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

《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詳細闡釋了中國文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歷史,尤其是近百年來中國文學研究方法論的變革以及其與時代發展變化之間的關係;第二部分是對20世紀優秀學者的經典性學術論著進行方法論分析。通過本書可學習中國文學研究方法論發展的歷史,尤其是近百年來中國文學研究方法論的變革以及與時代發展變化之間的關係;此外,通過對20世紀優秀學者的經典性學術論著進行了方法論分析,可使讀者了解現當代著名學者在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時使用的不同方法以及取得的突出成就。

《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

本書目錄 

導論文學研究方法論的提出與課程設定
一、文學研究方法論的提出及其意義
二、文學研究方法論課程的開設及相關介紹
二十世紀文學研究方法論概述
第一章二十世紀文學觀念的變革及其方法論意義
一、中國古代的“”與“文學”觀念
二、“五四”前後關於“文學”概念的科學探討
三、文學觀念的變化對中國文學研究的影響

《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

第二章二十世紀初以進化論為基礎的實證主義方法論
一、對清人治學方法的簡單總結
二、二十世紀初文學研究方法的變革
三、以進化論為指導的考證法的歷史局限
第三章二十世紀古典文學研究方法論的主流
一、分析主義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
二、社會分析法在文學研究中的地位和意義
三、形上學與社會學分析法的歷史局限
第四章改革開放以來文學研究方法論的新發展
一、文學研究方法論熱的產生及歷史源淵
二、以文化學為基礎的系統方法論發展的歷史趨向
三、二十世紀末方法論熱的消退及相關思考
第五章有關文學研究方法論著作簡介
後記
附錄二十世紀文學研究經典論文選

作者簡介 

趙敏俐,男,1954年生,漢族,內蒙古赤峰人,中共黨員,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3月考入瀋陽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1982年1月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同時考取該校碩士研究生,師從伍心鎮教授,研究方

《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
向為先秦文學,1984年底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同時考取東北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師從著名文學史家楊公驥教授,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1987年12月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
1987年12月至1994年3月,任青島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1994年晉升教授。1991年評為山東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山東省八十年代優秀畢業生,1992年被評為山東省高校優秀思想工作者,199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5年被授予青島市跨世紀青年學術、工程帶頭人稱號。1997年3月調入首都師範大學,任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被評為北京市跨世紀人才,1999年被評為首都師範大學首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首批創新拔尖人才,2006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現任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3月起)。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日本廣島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文學?藝術學科專家評審組副組長(2001年1月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規劃辦中國文學學科評審委員會成員(2000年起)。
自1987年12月博士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高等學校從事教學與科研活動。多年來堅持本科生教學,主講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基礎課,開設《漢代詩歌研究》、《詩經楚辭研究》、《史記研究》、《文學傳統與中國文化》等多門選修課。1993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0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為研究生主講的課程有《詩經楚辭研究》、《諸子散文研究》、《兩漢詩賦研究》、《魏晉六朝文學研究》、《國學研究》、《史傳文學研究》、《文學研究方法論》、《中國古代歌詩研究》等。從事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其教學成果《新型綜合性大學中文系的古代文學基礎課教學改革》獲1993年度青島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套用型中文專業古代文學課教學內容的新建設》,1993年12月獲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第三屆優秀教學成果獎。1998年主持承擔的教育部高等師範院校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項目――《高師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課程體系改革》,其成果《高師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課程體系改革方案》,2001年獲得北京市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2002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科研主要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與文化、中國古代詩歌、中國現代學術史,在先秦詩歌、特別是漢代詩歌研究方面有比較突出的成就,近年來的主攻方向是運用藝術生產的理論進行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在學術界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北京市社會科學年鑑》2003年版曾有介紹。曾先後承擔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山東省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多項。出版過《兩漢詩歌研究》、《漢代詩歌史論》、《文學傳統與中國文化》、《二十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先秦君子風範》、《周漢詩歌綜論》、《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從詩三百到元曲的藝術生史》等學術專著,與人共同主編了《先秦大文學史》、《兩漢大文學史》、《中國文學通論·先秦兩漢卷》等著作,在《中國社會科學》(中文版、英文版)、《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文史》、《光明日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成果出版或發表後,曾在《人民日報》、《文學遺產》、
《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
《中國圖書評論》、《香港大公報》以及《中國社會科學學術論文文摘》、《中華詩詞年鑑》、《中國文學年鑑》、《北京市社會科學年鑑》、《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學報文摘》等多家報刊、雜誌、書籍上有過書評或介紹,在《新華文摘》上有全文轉載和論點摘編,在《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20餘篇。其科研成果先後獲得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成果3等獎、教育部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2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2、3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1等獎、2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0餘項。目前正在承擔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中國詩歌通史》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漢魏六朝樂府機構沿革與樂府詩關係研究》等。

主要科研成果目錄

一著作類
1、《兩漢詩歌研究》,專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
2、《文學傳統與中國文化》,專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3、《先秦大文學史》,副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4、《燃起智慧的火種——中國古代教育》,著作,人民日報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
5、《漢代詩歌史論》,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二論文類
1、《〈毛詩序〉作者問題辨說》,《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84年第1期。
2、《論〈詩經·鄭風〉的產生及其評價問題》,《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3、《漢樂府〈陌上桑〉新探》,《江西社會科學》1987年第3期。
4、《論漢帝國的統一強盛與漢詩創作的繁榮》,《東北師大學報》1988年第6期。
5、《論兩漢社會生活變化與詩歌創作》,《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89年第1期。

《文學研究方法論講義》

6、《漢鼓吹鐃歌十八曲考論》,《青島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7、《論兩漢詩歌語言形式的發展及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青島大學學報》1990年第1、2期。
8、《論中國詩歌發展道路從上古到中古的歷史變更》,《遼寧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
9、《秋與中國文學的相思懷歸母題》,《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1991年第4期。
10、《漢鼓吹鐃歌十八曲再論》,《青島大學學報》1990年第3、4期。
11、《關於東方文化的歷史思考》,《青島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12、《論兩漢詩人思想變革及其意義》,《東北師大學報》1992年第1期。
13、《關於文學史重構的理論思考》(第二作者),《吉林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14、《歷史文化視域下的學術研究》,《中國圖書評論》1992年第3期。
15、《“義”的道德倫理傳統與中國敘事文學》,《青島大學學報》1992年第2期。
16、《略論〈詩經〉與中國文化精神》,《東方論壇》1993年第1期。
17、《論周代詩歌的創作特徵》,《江西社會科學》1993年第3期。
18、《論班固的〈詠史詩〉與文人五言詩的發展成熟問題》,《北方論叢》1994年第1期。
19、《論文人五言詩與漢代社會思潮》,《社會科學戰線》1994年第4期
20、《山崇拜、道教文化與遊仙詩》,《東方叢刊》1994年第3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