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者: 歐陽應霽副標題: 亦舒說過,自由自在是惟一的生活要求。
ISBN: 9787108021847
頁數: 200
出版社: 三聯書店
定價: 34.8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4-12
本書延續《設計私生活》的精神,歐陽應霽繼續以其特殊的生活書寫風格和讀者分享設計領域的有趣見聞;所不同的是,本書focus在“義大利”。在設計方面,因為《設計私生活》將所有設計物擺在一大張跨頁照片中的創意作法,幾乎已成為《設計》系列的首創特殊標記,本書仍將延續。但是封面會完全不同,將呈現義大利的繽紛熱鬧,與先前幾本走沉靜氣質路線的封面有很清楚的區隔。內頁的幾個主色,也會以義大利紅、白、綠經典代表色為基礎。
作者簡介
歐陽應霽當被問到為什麼要選擇創作的路,他回答說,因為有趣。當被問到是什麼叫他一直興高采烈地走下去,他回答說:就是好玩。
他一路放肆貪玩,卻又專一迷戀文字和圖像之間的微妙暖昧,不小心也很自然地跨界破例――
相信旅行,鍾情漫畫,關注設計,沉迷雜誌,狂戀音樂,愛恨美食……
自香港理工大學設計系獲取榮譽學士及哲學碩士以來,長期對現代家居生活及建築設計潮流觀察研究,大量撰寫相關評論推介文章,發表於大陸、港、台報章雜誌。出版有生活寫作系列《一日一日》、《尋常放蕩》、《兩個人住》、《回家真好》、《設計私生活》及《半飽》。文字寫作以外同時熱衷漫畫創作,出版有《我的天》、《愛到死》、《小明》、《三七廿一》、《我的天使》等漫畫系列及專輯。
停不了――矢志做個貪心的,快活的,認真的跨媒體導遊。
包瑾健(攝影)
一個人見人愛的街頭惡童忽地變成一個酷絕的搖滾客,一個風馳電掣飆車手竟然同時是一個上天下地的攝影師。
招搖不忘內斂,粗魯卻又溫柔,過癮,兩個字。從事攝影工作多年,遊走於香港各大報章雜誌,近年與應霽合作有《回家真好》、《設計私生活》及《半飽》。
內容提要
亦舒說過,自由自在是生活的唯一要求。作為本書的副標題,我們已經可以浮想聯翩了。是她的地道美食、她的經典電影、她的歷史建築、她的前衛家具設計,她的華麗歌劇、她的優雅時裝、她的實驗文學、她的傳統繪畫與雕塑,還有她的醉人風景、她的最值得談戀愛的男人女人,只要有了義大利這個標籤,一切都變得有了身份有了地位,好像都得另眼相看。
從義大利開始,到義大利結束,不是遠方的異國,而是一個不斷追求澄流的自己。
縮小往往令事情太纖巧太銳利太緊張,放大,再放大,是我真正喜歡的模糊、暖味和從容。
“放大”和“義大利”是這個書名兩個銷魂的結點。“放大”語出新現實主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的經典片《Blow Up》,那部片子裡攝影師甲因為好奇把底片放大再放大,於是收穫了一個驚人的秘密。歐陽因襲這個詞,瞬時便讓我想到文本麵包上撒了一層奇情杏仁粉;而“義大利”這個充滿羅馬甜瓜色的場景,則是血統最純正、設計最詩意的信仰朝勝地。越放大,越真實,如此動賓構成關係,於是真實世界亦有鬼魅麗影,一地色彩春光乍泄。
他纏綿地寫義大利的美味革命、慢食運動、燈影迷離,寫男人失蹤了、建築透明了、愛死拉丁老情人了,都不過是羽衣在外,文字為視覺圖像調味而已,其實他真正的陰謀在於用碎片拼貼出義大利工業設計的搖幡招魂。設計是一款規劃文化,影射你一個多世紀的居住儀式、生活儀式、著裝儀式、行走儀式,還有勞力榨取票子的儀式和消費粉碎欲望的儀式。他就這樣以工業設計為載體,以暗喻為手法伏擊你的文化藝術思潮,生產實踐經驗和政治經濟風貌。
