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更多外文片名:ParisIsOurs
影片類型:懸疑
片長:Argentina:140min/Canada:141min/USA:120min
混音:單聲道
攝製格式:35mm
洗印格式:35mm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LesFilmsduCarrosse[法國]
AjymFilms[法國]
發行公司:
NeueFilmkunstWalterKirchner[德國](1967)(WestGermany)(theatrical)
MerlynFilms(1962)(USA)(subtitled)
上映日期
美國1962年11月5日......(紐約)
西德1966年6月5日......(電視首播)
演職員表
導演
雅克·里維特JacquesRivette
編劇
讓·格魯沃爾JeanGruault
雅克·里維特JacquesRivette
演員
克勞德·夏布洛爾ClaudeChabrol....Manatparty
雅克·德米JacquesDemy
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Godard....Maninsidewalkcafe
BettySchneider....AnneGoupil
GianiEsposito....GerardLenz
FrancoisePrévost....TerryYordan
DanielCrohem....PhilipKaufman
FrancoisMaistre....PierreGoupil
PaulBisciglia....Paul
讓-克勞德·布里亞利Jean-ClaudeBrialy....Jean-Marc
Jean-PierreDelage
TeresaGracia
BrigitteJuslin
NoelleLeiris
MoniqueLePorrier
讓·馬丁JeanMartin
HenriPoirier
MalkaRibowska
Jean-MarieRobain....DeGeorges
LouisonRoblin
AndréThorentAnneZamire
製作人
克勞德·夏布洛爾ClaudeChabrol....co-producer
RolandNonin....producer
劇情簡介
故事從一名音樂家胡安自殺作為開端,他的朋友在聚會上談論他,人們猜測他自殺的原因,但誰也不確定,這群人當中有他冷艷的女兒特麗、劇場導演傑拉爾、自我流放的虛無主義者菲利普、遊戲人生的皮埃爾以及他的妹妹——單純的女孩,安妮。特麗與三名男子皆有一手,他們之間的關係複雜。特麗流轉在三人之間,她從不說真話,慣於將心底話深藏,掩埋在世故的交際手腕之下。胡安死後,他的創作磁帶也隨著失蹤,傑拉爾覺得她知道磁帶的下落。菲利普告訴安妮說,胡安的死並不尋常,事有蹊蹺,特麗守著這秘密,而傑拉爾也將遭遇不測。
安妮企圖尋找出真相,她希望明白人們究竟隱瞞了什麼——事件背後的存在。她納悶,包裹在人們習慣於相互隱瞞、偽裝和表演的關係表象之內的那一層真實是什麼模樣?她要掀開這疑團,然而隨著她探索、接近真實的過程,她似乎愈來愈了解人們的內心,卻也同時更迷失,仿佛被捲入紊亂揣流的中心。
故事梗概
1957年巴黎文學女青年安妮在哥哥皮埃爾的引薦下來到他朋友的一個聚會。聚會上的賓客包括有逃避邁卡錫主義的美國流亡分子菲利普·考夫曼,一名帶著神秘女子特里的戲劇導演傑拉爾·朗茲。聚會上的話題有關他們的朋友胡安的自殺事件,他是西班牙激進主義分子,最近剛和特里分手。菲利普警告安妮傑拉爾很快也會像胡安那樣遭遇不測。而缺乏資金支持的傑拉爾卻正在努力排演莎士比亞戲劇“伯里克利”。安妮在劇中出演角色幫助傑拉爾,...
