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嶺》

《廟嶺》

《廟嶺》是一本自傳體性質的小說,主要講述了大連市甘井子區廟嶺老孫家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人的故去,過去的往事就像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所說的那樣:“像煙一樣在空中消失了。”正是為了挽救、保存這個漸漸忘卻的遺產,作者動手寫了《廟嶺》。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廟嶺》講述了好多年前,在安家旺那個溝口就有座小廟。因此,該地得名廟嶺。以山為界,山前(山南面)叫廟嶺前;山後(山北面)叫廟嶺後。該廟究竟是誰建的,哪年建的,已無從考究,只是聽老人說過,小廟有兩間房,過去春天天旱時,曾有人上廟求過雨,廟裡無僧人,只有一戶王姓人家看守。據求雨活動推測,該廟有可能是關帝廟。傳說,關羽升天后主動申請司管人間風雨,為民賜福。人們自古順應西風雨,因之關帝廟一律建在村子的西頭。安家旺溝口,就在村子的西頭,估計該廟是老安家先人建的。過去的歷史對現代青年來說有無數的謎。那裡面包含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無數個經驗教訓和哲理。對現在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錄

一、闖關東
二、萬春農園
三、黑石礁水門町(西村)128番地別墅
四、不老街五號
五、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尾聲
孫家家譜
後記

