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第1版(2009年12月1日)平裝:572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01190416
條形碼:9787501190416
商品尺寸:22.8x16.8x3.6cm
商品重量:862g
ASIN:B00375MZ4E
內容簡介
《文學七七級的北大歲月》主要內容簡介:三十一年前初春的一個晚上,班主任張劍福老師召集了第一次班會。議程無非也是選班長選學習生活文藝諸委員之類,與悠長的北大校史上此前此後所有班級入學新生的第一次班會,大概也沒有什麼不同。非比尋常的是同學們的年齡差異,從最小的18歲到最長的31歲,濟濟一堂擠在三十二樓一間簡陋的會議室里,興奮得發亮的眼神,彼此點頭致意:是的,文學七七級的北大歲月,於焉正式開始了。這些人能相聚在這裡,真不容易。他們中沒有幾個應屆高中畢業生,多是些煤礦、油田、毛皮廠和工藝廠工人和下鄉知識青年。在浩劫中早已荒廢學業多年,突然恢復的高考令人措手不及。重要的不是一向智商高品學優當然出類而拔萃,或是原本文史根基紮實動亂中也沒斷了溫故而知新,也絕非因了高人的指點如何惡補了數學,而是大環境的撥亂反正。大有能者在付出慘重代價的大折騰之後,終於體認到其在正常治理現代生活方面的無能。多災多難的中國現代教育,終於擺脫了激進而荒謬的烏托邦夢魘,重拾正軌。因為正常,所以難得。
編輯推薦
《文學七七級的北大歲月》:這本書是我們班級——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七七級——和我們老師為紀念曾經的北大歲月而作。我們班級的同學於一九七七年參加“文革”後恢復的第一次高考。一九七八年二月底入學,一九八二年一月畢業。我們班級共有四十八位同學,班主任是張劍福先生。我們班級在北大中文系的四年中,系主任是李鎮淮先生。
目錄
前言我們同學
葉君遠:記憶的鱗片
顏乾虎:咱們的334
“土八路”的回憶
劉志達:難忘的“3·20”之夜
想起上大學時的幾件事
杜筆海:334往事及懷念梁左
龔玉:開“天眼”
難忘北玲
黃子平:早晨,北大!
陳建功:後“七七”歲月的驚喜
默默且當歌
我作哀章淚悽愴
江錫銓:328憶舊
宋聚軒:高考
我的“入學通知書”
李矗:回眸北大師門
——兼為文學七七級授課先生畫像
梁左辭世八年祭
李彤:前緣
祭梁左
吳北玲:……
徐啟華:……
夏曉虹:我的走讀生活
劉德聯:陪住二三事
重讀同學留言,回憶校園生活
張玫珊:萬里負笈到北京
入山深淺丘壑美
懷念北玲
懷念老同學徐啟華
李志紅:我們是舍友
陳京松:“334”夜話情史
追憶梁左
張嗚:那難忘的歲月,仿佛是無言之美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郝秀竹:當年我們如此年輕
郭小聰:北大憶往
落日輝煌
哀老友梁左
天鵝之聲
陳從傑:不是回憶的回憶
岑獻青:北大雜憶
同學北玲
黃蓓佳:珍藏北大
王小平、黃蓓佳:在北大演戲
王小平: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
天堂老友——憶吳北玲
王景琳:一份抹不去的記憶
丁夏:未報考而被錄取的中文系學生——我的高考回憶
楊柳:高考故事和畢業留言
張繼凌:一個承諾,一份堅持
朱則傑:我是怎樣選定清詩研究方向的
孫霄兵:室友啟華
郭麗平:與中外同學遊覽長城
朱曉進:留言本上的記憶
高小剛:陪住
宋紅:隨一新師駕游巴蜀
