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現代出版社;第1版(2011年1月1日)
![改變世界歷史的戰爭](/img/a/f6c/cGcq5CM0EzXwYTOxkTN1QzN4MTMwMTM5ETOzMjNwADMwAzMxAzL0c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平裝:261頁
正文語種:漢語
開本:16
ISBN:7802448298,9787802448292
條形碼:9787802448292
產品尺寸及重量:23.4x16.2x2.2cm;381g
ASIN:B004OBZA8I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再現構成戰爭的各種要素,即軍隊、武器、戰鬥、軍歌等,來觀察戰爭中的“日常”事物給世界發展史帶來的深遠影響。筆者擺脫大家熟知的巨觀意義上的戰爭史束縛,通過講述平凡人物的故事,向讀者傳達出這樣一種信息:戰爭距離我們並不遙遠,戰爭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金道均,韓國屈指可數的軍事專家之一。從1995年起在獨立製片廠擔任記錄片編導,曾在法國、伊拉克、太平洋地區等世界各地軍事現場進行採訪,成功製作了《法國外國僱傭軍中的韓國人》、《聯合國西部撒哈拉休戰監視團》等軍事題材紀錄片。2003年起進入線上新聞媒體OHMY新聞社,在攝影部任職,現已調任社會部並以記者身份出入韓國國防部,同時撰寫針對國內外軍事現象的尖銳分析文章。
前言
世上很少有哪一種故事能像戰爭故事那樣引人入勝,讓人感到饒有興味;也沒有哪一種場所能像戰場那樣凸顯出人類的喜怒哀樂。沉睡於人性之中的暴力性,以及赤裸裸的欲望,在戰爭中畢露無遺。戰爭可以說是人類本性的試驗場,也是人類通過征服對方,從而獲得生存權利的意志的決戰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帝國、王國、共和國在戰爭中土崩瓦解,又有多少人的生命在戰爭中隨風消逝?無論是勝仗還是敗仗,從根本上講,戰爭史終究還是生存於那個時代的人類的故事。所以戰爭史才這么有趣。戰爭史不僅僅是關於漢尼拔或拿破崙、以及李舜臣將軍等戰爭英雄的故事。戰爭是無數無名小卒通過這些故事留給未來世界的一筆遺產。
戰爭給後人帶來的深遠影響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我敢斷言,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社會、文化等所有領域,沒有任何一個領域未曾受到過以往戰爭的影響。比如米腸這種風味小吃曾是蒙古軍隊的戰時口糧,不足一公斤重的金屬馬鐙曾給人類歷史的進程帶來巨大的影響,它們都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人類創造的文明,無論從積極意義上還是消極意義上,它們都和血雨腥風的戰爭息息相關。
本書通過再現構成戰爭的各種要素,即軍隊、武器、戰鬥、軍歌等,來觀察戰爭中的“日常”事物給世界發展史帶來的深遠影響。筆者擺脫大家熟知的巨觀意義上的戰爭史束縛,通過講述平凡人物的故事,向讀者傳達出這樣一種信息:戰爭距離我們並不遙遠,戰爭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基於這一理念,筆者希望能在大家習以為常的事實中,發掘出潛藏在其背後的故事。
戰爭史讀得越多,便越能體會到戰爭的悲慘和無益。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遠遠超出了世界其它地區。對生活於朝鮮半島的人而言,戰爭也許只是祖父母或父母那代人的故事。但無論我們討厭還是喜歡,戰爭與人類歷史之間宿命地聯繫在一起,這是一種殘忍的現實。列夫·托洛茨基曾經指出:“即使你們不關心戰爭,戰爭也關心你們。”整體而言,人類歷史上經歷過戰爭的人數遠多於未經戰事的人數。如此看來,像我這種出生於韓戰以後的和平年代的人,是屬於時代的幸運兒。可是,我們不應忘記,此時此刻,戰火正在地球村的某一個角落燃燒,仍有無數人在流血犧牲。就在我寫下這行字的瞬間,韓國社會仍然因朝鮮試射遠程飛彈而處於動盪之中。我們不僅要在圍繞著朝鮮半島的強國之間尋求和捍衛國家的主權,同時也應把生存的基礎傳給下一代。所以,我們對戰爭的理解,也可以成為一種反面教材,並將其作為延續和平共存的一種方法與手段。
