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名:心理們:50位大師的50本書作 者:(英)巴特勒-鮑登 ,陳佳寧,麻寧 譯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1-1
ISBN:9787500696704
開本:16開
定價:35.00元
編輯推薦
有時你會有些自卑嗎?有時你會突然感到孤獨嗎?面對困難時你是退縮還是前行?你了解真正的自己嗎?你內向嗎?內向有什麼不好,只要認清楚自己,就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如果,你並不打算成為一名心理學家,你只關心自己的內心世界是否安然、平靜,你並不追求功成名就,你只想要過有意義的生活,你並不奢望讓每個人都滿意,你只想做一個讓自己滿意的人……其實,你要的並不多,這本書可以幫你實現願望。內容簡介
我們正處於一個暢銷心理學寫作的嶄新的黃金時代,《心理們——50位大師的50本書》涵蓋了豐富的思想觀點:/真正的幸福究竟是什麼?
/本能的直覺是如何拯救生命的?
/如何更好地進行溝通和增強影響力的技巧和訣竅?
/成功關係建立背後的科學因素是什麼?
目錄
致謝前言
1.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類的本性》
2.加文·德·貝克爾,《恐懼的禮物》
3.艾瑞克·伯恩,《人們所玩的遊戲》
4.羅伯特·博爾頓,《人際交往的技巧》
5.愛德華·德·博諾,《橫向思考》
6.納山尼爾·布蘭登,《自尊心理學》
7.伊莎貝爾·布里格斯·梅爾斯,《不同的禮物》
8.勞安·布里曾丹,《女性的大腦》
9.大衛·D·伯恩斯,《感覺良好》
10.羅伯特·西奧迪尼,《影響力》
11.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創造力》
12.阿爾伯特·艾利斯和羅伯特·A·哈珀,《通往理性生活的指南》
13.史奈德·羅森,《催眠之聲伴隨你:關於米爾頓·艾瑞克森的教學故事》
14.艾瑞克·艾瑞克森,《青年路德》
15.漢斯·艾森克,《個性的不同層面》
16.蘇珊·佛沃德,《情感敲詐》
17.維克多·弗蘭克爾,《追尋生命的意義》
18.安娜·弗洛伊德,《自我及心理防衛機制》
19.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20.哈沃德.力口德納,《心智的結構》
21.丹尼爾·吉爾伯特,《撞上快樂》
22.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瞬間抉擇》
23.丹尼爾·戈爾曼,《情商》
24.約翰·M·戈特曼,《幸福婚姻七法則》
25.哈里·哈沃,《愛的本性》
26.托馬斯·A·哈里斯,《我很好——你很好》
27.艾瑞克·賀佛爾,《狂熱分子》
28.卡倫·霍妮,《我們內心的衝突》
29.威廉·詹姆斯,《心理學原理》
30.卡爾·榮格,《原型與集體無意識》
31.阿爾弗萊德·金賽,《女性性行為》
32.梅蘭妮·克萊因,《妒忌與感激》
33.R.D.萊因,《分裂的自我》
34.亞伯拉罕·馬斯洛,《人性能達到的境界》
35.斯坦利·米爾格蘭姆,《對權力的服從》
36.安妮·莫伊爾和大衛·傑塞爾,《腦內乾坤》
37.伊萬·彼得洛維奇·巴甫洛夫,《條件反射》
38.福律茲·培爾斯,《完形治療法》
39.吉恩-皮亞傑,《兒童的語言和思想》
40.史蒂芬·品克,《白紙一張》
41.v.s.拉瑪錢德朗,《尋找腦中幻影》
42.卡爾·羅傑斯,《論成為一個人》
43.奧立弗·薩克斯,《錯把太太當帽子的男人》
44.巴里·施瓦茨,《選擇的悖論》
45.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快樂》
46.加爾·希伊,《漂流者》
47.B.F.斯金納,《超越自由與尊嚴》
48.道格拉斯·史東,布魯斯·派頓,希拉·漢,《困難的交談:如何
討論最棘手的話題》
49.威廉·斯泰倫,《看得見的黑暗》
50.羅伯特·E·泰勒,《日常情緒的起源》
另50部經典心理學著作列表
本書著作標題按年份列表
試讀章節
1.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理解人類的本性》第1章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1902年,在維也納一個由猶太人組成的小團體,開始了每周三在一所公寓裡的會談,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醫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星期三社會”最終演變成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而學會的第一任主席,就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作為在當時維也納圈子裡第二重要的代表人物,以及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阿德勒從不將自己視為弗洛伊德的門徒。弗洛伊德是屬於那種令人印象深刻、充滿貴族氣息的人,他有著優越的家庭背景,受過良好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在維也納的時尚地區生活。而阿德勒卻只是一個普通的穀物商人的兒子,相貌平平,從小在郊區長大。當弗洛伊德以對古典世界的廣博知識和對古玩的收集而聞名時,阿德勒卻熱衷於研究如何使工人階級得到更好的健康條件和教育水平,以及如何為婦女們爭奪權利和利益。
這對好朋友眾所周知的分裂發生在1911年,此時的阿德勒已經越發地對弗洛伊德的觀點表示厭惡和不滿,因為弗洛伊德堅持認為所有心理學的問題都是由受到壓抑的性衝突所產生的。若干年前,阿德勒曾出版了一本書——《自卑與超越》,認為人們對於自己身體及其缺陷的看法是影響他們樹立生活中目標的主要因素。弗洛伊德認為,人類完全是由無意識所驅動的,但阿德勒使我們看到了作為社會性的生物,我們可以根據環境而自主地創造出一種生活的類型,去創造出我們所缺乏的東西。個體本能地是由個人的力量和一種出於我們身份的認知所驅動的,如果正常的話,我們也同樣在尋求適應社會的方式,並且為之變得更好而貢獻出力量。
年幼時期的自卑感
同弗洛伊德一樣,阿德勒也認為人類的心智是在其早期的童年階段就開始塑造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不斷地成熟起來。但不同的是,弗洛伊德集中於研究嬰兒階段的性問題,而阿德勒則對兒童是如何試圖在這個世界上增長力量這個問題更感興趣。當逐漸走進一個社會環境中,發現這個環境中的其他人看起來都似乎比自己要更加強壯、更加有力量時,每一個孩子都從最開始就試圖尋求答案:如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