獲獎記錄
獲英國電影學院獎薩瑟蘭郡獎(1962)
影片點評
影片名為《巴黎屬於我們》,但里維特隨即在片頭又引用了佩吉的話來反駁片名:巴黎不屬於任何人。在本片中巴黎的歸屬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曖昧的命題,一如片中其他抽象、矛盾甚至荒謬的命題。片中的巴黎不是人們想像中花團錦簇的浪漫之都,些許破舊,些許荒涼,人走在大街上,空蕩蕩地,就象午間的夢境一般恍惚而又真實。
影片一開始安妮的鄰居女孩就神經質地告訴她,胡安死了,安妮的哥哥皮埃爾也死了,以後還有更多的人將死於一個恐怖的政治陰謀之中。就在安妮去廚房給她倒水的功夫,她奇蹟般地恢復了平靜,友好與安妮道別。隨即,安妮在約好的路邊咖啡館見到平安無事的皮埃爾,他們參加了某個私人聚會,閒聊中說到西班人胡安的離奇自殺與他留下的一盤錄音磁帶。強烈的好奇心最終讓安妮捲入了這樁政治陰謀論中,她苦苦追尋胡安的死因與磁帶的下落。
通過安妮對真相的深入追尋,影片由表及內地描繪了1957年在巴黎某些生活圈內人們的生存狀況,特別是他們對這動盪不安的世界充滿疑慮與恐懼的心理狀態。安妮真正接觸到陰謀論的是在那個氛圍詭異的私人聚會上,片中所有的主要人物悉數登場:被麥卡錫主義迫害的美國流亡作家菲利普·考夫曼,戲劇導演傑拉爾·朗茲,還有神秘女子特里。這三人一相見就發生戲劇性的場面,考夫曼因言詞過激遭主人驅逐,在走廊上遇到特里與朗茲結伴而來,揚手就給她一巴掌,朗茲欲上前與他理論,卻被特里勸阻,暗示兩人早就存在不尋常的關係。正是考夫曼竭力向安妮兜售他的政治陰謀論,告訴安妮下一個受害者即是朗茲。於是,單純善良的安妮又增加了一份責任:保護茲朗,不讓他成為第二個胡安。
影片將較大的篇幅放在安妮與朗茲的交往上,朗茲是一位執著的戲劇導演,由於資金缺乏,沒有固定的排演場地,他只能與演員們在巴黎到處流浪。他們排演的是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伯里克利》,眾所周知,伯里克利是著名的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家,他在古希臘推行民主政治,使得雅典的民主政體日益完備。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二千多年後在號稱高度民主與法治的資本主義的法國,人們卻在子虛烏有的政治陰謀論的陰影下惶惶不可終日。朗茲在排演過程遇到許多困難,安妮為了幫助他,也在劇中扮演角色。同時她還要遍訪胡安生前接觸過的各類人物,試圖從中發現政治陰謀的蛛絲馬跡。朗茲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他被某家劇院正式招聘,他將指導專業演員來排演莎士比亞的戲劇。他滿懷愧疚地向安妮要回了劇本,但隨後他又放棄了劇院的工作轉向追求安妮。他給留下最後通諜的紙條,聲稱不在指定的時間答應他便自殺。錯過了時間的安妮滿世界找他,準備不顧一切挽救他的生命,卻發現他與女演員在街上擁吻,強烈嫉妒心讓她拒絕了朗茲,扭頭離開,誰知不久朗茲真的離開人世。
繼朗茲而去的是皮埃爾,兩人的死因同樣是謎,考夫曼與特里聲稱朗茲可能是自殺也可能是謀殺(被逼迫自殺),而皮埃爾的被殺卻只出現在安妮的想像中,兇手正是特里!通常對影片的解釋是政治陰謀並不存在,只是考夫曼寫作失敗尋找的藉口,一個妄想症病人的幻覺,準確地說是迫害妄想症病人散布的謠言。這從考夫曼神經質的言行似乎證實了這一點,還有他房間裡張貼的大量漫畫:千篇一律張著嘴的恐怖頭像也暗示了他的精神狀態。他還送給安妮一張,仿佛同時他將虛構的政治陰謀論傳染給了安妮。但是,如果所有人對這個所謂世界性的政治陰謀都深信不疑,那決不是考夫曼個人的病症所能解釋的。影片所要反映的應該是一個時代的特徵:冷戰時期經過長期的政治對峙,由於精神高度緊張,在西方世界產生一種猜忌、恐懼還有深度懷疑的社會情緒。不僅是針對另一個敵對的世界,也是對西方世界內部極端勢力瘋狂行為的疑慮。