在過去的四年當中,我通過自己的部落格認識了很多讀者,這一點尤其令我欣慰。他們給我的文章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有些讀者還對我缺乏了解的領域給予指點。在本書即將付梓之際,向所有來訪“熊編導的戰爭故事”,並不吝賜教的網友致以誠摯的謝意。向遠在美國對我的文章表現出特別關注的“科羅拉多”先生、始終提出建言促使我對不足之處進一步深入思考的“哼哼……”先生和“行者”先生、“過客”先生、“紅軍”先生、“平民之愛”先生、“綠豆”先生以及OHMY部落格運營商朴鍾根先生和《Platoon》月刊社的張益俊叔叔致以誠摯的謝意。此外,也向OHMY新聞社金炳基部長和金泰景部長致謝,是他們促使我把個人的愛好與專門的學術領域緊密結合起來。向事無巨細地為我準備各種資料的編輯部記者趙明信、崔宇真等人表示感謝,也向始終陪伴在左右的妻子金慧玉及我的父母和兄弟致以深深的謝意。
試讀章節
第一章震撼世界歷史的天才組織技術——軍隊
戰場上綻放的愛情——古希臘的同性戀軍隊
戰場上綻放的愛的力量
愛情的力量確實十分偉大。士兵們為了不在自己所愛的人面前表現出內心的卑怯,使出渾身解數全力以赴,頑強戰鬥。
當時,希臘因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oswar),雅典日益走向沒落,而斯巴達逐漸掌握了霸權。此後,各城邦國家對斯巴達的橫徵暴斂忍無可忍,最終由底比斯率先揭竿而起。公元前371年,底比斯軍隊與斯巴達軍隊在魯克特拉(Leuctra)遭遇,發生了一場激戰。
斯巴達國王克里翁布羅托(Cleomborotus)以1000名騎兵和1萬名重裝步兵,攻擊伊帕米農達斯(Epaminondas)率領的底比斯軍隊。底比斯軍臨危不懼,以聖軍為主軸,強化了自己的左翼之後,終於一舉粉碎了斯巴達軍隊的右翼,然後乘勝追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斯巴達國王克里翁布羅托戰死於這場戰鬥。此後的30年,底比斯聖軍迎來了自己的全盛期。
公元前338年夏,新興的強國馬其頓和底比斯一雅典同盟軍之間展開了一場爭奪希臘霸權的戰爭。這便是世上著名的喀羅尼亞(Chaeroneia)戰役。
由3萬名步兵和2000名騎兵組成馬其頓軍隊的右翼,由腓力二世親自率領,左翼則由亞歷山大王子(日後的亞歷山大國王)負責指揮。與馬其頓軍隊對陣的底比斯一雅典聯軍共有3.5萬人左右。從士兵人數上看,底比斯一雅典聯軍占有一定優勢,但從戰鬥力上看,馬其頓軍隊占有明顯優勢。因為底比斯一雅典聯軍幾乎沒什麼騎兵。當時,聯軍的左翼是由雅典軍負責,右翼則由底比斯軍負責,聖軍則負責整個軍隊最右側的攻防。
雙方右翼戰鬥開始一段時間之後,腓力二世開始撤回自己的右翼軍隊,而雅典重裝步兵立即隨後追殺。在不明馬其頓軍企圖的情況下,底比斯軍選擇按兵不動靜觀其變的戰術,但這樣的結果使雅典和底比斯兩軍間出現鬆動,使雅典軍的右翼曝露出來,腓力二世等待的戰機終於出現。亞歷山大立即率領色薩利騎兵組成菱形陣型突入雅典軍的右翼,並令游擊步兵向前挺進,阻擋底比斯軍對雅典軍的救援,腓力二世也迅速朝雅典軍正面猛功,在兩方攻擊下雅典軍很快潰散。在參加這場戰鬥的300名聖軍戰士當中,有254名戰死。……
軍事2011年最新出版書籍
軍事書籍是指關於戰爭局勢、軍事戰略動態、軍事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軍隊活動勢態、軍事歷史研究等等相關軍事範疇的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