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茶舞曲

採茶舞曲

採茶舞曲是採茶的人採茶的時候唱的歌曲,是一首浙江省的傳統民歌。周大風詞曲,原是越劇現代戲《雨前曲》的主題歌及舞蹈曲。這首採茶舞曲應是1977年中央新聞電影廠紀錄電影裡專為朱逢博拍攝的。裡面的歌詞有學大寨內容。以後朱逢博在太平洋錄音的唱詞已經修改了,朱逢博都唱得太好了。為此她到上海越劇院拜師學習用浙東方言來唱這首歌。全曲以越劇的音調為素材,具有舞曲風格。樂曲採用浙江民間音調的特點,旋律優美流暢,其中逗趣性的樂句,如一問一答,似年輕人在相互嬉戲,像老年人對豐收的讚美。

基本信息

歌詞一

採茶舞曲採茶舞曲
溪水清清溪水長
溪水兩岸好呀么好風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你東山西山採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採茶採得心花放
插得秧來勻又快呀
採得茶來滿山香
你追我趕不怕累呀
敢與老天爭春光
哎呀爭呀么爭春光
溪水清清溪水長
溪水兩岸採茶忙
姐姐呀,你採茶好比鳳點頭
妹妹呀,採茶好比魚躍網
一行一行又一行
摘下的青葉簍里裝
千縷萬縷千萬縷呀
縷縷新茶放清香
多快好省來採茶啊
青青新茶送城鄉呀
送呀么送城鄉
左採茶來右採茶
雙手兩眼一齊下
一手先來一手後
好比那兩隻公雞爭米上又下
兩個茶簍兩膀掛
兩手採茶要分家
摘了一回又一下
頭不暈(來)眼不花
抖一抖(來)挎一挎
年年豐收有清茶啊

歌詞二

溪水清清溪水長
溪水兩岸好呀么好風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東山西山採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採茶採得心花放
插秧插得勻又快呀
採得茶來滿山香
你追我趕不怕累呀
敢與老天爭春光
哎呀爭呀么爭春光
左採茶來右採茶
雙手兩面一齊下
一手先來一手後
好比那兩隻公雞爭米上又下
兩個茶簍兩膀掛
兩手採茶要分家
摘了一回又一下
頭不暈(來)眼不花
多又多(來)快又快
年年豐收龍井茶啊

歷史背景

採茶舞曲,浙江省民歌。周大風詞曲,作於1958年。原為越劇《雨前曲》主題歌及舞蹈配樂,後根據歌曲改編成舞蹈小品《採茶舞》。“採茶”原是中國一種民間歌舞體裁,流行於南方產茶區,用於表現種茶、採茶的歡樂情緒。這首採茶舞曲保持了傳統採茶歌舞的基本風格,採用民族的五聲徵調式,又有調式交替的素材,曲調歡快、跳躍,再現了採茶姑娘青春煥發的風貌。《採茶舞曲》在50年代一度極為流行,有較大的社會影響,70年代經我國著名歌唱家朱逢博的演唱,更是紅極一時。

最高榮譽

1983年,《採茶舞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作為亞太地區優秀民族歌舞保存起來,並被推薦為這一地區的音樂教材。這是中國歷代茶歌茶舞至今得到的最高榮譽。

采自泰順

2004年,周大風重回泰順時,當地小學生為他唱起了《採茶舞曲》。
“溪水清清溪水長,溪水兩岸好呀么好風光……”很多人對《採茶舞曲》耳熟能詳,很多人以為這首歌是以杭州梅家塢茶農生活為原型創作的。直到2000年,蒼南縣文化館副館長蕭雲集拜訪了國家一級作曲家、原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周大風后,才發現原來《採茶舞曲》和泰順有一段不尋常的淵源。
土房子裡誕生《採茶舞曲》
在泰順縣東溪鄉政府後面的一所老房子裡,退休老教師蔡子英老人正在哼唱著《採茶舞曲》。“歌詞寫的就是泰順山區的美麗風光。現在科技發達了,這首歌還被製作成了彩鈴呢!”
在蔡子英家的對門,是一幢三層樓的土房。蔡子英帶著記者來到這幢樓三樓最右邊的一個房間。“40多年前,這裡是大隊部的辦公樓,《採茶舞曲》就是在這裡誕生的。”蔡子英說,2004年周大風教授回這裡的時候,還在這個房間裡住了一個晚上。
隨後,記者和遠在杭州的周大風教授取得了聯繫。當他得知記者要採訪他創作《採茶舞曲》的那段往事時,他非常激動,把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他在泰順山村里生活、創作的點點滴滴,都“搬”了出來。
1958年春天,時任浙江越劇二團藝術室主任的周大風和全團50多人奔赴泰順山區巡迴演出。劇團來到了東溪鄉後,周大風就住在東溪鄉大隊部的辦公樓。
泰順山區盛產茶葉,在演出之餘,周大風常與當地村民一道上山採茶。雲霧飄渺的山巒、泉水丁冬的溪流以及歡聲笑語的採茶人,一派獨特迷人的江南風光,周大風被深深地吸引。他想起幾年前,有位領導曾經對他說過:“周總理說杭州山好、水好、茶好、風景好,就是缺少一支膾炙人口的歌曲來讚美。”周大風思考: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是否能通過戲曲的形式來反映?
5月11日晚,他通宵未眠,在房間裡一氣呵成寫出了反映採茶生產的《採茶舞曲》。樂曲採用了越劇音調,融進灘簧疊板“多上一下”的曲式,又吸收了浙東民間器樂曲“四則”的音調作引子,並採用有江南絲竹風格的多聲部伴奏,他覺得這種形式易於被民眾接受。
第二天,周大風找到東溪國小,讓該國小的學生排演《採茶舞曲》。沒想到,一節課下來,小學生們就會唱這首歌了。“我們拿到《採茶舞曲》的歌譜,哼幾句就覺得很好聽,也很親切。”當年東溪國小的老師王存玄回憶,隨著歡快的節奏,學生們開始手舞足蹈,模擬採茶動作,還邊唱邊跳,舞到校門外的茶蓬中去,到茶山上采起了新茶……
《採茶舞曲》創作成功後,周大風一鼓作氣,只用了三天時間創作了九場大型越劇《雨前曲》(《採茶舞曲》就是該劇的主題曲)。