前言

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人的故去,過去的往事就像俄國作家屠格涅夫所說的那樣:“像煙一樣在空中消失了。”
過去的歷史對現代青年來說有無數的謎。那裡面包含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無數個經驗教訓和哲理。對現在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正是為了挽救、保存這個遺產,我這個不是作家的人,克服一切困難,動筆寫出這本《廟嶺》……
精彩書摘
好多年前,在安家旺那個溝口就有座小廟。因此,該地得名廟嶺。以山為界,山前(山南面)叫廟嶺前;山後(山北面)叫廟嶺後。該廟究竟是誰建的,哪年建的,已無從考究,只是聽老人說過,小廟有兩間房,過去春天天旱時,曾有人上廟求過雨,廟裡無僧人,只有一戶王姓人家看守。據求雨活動推測,該廟有可能是關帝廟。傳說,關羽升天后主動申請司管人間風雨,為民賜福。人們自古順應西風雨,因之關帝廟一律建在村子的西頭。安家旺溝口,就在村子的西頭,估計該廟是老安家先人建的。
因年久失修,無人管理,好多年前廟就坍塌了。當時老孫家還很窮,不成氣候,無力出錢維修廟宇。後來老孫家發達起來,成了廟嶺首富時,那座小廟已經沒有了,所以施捨的錢都用到修凌水寺和其他的廟宇了。
在廟嶺再建家園,對孫萬枝、孫世安父子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他們都是莊稼好漢,對這種事一點也不打怵。搭起窩棚,拿起钁頭就上山開荒。農閒時,還到凌水河“大腦瓜”那邊去趕海、碰海、釣魚。一年後蓋起了草房。孫萬枝對老伴說:“我的身體越來越不行了,得給世安快點成個家。”其實,廟嶺村的人家看到這爺倆這么能幹,為人又這么厚道,早就想把姑娘嫁給世安。老孫家選了位好姑娘,世安就結婚了。
多少年後,孫萬枝老兩口去世了,墳埋在南嶺。孫世安生了四個兒子:孫永斌、孫永春、孫永清、孫永齡。這四個兒子,每家又生一兩個兒子:昌富、昌運、昌貴、昌家、昌興、昌田、昌遠……姑娘都嫁走了,所以沒有記載統計。老孫家人個個都是“抓家虎”,吃喝嫖賭之類的壞事,找不到他們,而拚命苦幹卻一個賽過一個。所以老孫家到昌字輩時,已是人財兩旺。
那時,廟嶺已有了一條老孫家街。這條街沿溝走向,最東邊是家廟,祭祀和接待客人用;接著東院子是孫永斌、孫昌運那份人的住宅;再下來就是中心住宅,是孫永斌的長子孫昌富的家;它西邊的住宅叫當央,再西邊就是西院子,這是孫永齡、孫昌遠後人的住宅。過了官道再向西叫西道,那是孫永齡、孫昌田的後人的家。道南叫前屋家,是孫永清、孫昌家、孫昌興的後人的房子。在南嶺還有份住宅,是孫永春、孫昌貴那份人的住宅。
這條街的房子都是清一色的大瓦房,黑漆大門,有著青瓦的門樓,銅門環,門前有對石獅子,花崗岩的台階。進大門有磚砌的屏風,右側是牲口圈,有大木槽子,牆根有排牲口糞的口。棚子內騾馬成群。左側是雞舍或豬圈及廁所。雞鴨成群、肥豬滿圈。再往裡走,有石道或磚道。兩側是東西廂房,各是三間或五間。前面是正房三間或五間。東廂房是下人和夥計住。西廂房是磨房和倉房,內有石磨和農具、糧食囤子。正房進門左右是兩個鍋台、風匣,正面是供養老祖宗的供桌。東西套間都有火炕。家具有炕琴、對箱、堂箱和春凳等。院子裡有牡丹和芍藥,正房供桌後有後門,可去後院。後院有桃果梨棗,還有柿子樹和桑樹。院內有條看家的狼犬,廁所和牲口棚上的平台有鴿子籠,一群群信鴿在天上飛翔。這些房都是由泥坯變青磚,由草房變為青瓦或紅瓦,由窗戶紙換上了玻璃。
西道那邊有座大石碾子,供全村人用。前屋家門前有條從東溝老於家那邊流過來的大河,靠南山根。水清澈透底,河裡還有鯽魚、沙蛄鱸……各種小魚蝦。婦人到這洗衣服、男人到這裡擔水。夏季夜裡這裡一片蛙聲。對面南山上,長著鬱鬱蔥蔥的柞樹、松樹,樹下一片黃花菜。這裡常有野雞、野兔、刺蝟、狐狸、獾子、蟒蛇,甚至狼、熊出現。各種鳥類不計其數。白雲間雄鷹在翱翔,山頂上經常有白頭大雕落在石棚上。這山是老孫家砍柴的山場。
每到過年時,這條街家家戶戶門上掛起大紅燈籠,門前放一根大木棍。這是給請來的神仙拴馬用的。各家門上貼鬥神和“福”字,貼掛貼、對子。牲口棚貼“騾馬興旺”,豬圈貼“肥豬滿圈”,雞窩貼“雞鴨成群”,倉房貼“五穀豐登、糧食滿囤”。灶上用糖瓜供著灶老爺,臘月二十三就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是“一家之主”。供桌上供養上老祖宗。就是大車也貼上了“車行千里路,人馬保平安”。小孩子穿上新衣、新鞋在院內或街上玩、放鞭炮,好不熱鬧。突然哪家老夥計用氈帽兜著一帽頭從街里買來的炒花生,手裡還拿著梨糕(糖葫蘆)出現時,孩子們就會一擁而上,沖了過去。
進了臘月,人們就開始準備過年吃的東西。掐上面帶大紅棗的年糕。撒苞米糕、蒸饅頭、包豆包、做豆腐、撈粉只、做粉條。特別是撒苞米糕工序很麻煩。先將苞米用水泡上一宿,然後用碾子將苞米的皮子和臍子掐掉。這得到西道村邊挨號等驢和碾子用。推完了碾子,得用簸箕將皮子和臍子掮出去,皮子和臍子只能餵豬。這樣得到的苞米麵是精品。把大鍋水燒開,火要旺。放上帘子和屜布,將精品苞米麵撒上一層,看它熟了,再撒第二層。這樣一層一層的撒,中間還撒上一層煮熟的小豆或豇豆。這種糕有十多厘米厚,做好後切開顫悠悠的,非常暄又有戧面的感覺,特別好吃。
過臘八吃八寶粥,過小年(臘月二十三)吃糖瓜,殺豬宰羊,殺雞宰鵝。那時經常有人趕著驢車從凌水河、“大腦瓜”海邊來,吆喝著賣魚。鱗刀魚,新鮮的鋥明瓦亮,真像刀一樣;大巴魚用手卡著它的頭拿起來,尾巴卻翹起來;白花花的小白票子,吹鼓筒(小針魚),大個的海蠣子,大家一窩蜂似的擁上前去往家買。
最後就是走油了。油炸各種麵食、魚肉、蘿蔔絲丸子等。特別是走滑魚(老闆魚)丸子。秋天把大個的滑魚(五六斤到十來斤)醃上、晾乾。走油時,把魚切成塊,裹上面芡油炸出來的滑魚丸子叫魚(余)福。當時的習俗,如果誰家過年沒炸滑魚丸子,就像沒殺豬一樣,這一年沒過好。
大年三十那天下午,老人在家裡包餃子,青年人穿上新衣服到祖墳上送燈、請神。晚上鋥亮的銅火鍋擺在炕桌上,全家飲酒吃年夜飯。過了午夜發紙、放鞭炮、吃餃子。兒孫輩從東院子開始挨家挨戶磕頭拜年,領壓歲錢。小孩擠不進去,只好趴門縫看。各家走完,天也好亮了。初二晚送神,收拾供桌。初三出閣的姑娘回娘家時,就看不見老祖宗了。正月十五吃元宵,掛花燈,踩高蹺,扭秧歌,又一番熱鬧。直到二月二吃了豬頭,龍抬頭了,這一年才算過去了。
這時的老孫家,各家都達到富農、小地主的水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當時是中日甲午戰爭前夕,中國的難民很多,山東來闖關東的人很多。很多要飯的來到廟嶺。老孫家不是給吃的打發走,就是留下做長工。老孫家有個規矩,長工和東家都吃同一鍋的大鍋飯,只是不在一起吃。東家在正房吃,長工夥計們在東廂房吃。後來孫文慶當家時,他要求家裡所有的人和長工、夥計們一樣,吃飯要有吃飯的樣,休息、睡覺要有休息、睡覺的樣,幹活更得像樣。他嘴裡經常講,要求大家:“食不言,寢不語。”老孫家各戶用過的長工很多,各地來的都有,山東人為多。東院子大爺爺孫文棟解放前還曾用過兩名琉球的長工。東家待他們很好,他們與東家相處得也很好。解放後,他倆曾回廟嶺看望東家,以表感恩。但遺憾的是,那時孫文棟已離開廟嶺,病故於四川了。
要說廟嶺真是個寶地,世外桃源。由於這裡山溝很閉塞,老孫家在這裡耕耘幾十年三四代人,躲過了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戰亂災害,家業順利地發展起來了。
歲月在時間的隧道里飛逝。轉眼間,老孫家在廟嶺安家已經近半個世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