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嶺

廟嶺

廟嶺鎮隸屬於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位於鄂州市西部,毗鄰華中重鎮武漢,有國土面積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8萬畝。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轄脈嶺、桐嶺、中份、廟嶺、長林朱、大雄、大葉、黃泥畈、紅蓮、吳力、棧咀、大屋、大廖、安城14個行政村,1個農場,143個自然村,198個村民小組,8342戶,27961人,是鄂州西部重要的農副產品和物資集散地,是重點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的園林集鎮。

地理環境

廟嶺地理位置優越,處於長江中游經濟帶金三角的中心。轄區內平疇依託岡巒,山丘環抱湖泊。東有金雞報曉的黃金山,北有流水潺潺的龍井泉,西有昭王之墓的龍井泉,南有風光如畫的紅蓮湖,相傳曾是吳王孫權休閒垂釣、闖王李自成卸甲飲馬的風水寶地,如今湖北第一家省級旅遊度假區“湖北紅蓮湖旅遊度假區”落戶於此。

經濟狀況

廟嶺鎮依據自身的特點,在經濟結構中充分發揮農業優勢,大借北山南水,資源富足的條件,建立了“水裡蓮、蟹、蛙,山上林、果、花,院內牛、羊、鴨”的三大特色經濟產業區。

第一、以紅蓮湖為中心建“十里水產特色養殖長廊”,新增養殖面積3000畝,年收入100萬元,實現了水產資源大鎮向水產經濟強鎮的跨越。

第二、以武黃高速、葛廟路為載體建“十里綠色長廊”,新增面積3000畝,建成林果花卉苗圃基地。

第三、以農戶家庭為依託,建了十個“畜禽養殖示範點”,新增出欄禽畜3萬頭(只)。

第四、以省直綠化基地為契機,植樹綠化1000畝,讓長山披綠裝。

第五、以勞務輸出為途徑,新增外出打工人員1000餘人,多收入500萬。

2005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6億元,年均增長8%,固定資產投入18000萬元,年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淨增600元,年均增長6%。

特色優勢

依託“四湖三區兩山一村”(紅蓮湖、梧桐湖、嚴家湖、扇子湖;紅蓮湖旅遊度假區、武黃高速廟嶺服務區、綠島海灣休閒區;龍泉山、黃金山;紅蓮新村),在“人”身上做文章,讓客人吃出“綠”味,穿出“土”味,住出“洋”味,游出“韻”味。通過旅遊休閒,讓遊客來得歡心,玩得開心,花得願心,走得舒心。

——吃出“綠”味。(1)發展特色水產品。廟嶺鎮水產資源豐富,養殖面積5萬畝,每年可提供大量肉質鮮嫩的螃蟹、武昌魚等特色產品。(2)發展精裝香麻油。廟嶺鎮盛產芝麻,全鎮現有土榨房8個,年產香麻油5萬公斤,油質上佳,千米之外余香猶存。將香麻油註冊上市,讓遊客吃得放心,買得歡心。(3)發展蔬菜瓜果。重點發展大棚蔬菜1000畝,為遊客提供反季節蔬菜,加快發展胡柚、草莓等時令水果。

——穿出“土”味。廟嶺人工織染土花布遠近聞名,純綿土花布可製成時裝、床單、枕套、香袋等,價廉物美,頗受城裡人青睞。計畫引進一個服裝廠,開發土花布服裝系列產品,讓遊客體味穿農家衣的快樂。

——住出“洋”味。紅蓮湖旅遊度假區五星級會所即將建成,日接待能力500人次,極大增強了對外接待的功能。綠島海灣休閒山莊計畫建成可日接待200人次的休閒別墅群。遊客可享受到同城市星級賓館一樣的居住條件。

——游出“韻”味。立足紅蓮湖開發,打造旅遊品牌,把紅蓮湖旅遊度假區建設成為華中地區最負盛名的集休閒、度假、娛樂、療養、商住於一體的多功能旅遊度假區。同時,大力開發各具特色的“農家樂”旅遊項目,將紅蓮新村建成農家風味一條街,讓遊客享受“吃農家飯、穿農家衣、住農家屋、摘農家果”的樂趣。

