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廟》

文本

曲藝形式豐富多彩。我說的單口相聲,差不多都是有頭有尾的一個故事,裡頭穿插著笑話兒。要是對口相聲呢,比較靈活多樣。有講戲曲的,有談電影的,有文字遊戲的,吟個詩啊,答個對兒啊。哎,我要是表演這路節目比他們強,因為我這個文化夠水平,水平雖然不算最高,反正能保暖二十四小時--正品暖水瓶!這是開玩笑。我幼而失學,文化水平不高,淨念錯字、別字兒。今天,我講一段清代的念別字的笑話。

有這么二位一個姓賈叫賈斯文,一位姓甄叫甄不懂。他們沒事在街上閒逛,走著走著看見前面有一道紅牆,在門上掛著塊,上寫兩個字“文廟”。--您注意聽啊,那會兒廟字兒還寫繁體,一點一橫一撇兒,裡面一個朝字。賈斯文說:“聊著天兒走道不顯工夫,咱們都到‘文朝’啦。”甄不懂一聽,噗嗤樂了:“兄弟,不認識字就別念,念錯了讓人家笑話。你再仔細瞧瞧,那是‘文朝’嗎?這念‘丈廟’,記住嘍!--還教人家記住了哪,他也念錯啦!

賈斯文偏要念“文朝”,甄不懂犟著念“丈廟”,倆人就在廟外頭吵起來。正在這時候有一個小和尚由此處路過,手捧錫佛缽,上頭有兩個字是“打齋”。小和尚一看是倆人吵架,就過來啦:“阿彌陀佛!哎,二位施主因何爭吵?”賈斯文說:“你是幹嗎的?”“我是大佛寺的小和尚。”“噢,少當家的。你來了,這事就好辦了。我們就因為念這塊匾,我說念‘文朝’,他說念‘丈廟’,你給評評這個理兒:是我錯了,還是他錯了;是‘文朝’對,還是‘丈廟’對。”小和尚一聽,搖了搖頭:“文朝罷,丈廟也罷,我沒工夫跟你們磨牙,我還爭著給我師父‘打齊’去呢!”--唉,他把“齋”念成“齊”啦!

那兩人一聽就急啦:“嘿,你也念錯字啦!什麼叫‘打齊’呀?都說‘吃齋念佛’,有‘吃齊念佛’的嗎?”“‘打齊’?和尚打旗,老道打傘--像話嗎?!”這回可熱鬧啦!剛才是倆人吵,這回小和尚也加入戰團了。“文朝”啊,“丈廟”要,“打齊”呀,“打齋”呀,正在那兒嚷嚷哪,可巧廟裡頭住著個教書的先生,這位老夫子打廟裡出來了,因為聽到仨人吵架,手裡的字典都沒顧得放下,趕忙過來就勸:“三位,為什麼吵起來啦?”賈斯文就問:“您是乾什麼的?”“我在這廟的後頭院教學呢,是教書的先生。”賈斯文一聽,救命星來啦:“哎呀,老夫子,您識文斷字,我們正因為字兒的事吵呢。門上那塊匾,我說念‘文朝’,他說念‘丈廟’,我們這兒正吵著哪,這位少當家的過來了,我問他究竟念什麼,他說他不管,他急著給師父‘打齊’去。誰不知道是‘打齋’呀,有念‘打齊’的嗎?得了,您是教書的老夫子,滿腹才學,您說‘文朝’對,是‘丈廟’對,‘打齊’對,還是‘打齋’對?”這位老先生一邊捋鬍子一邊搖頭:“哎呀,不要忙,不要忙,你嘛念‘文朝’,他嘛念‘丈廟’;和尚說‘打齊’,你們說‘打齋’。哪是正字,哪是錯字?哎呀,這--”他低頭一看手裡的那本字典,樂啦:“要想弄清,卻也不難,來來來,咱們查查這本--字曲。”--嗨,他也念錯啦!

仨人當時就都火啦:“好嘛,怪不得這么多人念錯別字哪,鬧了半天根兒在你這兒呢!教書先生淨念錯字,將來得造就多少別字先生呀?這不是誤人子弟嘛!乾脆咱們見官去!”上去一把揪住這位老夫子的領子:“走,咱們打官司!”賈斯文拉住老夫子,甄不懂過來就抓小和尚:“得啦,咱們就一鍋熬啦!”四個人奔了縣衙門啦。

演員簡介

《文廟》《文廟》
郭德綱1973年生於天津,自幼酷愛民間藝術。

8歲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曾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曾受到許多相聲名家的指點、傳授。其間又潛心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於梨園,工文丑、工銅錘,對豐富自己的相聲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多種藝術形式的借鑑,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他技藝全面,成為青年相聲演員中的佼佼者。2004年拜師相聲藝術家侯耀文。他現居北京,在北京德雲社相聲團體發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見的傳統相聲,上演節目達六百餘段,深受京津相聲迷喜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