總理改詞

1958年9月11日,讓周大風至今難忘。那晚,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志在北京長安劇場觀看《雨前曲》後,還來到後台與演員暢談了一個多小時。周總理說,《採茶舞曲》曲調“有時代氣氛,江南地方風味也濃,很清新活潑”。還專門叮囑周大風:“有兩句歌詞要改(原詞‘插秧插到大天亮,採茶採到月兒上’),插秧不能插到大天亮,這樣人家第二天怎么幹活啊?採茶也不能採到月兒上,露水茶是不香的。”周總理建議周大風到梅家塢生活一段時間,“把兩句詞改好,我要檢查的……”
之後,周大風來到梅家塢體驗生活。在那裡,他一直思考如何才能修改好歌詞,可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詞句。
幾年後的一天,周大風正在茶園勞動,突然一輛轎車停在身邊,走下來的竟然是周總理。他對周大風說:“周大風,你果然來了,詞改好沒有?”周大風沒想到,總理日理萬機,卻一直關心一個普通的文藝工作者和一支歌曲。幾年前說的話,竟然一直掛在心上。周大風只好照實說:“歌詞改不出來。”總理沉吟了一下說:“你要寫心情,不要寫現象。‘插秧插得喜洋洋,採茶採得心花放。’你看這樣改如何?不過只給你參考,你還可再改,改好了重新錄音。”

紅遍中國

經過周總理的妙筆修改,《採茶舞曲》被唱得愈發順口,風靡全國,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來歲的學生,都能隨口哼出幾句。
《採茶舞曲》紅遍中國後,浙江歌舞團、中央歌舞劇院都把這首歌作為保留節目,還被灌制了唱片、磁帶、CD片發行。1983年,《採茶舞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亞太地區風格的優秀教材”。

泰順縣歌

蔡子英的老伴劉珠秀拿出一本舊筆記本,上面有她在48年前抄錄的《採茶舞曲》詞曲,發黃的紙張上,藍色原子筆記錄的歌詞已經有些模糊。“當年,我正在讀國小四年級,這首歌是老師在一次音樂課上教我們唱的。”2004年4月,周大風教授到泰順故地重遊,讓當年那些傳唱的小學生們高興不已。
劉珠秀說,她每天都要哼幾遍《採茶舞曲》,連兒子、孫子都會唱了,“大兒還特意幫我把這首歌下載到手機上。可是,現在國小的音樂課本上已經沒有這首曲子了。”
當年重回泰順時,周大風教授說過:“泰順縣有那么多的自然、文化資源,又是《採茶舞曲》的誕生之地,泰順茶葉應該好好地做茶文化的大文章。”
在2005年8月,泰順縣政府與周大風教授協定後,縣人大審議通過,《採茶舞曲》被確定為縣歌。
可是,曾經為《採茶舞曲》“身世”出過力的蒼南縣文化館副館長蕭雲集卻表示出了他的遺憾,“雖然這首曲子是在泰順創作的,但我們沒有很好地利用這一文化優勢,推動發展泰順的茶文化發展。”他認為,泰順當地政府應利用《採茶舞曲》的影響力和自身的優勢資源,培養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歌曲的原生態歌手。
如今,周大風教授已經年逾八旬,他告訴記者,他愛喝綠茶,可是平時喝得最多的還是給他帶來創作靈感的泰順名茶“三杯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