遲到的懷念——懷念老同學徐啟華
譚桂蘭:來自祖國東南西北的女生們
趙小鳴:三人為眾
許柏林:我的三所“大學”
梁左:……
盧仲雲:難忘北大的人和事
高少鋒:一根有思想的葦草
趙紅:懷念猶如相見
王娟:與梁左的一次合作
蘇牧:“他”
關於梁左的二三事
王林:北大與我
林庚先生——真正的大師如此安靜
李春:“李春不在”
沈楚瑾:有緣
查建英:憶梁左
我們老師
我們班主任
費振剛:當噩夢醒來時——寫給中文系一九七七級文學專業同學
洪子誠:“邊緣”閱讀和寫作——“我的閱讀史”之黃子平
李思孝:回歸原點開講新課——給七七級講課引起的回憶
劉垣:回首一九七七級
呂乃岩:給文學七七級同學們的信
馬振方:燕園日月共書香
閔開德:寫給文學七七級
孫玉石:七七級一首讀不完的詩
謝冕:相聚在新時代——記北大中文系一九七七級
樂黛云:懷念吳北玲
嚴家炎:短長書
周先慎:難忘最是師生情
我們記錄
文學七七級紀事
文學七七級課程及授課老師
告別老師
文學七七級班刊《早晨》
後記
序言
三十一年前初春的一個晚上,班主任張劍福老師召集了第一次班會。議程無非也是選班長選學習生活文藝諸委員之類,與悠長的北大校史上此前此後所有班級入學新生的第一次班會,大概也沒有什麼不同。非比尋常的是同學們的年齡差異,從最小的18歲到最長的31歲,濟濟一堂擠在三十二樓一間簡陋的會議室里,興奮得發亮的眼神,彼此點頭致意:是的,文學七七級的北大歲月,於焉正式開始了。
這些人能相聚在這裡,真不容易。他們中沒有幾個應屆高中畢業生,多是些煤礦、油田、毛皮廠和工藝廠工人和下鄉知識青年。在浩劫中早已荒廢學業多年,突然恢復的高考令人措手不及。重要的不是一向智商高品學優當然出類而拔萃,或是原本文史根基紮實動亂中也沒斷了溫故而知新,也絕非因了高人的指點如何惡補了數學,而是大環境的撥亂反正。大有能者在付出慘重代價的大折騰之後,終於體認到其在正常治理現代生活方面的無能。多災多難的中國現代教育,終於擺脫了激進而荒謬的烏托邦夢魘,重拾正軌。因為正常,所以難得。
不能不提及的是,一眾同學之中,不少是早就斷了此生還能上大學的念想的。政治賤民的烙印與生俱來早就人了另冊,陰影如霾揮之不去,有的人來到燕園已經大半個學期,置身課堂環顧四座,仍然懷疑這不是真的,這只是一個不可能的夢境。在那乍暖還寒的早春時節,負責到各省市招生的老師們,擔著風險破格取生,其膽其識,至今令人心懷感激。當然,這些考生當年得以被破格錄取的一大依據,多多少少,也是因為他們的寫作,在七十年代後期的特殊氛圍中,發表過一些詩歌和小說。——因為這是文學專業。
後記
“這本書是我們班級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七七級和我們老師為紀念曾經的北大歲月而作。我們班級的同學於1977年參加“文革”後恢復的第一次高考。1978年2月底入學,1982年1月畢業。我們班級一共有48位同學,班主任是張劍福先生。我們班級在北大中文系的四年中,系主任是季鎮淮先生。”這是我請設計師放在本書封底的一段文字。寫下這段文字之後,我就覺得鬆了一口氣:《文學七七級的北大歲月》的編輯工作終於完成啦。李彤曾經建議我用“散文筆法”在《後記》中把整個編輯過程記錄下來,我真不敢當。這兩年,我已經發現自己開始變得哆嗦起來了,所謂“樹老根多,人老話多”,《後記》要真按我的“散文筆法”寫下來,得嚇跑多少人!呵呵。但“前因後果”還是要留個記錄的,牽頭主持編輯了這本書,總得有個總結,得給各位同學有個交代才是。所以,哆嗦就哆嗦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