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擬古意》【創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於濆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擬古意白玉若無玷,花顏須及時。
國色久在室,良媒亦生疑。
鴉鬟未成髻,鸞鏡徒相知。
翻慚效顰者,卻笑從人遲。
作品鑑賞
於濆對封建社會的女性寄予了更深刻的同情。在他的四十五首詩歌作品中女性題材就有十題十一首。這首《擬古意》就是一首通過對女子不幸遭遇的描寫寄寓感慨的擬古詩。詩中借寫一位女子雖然貌美卻沒有適時出嫁,寄託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情緒,其中的“國色久在室,良媒亦生疑”。寫得十分傳神,隱含懷才不遇的苦惱心情。兩首詩中的女主人公身上都有作者的影子,她們都有傾國傾城的容貌,但由於家中“基業薄”等原因“嫁盡綠窗人,獨自盤金線”,使得“良媒亦生疑”,而詩人雖然登進士第,才高八斗、壯志滿懷,但是一生奔波,卻從未得到重用,他的失意可想而知,用沒能出嫁比喻自己才高而未得到重用十分貼切。作者簡介
於濆(832-?)唐代詩人。字子漪,京兆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公元861年(鹹通二年)登進士第,曾奔走於陝西、河南、江蘇、浙江和北方邊塞等地,一生鬱郁不得其志,沉淪下僚,官終泗州判官。與劉駕、曹鄴等皆不滿於當時詩壇拘守聲律、輕浮華艷的綺靡詩風,曾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自號“逸詩 ”。其詩擅長 五古,短小精悍,質樸剛健,邊塞詩也寫得深沉痛切,獨具一格。《全唐書》錄其詩四十五首,編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