社會發展

全鎮有學校14所,其中國中1所,國小3所,有教職工302人,其中在職職工230人。通過“普九”達標,全鎮都實現了校校樓房化,並進行了綠化和美化,教學設備也得到了充實和提高。社會與政府投資100多萬元,實現了農村現代遠程教育,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手段。有鎮衛生院1所,各村都建有衛生室,基本解決了農民治病的問題。全鎮有文化活動中心3個,個體娛樂、休閒活動場所6處,有籃球場15個,文化體育活動開展十分活躍。全鎮有民辦幼稚園4個,為小孩學齡前教育提供了方便。有1所條件優越的福利院,80%的五保老人都得到了集體供養,少數不能住進福利院的,各村都做了妥善的安排。

集鎮建設

堅持用經營城鎮的理念,實施多元化的基礎設施投入機制。一是在投資200萬元興建政府辦公樓的同時,加大集鎮主要街道的路燈、花壇、下水道等配套設施建設,完成集貿市場改造工程,城鎮建設投資1800萬。二是向上級申報了葛店開發區至紅蓮湖供水線路工程,讓廟嶺人儘快能用上衛生水。三是完成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四是完成了葛湖路土方工程。五是廟嶺互通式立交橋已動工建設。與此同時,加大整治力度,最佳化集鎮環境,成立專班,治理“二亂”現象。實現花壇美化、路燈亮化、設計特色化。

交通條件

京珠高速、滬蓉高速、武漢外環在此交匯,對外可快捷地西連三峽,東接浦東、北上首都,南下廣州;樊(樊口)寺(武漢李貴寺)路、葛(葛店開發區)、湖(梁子湖區)呈十字狀貫穿全鎮東西南北,輔以硬化的村級公路,鎮內交通極為通暢。

招商項目

廟嶺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投資3000萬元的東方水泥廠已正式投產,投資500萬元綠潔紙業公司已投產、紅利編織袋廠擴大了規模。2006年又簽約了廣州恆大的旅遊房產項目,水上訓練中心的體育項目,湖北套用技術學校的教育項目。

歷史典故

很早以前,老廟嶺街東去百餘步,據說有一座古廟,建築壯麗,殿院別致,名叫“妙喜寺”,是隨舟漂泊至此的落魄男女修建的,多為女尼。
到了晉代,道教理學家葛洪遊歷到葛店,穿“蘆海”,過泥潭,專來“妙喜寺”遊覽,大仙參拜了神佛,觀看了殿院壯景之後,來到寺院旁的嶺崗上(現廟嶺街),興致勃勃地說:“此嶺北枕神山(指白滸山),南引神塘(指紅蓮湖),神山神水,並美齊名,妙嶺妙嶺!”。
隨後說:“天下大亂,此地平安!天下大旱,糧豐萬擔。”回到寺中,師太擺上香案,拿出文房四寶,又招來全寺眾尼跪在大殿上,求葛洪留下“天下大亂,此地平安;天下大旱,糧豐萬擔”的墨寶。在落款時,葛洪思量片刻,隨筆寫下“於妙嶺葛洪書”。於是便有了“妙嶺的地名。
自此,“妙喜寺”的香火更旺了,外地捕魚者都紛紛至紅蓮湖來捕魚,後又引來很多到此求生的拓荒者。“妙喜寺”方圓數十里的荒湖從此變得熱鬧起來。他們在這裡從事撈漁撈蝦和開荒種田。昔日的泥潭變成了大大小小的塘和堰,昔日的“蘆海”變成了一片肥沃的良田。後來,矗立在碧波綠洲中的“妙喜寺”在一次戰亂中被毀。
不知哪一年,有馬姓數家和葉、田、趙各一家,在妙嶺上開起店做生意。一天,馬姓一老者,親自書寫了“廟嶺第一攤點”的招牌掛在自己的店前。人們無不讚譽:依“妙喜寺”古廟的“廟”字名嶺,既沒有遺忘葛洪的命名,又記載了“妙喜寺”這一古廟的原址,真是一字記下千年史。從此,廟嶺的名字就一直流傳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