乙己是一個喜劇性的悲劇人物,他既迂腐又心地善良。魯迅筆下是這樣描寫的: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著他笑,……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
作者:魏清
蘇小妹是蘇東坡的妹妹,古代有名的才女,善詩詞,思維敏慧,多機辯。容貌雖不是嬌嬈美麗,卻也清雅幽閒,全無俗韻。民間有“蘇小妹三難新郎”的傳說,據說宋朝文人秦觀,字少游,才華過人,他與蘇東坡是執友,聽說蘇小妹不但相貌端秀,
作者:魏清
2008年春節前夕,我收到了簫笛給我寄來的他的詩集——《情緣》,扉頁上遒勁的鋼筆字寫著,魏清先生正之。想來,我與簫笛的相識已經有三年的時光了。但是,我們卻從來未曾見過面。已往,我和他只是在文學網路上就事論事地進行過多次文字交流。他擅長於寫詩,而我寫的又大多是散文、雜文,故而
作者:魏清
5月8日的報紙上刊發了一則通訊,報導了溫家寶總理專程赴四川綿陽考察唐家山堰塞湖搶險的情況,讀後,令人深深感動。其中一段這樣寫道:溫家寶走進鶴林山莊高齡老人安置房,幾位身著白色T恤的學生志願者正在這裡照顧老人。還差8天就滿百歲的陳佳珍老人,在托老所住了5年。這次被轉移到這裡。溫家寶雙手合十,向老人提前祝壽,並俯下身子坐在床邊貼著老人的臉大聲說,祝您健康長壽。
作者:魏清
當我手捧著大開本、厚厚的《芙蓉花開》——2007網路散文年選的時候,心情是喜悅的,也是激動的。因為這是來自家鄉的芙蓉花。
作者:魏清
2008年6月6日,在《齊魯晚報》副刊的右上角,堂堂皇皇地刊登了一首詩詞:江城子—— 廢墟下的自述一位廢墟中的地震遇難者,冥冥之中感知了地震之後地面上發生的一切,遂發出如是感慨——
作者:魏清
現在中國最出名的文人是誰?不少人都會回答:好像是余秋雨吧!說起余秋雨,文化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真可謂是“天下誰人不識君”。余秋雨,男,1946年出生,浙江餘姚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歷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
作者:魏清
翻開當天的報紙,頭版頭條醒目地映入眼帘:師德添新規,要管“范跑跑”。 這篇報導說的是,教育部6月25日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修訂的《中國小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徵求意見稿),其中,新增添了“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安全”的有關規定。
作者:魏清
——讀黃葵的汶川地震感懷詩(2008年5月12日,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舉世震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建國以來最大的自然災害,現在已經煙塵散去,塵埃落定,成為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的沉重歷史。災難終於過去,生活仍在繼續,頑強不屈的中國人民正在努力奮起,在地震廢墟之上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美好家園。
作者:魏清
古人云:“長兄如父。”我想,自古以來,這句話的含義是,當父母親不在或無能為力時,長兄在全家人面前的地位和威望就應視同父親;而且,長兄在負擔整個家庭的經濟生活中,所承擔的責任也有著如同父親的作用。我的長兄就是這樣的人。他承襲了我家“仁愛篤厚”
作者:魏清
如果說,文學是一頂桂冠,那么詩歌就是這頂桂冠上的一顆珍珠,它小巧玲瓏,精緻可愛,光彩奪目,熠熠生輝。不少文學愛好者都由衷地喜歡它。我國近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過:“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
作者:魏清
說起自由體詩, 不能不提到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詩已經成為中國現代詩歌中的代表之作,欣賞它的文學愛好者源源不斷,競相爭閱,百讀不厭,喜愛有加。這的確是一首優美雋永、盪氣迴腸的好詩。
作者:魏清
2008年8月24日晚,國家體育場——鳥巢的上空熊熊燃燒、歷時十六個晝夜的北京奧運聖火,在稚嫩、甜美的童聲合唱歌聲中,漸漸熄滅。在一片萬眾歡騰聲中,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帷幕緩緩落下,它豪邁地向世界宣布:北京的世界體育盛典圓滿成功!中國再一次讓世界折服。
作者:魏清
我記事比較早,三、四歲時發生的事情模模糊糊地記得一些,有的印象還很清晰,尤其是夏日的夜晚,讓我至今仍然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