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三部曲》

《愛情的三部曲》

《愛情的三部曲》是《霧》、《雨》、《電》三個中篇小說的總稱。作品於1931年至1933年12月完成。小說通過人物的戀愛表現了一些人的性格。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

《愛情的三部曲》是《霧》、《雨》、《電》三個中篇小說的總稱。書名原為繁體字,每個字上面帶了“雨”字頭,象徵作品的氣候氛圍和人物的性格特徵。第三部原名《雪》,後改為《電》。這之前還寫了一個短篇小說《雷》,地點與《電》同,人物也有交叉,可看作《雨》和《電》之間的插曲和過渡。

巴金在1931年夏天開始寫《霧》,到1933年12月寫完《電》,完成了全書。這是一部帶給作者很大欣慰,也帶給巴金巨大麻煩的書。1935年10月巴金寫了近三萬字的總序。說明了為什麼要寫這三本書,怎樣寫成它們以及為什麼在全部作品中特別喜歡它們。巴金說:“在我的二十多本文學作品裡面卻也有我個人喜歡的東西,例如《愛情的三部曲》。”尤其是其中的《電》,“這部小說是我的全部作品裡面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一本,在《愛情的三部曲》裡面,我也最喜歡它”。

《霧》的寫作很偶然,那時巴金住在閘北寶山路寶光里,住處較寬敞,一個從日本回來的朋友曾借住在此,他向巴金講起對一個江蘇小姐的愛情,他一直想念她,對朋友們講了又講,總沒有一個結果。巴金愛這個朋友,卻不能寬恕他的性格。於是想寫一部小說,如實寫出他的面目,讓他照照鏡子。這小說就是《霧》。

《霧》的主人公周如水,從日本留學歸來,在某地海濱旅館與在友人家有一面之緣的大學生張若蘭邂逅。她是來此度暑假的。彼此印象都好,交往後萌發了愛情。周如水性格優柔寡斷,對此猶豫不前。原因是他在雲南老家有一個父母包辦的文盲髮妻和一個兒子,雖然毫無感情,又不敢離婚傷了父母的心,因而陷入痛苦之中。為幫助他擺脫困境,他的好朋友陳真找張若蘭告訴她真相,請她主動找周如水談,以解開這個“複雜的問題”。張若蘭答應陳真幫周治療心靈的創傷,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讓他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她同情周的身世,主動向周如水錶白了愛情。周雖然也是“五四”後的新青年,但仍受封建道德觀念的約束,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又想起了自己對父母妻子的種種責任,拒絕了自己也深愛著的少女,忍心地對她說:“我們今生是沒有緣份了。希望你以後把我完全忘掉。我們的結合是完全不可能的,不會給你帶來幸福。我應該回家去,我的責任是在那裡。”他流著眼淚離開了她,結束了這段戀情。後來他才知道髮妻已於兩年前病故,父親沒及時告訴他,而這時張若蘭已屬於他人。第二年重返海濱,只餘下痛苦的回憶。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作者所寫的主要是人,是性格。他主要想用戀愛來表現一些人的性格。就如佩珠,她比前面的兩個人進步多了。不過,《電》和《雨》不同,和《霧》更有差別。《電》的頭緒很多,適合這個標題,的確像幾股電光接連地在空中閃耀。短篇小說《雷》只是一個不小的插曲。故事發生的時間在《雨》和《電》之間。因為《電》裡面的幾個人物如慧、敏、明、碧、影都曾在《雷》里出現過,我現在就把《雷》放在《電》的前面。

作者簡介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堯棠,字芾甘,身高1.68米,筆名佩竿、餘一、王文慧等。祖籍浙江嘉興,生於四川成都一個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師讀書。五四運動中接受民主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語專門學校(四川大學前身之一)攻讀英語,參加進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參與組織“均社”,進行反封建的宣傳活動。1922年《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發表《被虐者的哭聲》等新詩。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東南大學附中讀書,1925年夏畢業後,經常發表論文和譯文,宣傳無政府主義。1927年赴法國,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1929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後引起強烈反響。1928年冬回國,居上海,數年之間,著作頗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愛情三部曲”《霧》、《雨》、《電》。1931年在《時報》上連載著名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同年秋天東渡日本。次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學叢刊”、“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季月刊》,同年與魯迅等人先後聯名發表《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和《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抗日戰爭期間輾轉於上海、廣州、桂林、重慶,曾任《吶喊》周刊(後改名《烽火》)發行人、主編,擔任歷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別出版了長篇小說《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寫作了“抗戰三部曲”《火》。抗戰後期創作了中篇小說《憩園》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長篇小說《寒夜》。短篇小說以《神》、《鬼》為著名。抗戰勝利後主要從事翻譯、編輯和出版工作。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文聯常委。1950年擔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曾兩次赴朝鮮前線訪問,輯有《生活在英雄們中間》《保衛和平的人們》兩本散文通訊集。1960年當選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作協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殘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散文《隨想錄》。由他倡議,1985年建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他的著作被譯為多種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繼獲得義大利但丁國際榮譽獎法國榮譽勳章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譽院士稱號。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副主席。

作品評價

對社會有巨大影響的書籍也許在藝術上並非至善至美,但卻給人以勇氣與希望,巴金的作品是無愧於這種評價的。《愛情的三部曲》、《家》都看過,前者在學校時讀過,印象深刻極了,我覺得巴金非常真誠,書生氣十足,他的胸中燃燒著火焰,也傳給了別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