歐陽說,縮小令事情太纖小太銳利太緊張,放大再放大才是他真正喜歡的模糊、曖昧和從容。於是顯像成了一次令人情緒昌盛的閱讀體驗和心理尋歡。兩個玩文字和圖像的人,一個放肆貪玩狂戀設計,把文字擺弄得如佛羅倫斯古董蕾絲般華貴優雅,另一個從街頭酷絕的搖滾客變身為上天入地的攝影師,粗魯而溫柔。從最早那本《設計私生活》開始,我們就已經習慣了歐陽應霽翻弄和把玩出的驚艷,如一場視覺謀殺,天衣無縫,精美絕倫。
精彩展現
本書分為五大塊:義大利顏色、義大利光影、義大利形體、義大利味道、義大利聲音馬賽克,一種再熟悉不過的建築裝飾材料,俗稱紙皮石,其實跟紙跟皮甚至跟真正的石頭也沒有關係,真身是一格一格的小方塊。歐洲佬教堂外牆壁面以至室內天花板眾多以傳統馬賽克技術鑲嵌壁畫。馬賽克的手法和材料比傳統壁畫的天然顏料耐用得多,尤其是金屬顏色的表現。
BISAZZA,意思是20克拉黃金的手工切割的珍貴的馬賽克的專稱。是今年來矢志成為領導馬賽克潮流的一名猛將。94至98年間,國際義大利設計師Alessandro Mendini作為藝術總監,近年來接班的新秀設計師Fabio Novembre更是野心勃勃~~
走進米蘭街頭的BISAZZA陳列室,以玫瑰花為春季主題布置的小小空間,一端作泳池/浴室裝潢的水池中撒滿玫瑰花瓣,還有一群人手中端著帶有玫瑰花味的香檳,空氣中飄燃的是玫瑰香氛,牆上的巨幅馬賽克鑲拼的是綻放的紅玫瑰、白玫瑰、紫玫瑰,格格好色,格格無保留,分明是簡約潮流泛濫後取而代之的新一波奢華絢麗。
三色四性
當男人們糊裡糊塗地被推到前方或狩獵或打仗,流血流汗之後被簇擁冊封成為父權第一性;當一群昔日婦解先鋒當今女性主義姐妹策略性地以第二性自居;當生活在你我周圍的男女同志,易服扮裝者、變性者、雙性戀者在種種誤解歧視和迫害之後掙紮成長,討回一個也不知是否平等公道的第三性的標籤,第四性就起來了。
第四性,並非乘幽浮降世的外太空來者與慕名投懷送抱的地球人一起幹了好事之後的結晶寶寶。第四性,是我們身邊的未成年未定性少男少女,他們在我們成年人一手造成的殘酷世界裡面,以無比的忍耐、勇氣和創意在生活著,在有限的鼓勵和支援下,承受著比成年人更大的壓力、更多的不公平不合理。但因為青春,所以可以更放肆更不規矩,可以更自閉更失落,可以更進取更有理想,可以更有彈性和空間地選擇自己的性向——挑戰天生屬性,鼓勵後天轉性不定性,這是第四性的定義中與“性”有關也超越“性”的有趣的一點。
“THE FORTH SEX: ADOLESCENT EXTREMES”是2003年初在義大利羅倫薩舉辦的時裝雙年展的主題。從1996年開始,以時裝文化生活為策展方向的雙年展聯繫動員起國際一線時裝設計師,探討時裝如何作為集體消費文化中的領航角色,以及時裝與其他創作媒介包括電影、音樂、文學、建築甚至飲食之間的千絲萬縷關係。身為創作人,時裝設計師不僅要與時並進,更必須爭先走在民眾前面,而這個能夠先行的靈感和能力如何獲取,也是一個令觀眾好奇注目的好題材。
幾屆時裝雙年展下來,不同的策展組合分別舉辦過義大利時裝前輩Emilio Pucci的首屆回顧展,也專題探討過時裝與電影的關係。2003年新鮮熱辣的這個把“邊緣”青少年稱作第四性的展覽,就是察覺到青少年既是時裝潮流產品的主要消費群,也同時以自發的行為習性裝扮,直接影響著比他們年紀大上十年二十年的時裝設計師,直接影響著時裝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