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瘋狂,暴力,神秘的專注,奇特的學問,驚人的喜劇結局,狄更斯的倫敦,佛羅里達的彭沙可拉灣,亭可馬裏海灘,美國內戰戰場,始於1857年的《牛津英語詞典》(OED)的編纂,是人類歷史上最浩大的智力工程之一。詹姆斯·默里博士領導下的編委會,在收集定義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叫W.C.邁納的醫生獨自貢獻了一萬多條引語。當編委會決定向他致敬時,一個驚人的事實曝光了:原來邁納醫生,是一個美國內戰的老兵,也是一個因為患精神病犯殺人罪而被禁閉在精神病院的病人……
編輯推薦
《教授與瘋子》:《紐約時報》排行榜第1名
《泰晤士報》排行榜第1名
媒體推薦
維多利亞時代煤氣燈下恐怖小說的開局……既有好故事的迷人魅力,又有歷史著作所應當具備的豐富知識。
——《沙龍》
以納博科夫和博爾赫斯精神創造的生動寓言。
——《華爾街日報》
作者簡介
西蒙·溫切斯特(SimonWinchester,中文名文思淼),英國著名作家、記者。1944年生,1966年牛津大學地質系畢業後,擔任《衛報》(Guardian)及《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Times)的海外特派員。為《紐約時報》、《史密森學會月刊》(Smithsonian)、《觀察家》(Spectator)、《國家地理雜誌》、BBC等媒體撰稿。主要作品有:《OED的故事》(TheMeaningofEverything)、《世界邊緣的裂縫》(ACrackintheEdgeoftheWorld)、《喀拉喀托火山爆發記》(KRAKATOA)、《改變世界的地圖》(TheMapThatChangedtheWorld),以及《世界中央的河流》(TheRiverattheCenteroftheWorld)、《大英帝國邊境》(Outposts)等。目前最新作品是《熱愛中國的人:李約瑟傳》(TheManWhoLovedChina)。
暢傳緯,英語教授,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84—1989年曾任北京師範學院(首都師範大學前身)院長。1987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譯著有《夜晚的書齋》、《書趣》、《閒話大小事》、《OED的故事》等。
寫作背景
本書講述的是一個美國軍人的故事。他參加創建世界上最偉大的詞典的過程是獨特動人的,值得讚美和紀念的,同時也是不幸和悲慘的。然而,人們很容易忘記,是什麼情況使得威廉·切斯特·邁納能夠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貢獻給《牛津英語詞典》的創建,那就是因為他犯了可怕的、難以饒恕的殺人罪。
受害人喬治·梅里特是個無辜的普通工人,從威爾特郡來的農家子弟。他到倫敦來謀生,但被槍殺了,留下懷孕的妻子伊麗莎和七個幼小的孩子。全家人的生活極端貧困,在維多利亞都城最艱難困苦的地區勉強維持著一種農村人的體面。梅里特被殺害後,全家境況雪上加霜,日子就更艱難了。整個倫敦都受到這個殺人事件的震動,人們募捐籌款來幫助受害人的遺孀和子女。尤其是美國人,他們由於自己的同胞犯了罪而震驚,在美國總領事的發起之下紛紛集資救濟。蘭貝斯各教區的牧師也聯合起來發動基督徒捐款。倫敦各界為募捐舉行了許多義演,其中有一台演出“品味特別高級”,節目包括朗費羅詩歌朗誦以及《奧賽羅》的選段等,在赫庫勒斯俱樂部舉行。而葬禮本身則非常隆重,可以和任何盛大活動比美。
喬治·梅里特本人是福萊斯特共濟會的成員。這一類共濟會組織在英國一度非常流行。在沒有政府或私人的濟貧基金的情況下,共濟會創建了互助養老金,或給勞動階層以經濟資助。梅里特被害的那天晚上,他去接班的那個工人也是福萊斯特共濟會的成員。這就更加重了共濟會的責任,要為死者舉辦一個像樣的喪禮。送葬的行列長達半英里。走在最前面的是福萊斯特共濟會的樂隊,奏著《掃羅》歌劇中的喪禮進行曲,後面是幾十個舉著共濟會旗幟的人,然後是死者的靈柩車和四輛載著家屬的黑色馬車。伊麗莎。梅里特坐在前面的一輛車上,懷抱著最小的嬰兒低聲啜泣。馬車後面跟著釀酒廠的工人,最後是幾千名普通市民,大家在手臂或帽子上佩戴著黑紗。
整個下午,送葬隊伍從蘭貝斯出發慢慢曲折前進,經過悲劇發生的貝爾維德雷路,經過伯利恆精神病醫院,走進廣大的圖丁墓園。喬治·梅里特就安葬在那裡。他的墓地可能有過標誌,但現在已經沒有了。文獻記載喬治·梅里特安眠的地方,只剩下一小片褪了顏色的草地,被包圍在許許多多華貴的新墓碑中間。
我們已經知道,威廉·邁納在清醒的時候對他瘋狂行為的後果感到震駭和悔恨。他在布羅德莫的病房裡曾設法把錢寄給梅里特的家屬以減輕他們的困難。他的繼母朱迪絲也捐款幫助過死者的孩子。事故發生七年之後,當邁納寫信給伊麗莎表示悔恨時,伊麗莎寬恕了他,而且作出了不尋常的決定,到布羅德莫去看望他。此後幾個月,她不斷到克勞索恩來,為邁納捎來他喜愛的書籍。然而,她始終沒有從悲痛的打擊下真正恢復過來:不久以後她染上了嗜酒的毛病,死於肝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