在考夫曼的周圍生活著來自世界各地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士,風聲鶴唳弓杯蛇影的灰色情緒如影隨形,所以他因個人原因而散布的政治陰謀論才有這么廣泛的市場。當一個人對世界缺乏足夠的信任,恐懼與不安就自然隨之面來,而當足夠的人對世界缺乏了信心,就應該深刻檢討一下:到底是人出了問題,還是這個世界出了問題?有趣的是片中還穿插眾人觀看弗里茨·朗格的默片《大都市》的片斷:巴別塔的建造。巴別塔的典故在西方可以說家喻戶曉,其在片中的反諷意味可以說不言而喻。電影作為一種最通俗的藝術形式往往微妙而直觀地表現社會思潮的變遷,影片描述的是1957年的巴黎社會(西方社會的縮影),里維特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才完成影片的全部製作,正好為六、七十年代西方世界風起雲湧的政治運動作了絕妙的註腳。
之所選用安妮作為主角,我想那是因為涉世未深的學生總是對世界充滿熱情,總是喜歡挺身而出,總是喜歡追根究底,想方設法要揭示所謂的真相。然而世界卻不總是清晰可辨的,有時可能就象影片的敘述一樣曖昧模糊。直到最後,影片是還沒有給安妮一個明確的交代:比如朗茲的死因、皮埃爾的失蹤、特里的身份,還有胡安究竟為何自殺,他的錄音磁帶為何會在特里手上,最後特里又為何會與考夫曼一起離開?留下她若有所思地看著雲霧瀰漫的世界,不遠處平靜的湖面飛起三三兩兩的鳥類,或許這世界她無論如何努力地去看還是無法看透。
導演簡介
雅克·里維特JacquesRivette
男,生於1928年3月1日,法國
星座:雙魚座
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跟戈達爾一起被認為最具實驗性。以電影理論起家,曾經是影評人。作品融和紀錄片、故事片和即興創作的元素,敘事反常規,偏冗長。事業長達60多年。
主演介紹
克勞德·夏布洛爾ClaudeChabrol
男,生於1930年6月24日,法國巴黎
逝世於2010年9月12日(法國巴黎)
星座:巨蟹座
法國導演,新浪潮電影運動的奠基人之一,高產,作品大膽,尤其擅長懸念片,風格冷峻,如同上帝冷眼旁觀人類的瑕疵。主題圍繞著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和原始情慾的衝突,使得他的作品游移於藝術片和商業片之間。初出道時曾在20世紀福克斯的法國分公司工作,後為《電影筆記》撰寫影評,曾與侯麥一起創作了一部關於希區柯克的著作,影響深遠。他用其第一個妻子繼承來的錢於1957年第一次導演的《漂亮的賽爾日》就獲得了兩項最佳導演獎。第二部《表兄弟》獲得了柏林影展金熊獎,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其他代表作品有《屠夫》、《春光破碎》、《無辜的兇手》等。與法國女星伊莎貝爾·於佩爾合作頻繁,計有《維奧萊特·諾齊埃爾》、《女人韻事》、《包法利夫人》、《冷酷祭典》、《亡情朱古力》、《權力的迷醉》等等,兩人的合作是影史上一段佳話。
年過七旬的夏布洛爾絲毫沒有停止對電影的熱愛,近年他又陸續推出《雙面嬌娃》(2007)和《貝拉米》(2009),堪稱老驥伏櫪。2010年9月12日,夏布洛爾在法國巴黎去世,享年80歲。
雅克·德米JacquesDemy
男,生於1931年6月5日,法國羅亞爾河區
逝世於1990年10月27日(法國巴黎,腦出血)
星座:雙子座
法國導演。1931年6月5日生於法國Pont-Chateau。在南特學藝術和在巴黎學電影之後,他於1952年成為動畫導演PaulGrimault的助手,1954年是德米稱為紀錄片導演GeorgesRouquier的助手。1956年,他執導了第一部短片,1960年,以劇情長片處女作《蘿拉》(Lola)一鳴驚人。這部影片是他嚮導演MaxOphuls致敬的作品,MaxOphuls曾拍攝了名作《LolaMontes》。
他的夫人是有法國“新浪潮老祖母”之稱的阿涅斯·瓦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