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之神》

《微物之神》

《微物之神》,是由作者阿蘭達蒂·洛伊(Roy.A.)編撰的一部小說,於2009年11月1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4微物之神

這是一部讓人欲哭無淚小說。透過女性敏銳的心靈和孩童清澈的眼光,觀察南印度一個小村莊的宗教社會歷史,處處流露著深沉、古老的悲傷。然而,悲傷中卻不見一滴眼淚,因為喀拉拉的女人和孩子早已流幹了眼淚……生命中只剩下些許的蒼涼,無可奈何的嘲謔。她們嘲謔沉溺在種姓階級制度中妄自尊大的男人,也嘲謔她們自己,因為除了自我嘲謔,她們實在不能再做什麼……

作者簡介

阿蘭達蒂·洛伊(Arundhati Roy)阿蘭達蒂·洛伊(Arundhati Roy)

阿蘭達蒂·洛伊(Arundhati Roy) 印度英籍作家。
印度英籍的洛伊學的是建築,曾寫過兩本電影劇本。《微物之神》是她在三十七歲時所發表的的第一部小說創作,也是至今唯一的一部小說創作。一九九七年,洛伊初試啼聲即勇奪英國最具權威的文學大獎——“布克獎”(Booker Prize),震驚世界文壇。對於新人的獲獎,布克獎評審團主席比爾(Gillian Beer)教授表示:“我們(評審們)全都為這部動人的小說而著了迷。”獲獎之前,《微物之神》在一九九七年四月甫自英國出版時,便洛陽紙貴,一書難求;在美國出版後,也立刻躍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達數十周。本書已翻譯成四十餘種語言,在近三十個國家出版,總銷售量超過千萬冊。十多年來,洛伊的創作光芒可說得到了全球的矚目與肯定。

編輯推薦

洛伊以優美動人的筆觸,一層層揭開作品的神秘面紗;她對故事的靈巧閃避,令人目眩,討論情節對她將是一種冒犯。就像虔誠地建造神殿一般,《微物之神》以精緻、熱烈而動人的情節,建成了龐大的連鎖結構。一部真正有所追求的小說,應該創造出屬於它自己的語言,此書做到了這一點。 ——約翰·奧普戴克《紐約客》

本書充滿了神奇、神秘和哀傷,使人看到最後一頁時,會想要再重頭看一遍。於是,完美的故事又再度縈繞心頭。 ——《今日美國》

這是一個趣味盎然的故事,它以最深沉、最細微的個人情感所串成如史詩般的情節……有好多次,我必須停止閱讀因為我對其中的人物感到恐懼;有時,我又必須重讀一段或一頁,好讓自己能夠記得它的幽雅。 ——倫敦《每日快訊》

在大西洋兩岸,此書得到了許多應得的欣賞和讚揚……這確實稱得上是一部大師之作。 ——倫敦《觀察者報》

圖書目錄

1 天堂果菜醃製廠
2 帕帕奇的蛾
3 大人物是拉爾田,小人物是蒙巴提
4 阿布希拉什戲院
5 神的家鄉
6 科欽的袋鼠
7 益智練習簿
8 歡迎回家,我們的蘇菲默爾
9 皮萊太太、伊本太太、拉加哥帕蘭太太
10 船上的河水
11 微物之神
12 小長牙,克朱松邦
13 悲觀者和樂觀者
14 工作就是鬥爭
15 渡河
16 幾個小時後
17 科欽港火車站
18 歷史之屋
19 解救阿慕
20 生存的代價

書評

關於《微物之神》

日期:2006-08-04 作者:孫未 來源:文匯讀書周報
在這樣一個令人眩惑的夢境中,我忘記了我現實的生活,我化作了印度潮濕空氣中的一隻透明精靈,漂浮在洛伊文字的世界裡,神奇地輕巧轉身,看見一幕幕深邃的圖景。
走進這個世界時,只看見模糊的瘟氳顏色,在艷麗的紗麗和熱帶植物中,聞見親密的生命氣息,委婉而來。然後,洛伊感性的敘述忽然迷住了我,她奇異的筆觸,毫無章法地深入時間的每個瞬間,直接進入每個人最隱秘的細節與內心,一無障礙,如同魔法。
她是個女巫,她帶我們進入的這個龐大世界,炎熱而冷清,擁擠而孤單,暴躁卻安靜,昆蟲與植物瘋長,卻又死氣沉沉,死了的人仍然活著,活著的人卻已然死去。
她的敘述看上去有時候幾近荒誕,有如夢魘,就我看來卻比真實更真實,這就是世界,不僅僅是她的,是印度的,也同時是我們的。
《微物之神》讓我想起了少年時讀過的《百年孤獨》,很多表現和內涵本質性地相近。有趣的是,少年時的我,讀《百年孤獨》,迷惑於那個巨大而無序的世界,唯讀到表面的荒誕,每每當最深的那種感覺觸碰我的內心,我頗覺不快,這樣深重的絕望,我是寧願迴避的。現實是什麼,是一連串應該的名單,甚至包括愛,不應該的東西是應該被拒絕的,我們活在現實中,試圖論證實際的阡陌縱橫,實際上活得很虛無。
直到我也到了這個年紀,一個可以活著也可以死去的年紀,再讀到《微物之神》這樣似曾相識的作品,我覺得沒有比這個更真實的小說了,這也許正是一件糟糕透頂的事情。
我在這夢囈般的敘述中,深深地沉了下去,沉到了自己最深的記憶和感受中,我幾乎覺得我今天不必再睡覺了,這比夢本身更深入人心,更讓人肆意放縱。
洛伊創造的世界,像是一潭深而靜的水,在黑暗中悸動,閃爍如絲綢狂野,恰恰映照出這樣的命運真相,毫髮入微,真切蝕骨。我們生於斯,死於斯,最盛大最空洞的失望主宰一切,大多數時候我們如行屍走肉,任由命運的撥弄,從原地回到原地,徒勞掙扎,那些虛榮和偏見禍害著僅剩的溫暖,那些強烈的愛欲讓肉體變得痛苦扭曲,我們能夠抓住的,身邊小小的歡樂夢想,豐富動人,最後變做我們死去的理由。
死亡變得不怎么可怕了,至少在這本書里,死亡這樣輕描淡寫地出現,有如飛蛾掠過,那甚至變得詩意了,相對令人窒息沒有出路的現實而言。死者都安穩了,那么我們呢?
相對於死亡的並不驚人,是故事本身的驚心。洛伊扮演了命運,猝不及防地奪走了最珍貴的東西,謎底嗒然而破,解謎的不是懸念,是命運。相對於肆意的敘述,有這么從容的轉折和收束,結構柔軟靈巧,也真讓人懷疑,是身處命運的河流之上了。
可能我們都是這樣的一對異卵雙生子,一個外表無聲,內心躁狂混亂,流離於眾人的世界之外;一個帶著空茫的積極迎合,內心絕望而漠然,存在於這個殘酷遠勝每個人心靈經曆本身的世界上。
這也許是一本真正的小說,屬於靈魂的財寶。只是讀完以後,我們需要一些時間從夢中醒來,曬曬太陽,看看窗外的人來車往,確定我們仍然活著,並且似乎正將和這個機械化的世界一起永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