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編劇:
山姆·夏普德Sam Shepard .....(written by)
L.M. Kit Carson .....(adaptation)
主演:
哈利·戴恩·斯坦通Harry Dean Stanton .....Travis Henderson
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 Kinski .....Jane Henderson
迪恩·斯托克維爾Dean Stockwell .....Walt Henderson
劇情介紹
Travis在德州的沙漠里獨自行走了好幾年,當他回到文明的世界時起初他拒絕說話,即使最關心他的弟弟Walt一再追問,他也三緘其口,不肯透露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他們沉默著繼續從德州到洛杉磯的旅程,車子駛過沙漠。突然Travis講了一句“巴黎,德州”,那是德州中部的一處荒蕪之地,他父母第一次做愛的地方,也應該是他開始的地方。Travis說。他們回到Walt家以後,Travis漸漸適應文明的生活,也漸漸學會和兒子Hunter相處。但是他始終不肯透露他和妻子Jane發生了什麼事。
從Walt的妻子Ann的口中,Travis得知Jane的下落,於是帶兒子開車前往德州,在一家銀行門口等待妻子。Jane出現又走了,Travis跟蹤她到一棟老舊的建築前。他來到一個小房間,牆壁是半透明的可以看到對面,但是對面看不過來。他的妻子在這裡從事色情行業。Travis將過去的事娓娓道來,終於讓妻子認出是自己:Jane一心想要離開,他則因妒嫉把妻兒鎖在車庫。半夜醒來發現家裡失火,趕忙去車庫看,但他們已經走了。這時他心中一片空白,只是漫無目的地跑著,跑著,跑出文明的疆界。
Travis告訴妻子兒子旅館的住址,讓她們母子團聚,自己則悄悄地走了。
關於影片
《德克薩斯,巴黎》是一部由歐洲人的視角來拍攝美國人的生活的影片。從旁觀者的身份來觀望發生在鄰國美國這塊熱土上的故事,頗具深意。身為德國新電影導演之一,溫德斯常被定位為存在主義者,他的作品融合了好萊塢形式及類型,主要呈現孤獨、優柔寡斷、不安的意識及探究二次大戰後德國人對其生活中無法抹滅的美國文化的矛盾、衝擊情結。他曾表示:“我的電影就如同現在潛藏於德國的美國化現象。”一般來說,歐洲人都具有強烈的歐洲潛意識,所以沒有任何一位導演像他一樣,呈現出如此豐富、醉心於美國勢力的表征。
《德克薩斯,巴黎》從敘事風格來看,它繼承了文德斯在《公路之王》中寧靜而近乎抒情的筆調,我們可以看到小津安二郎的電影語言被文德斯運用的張弛有力,舒緩、內斂和幾乎杜絕使用蒙太奇剪輯成為文德斯公路電影的鮮明標記。現代人遊走和不斷遷徙在文德斯的鏡頭下呈現出一種荒蕪冷漠的狀態,汽車與公路這兩種冰冷的“機器”成了隔離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絕緣體,遷徙、迷航與旅行成為不絕於耳的嗡鳴,這便是文德斯的標籤。
影片從感情宣洩和主題設定來看,文德斯採用欲擒故縱的手法將影片從人物內心世界的覺醒拉到人物內心世界的再度沉淪,他通過兄弟之情、父子之情以及夫妻之情將本片的三個層次天衣無縫的彌合起來,最後在悲鬱和內省的氣氛中突出一種塵世的無奈,生活中不可理喻的孤獨感以及人與人之間無法逾越的隔膜感都是人們難以逃避的現實世界。在這樣的世界,疏離、逃往、流浪和漂泊成為人類永恆的主題,不管過程如何,人類世界好似陷入循環和輪迴的怪圈,它的起點是流浪終點也是流浪。
本片以憂傷的筆觸,刻畫出一個傷痕累累的文明世界,以及在這個世界中飄來盪去的孤獨的靈魂。著名影星娜塔莎·金斯基在影片中戲分不多,但她憂傷、絕望的眼神無疑給觀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這種眼神也恰如其分地映襯了本片的主題。攝影師羅比·穆勒將藍天黃沙的荒漠空間拍出映象魅力,對本片的氣氛營造有很大貢獻。本片無論從導演、編劇、攝影還是表演都十分出色,幾乎無懈可擊。影片獲得了包括BAFTA、巴伐利亞、坎城、愷撒等國際電影節大獎,獎項主要集中在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影片上,總計14項大獎和5項金秋獎提名,足見其實力。
關於導演
1945年出生於德國杜塞道夫的維姆·文德斯在世界影壇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代表性。他曾憑藉自己獨具魅力的作品多次榮獲坎城、柏林、威尼斯等國際一流電影節的大獎,與法斯賓德、施隆多夫和赫爾措格並稱為“德國新電影四傑”,是20世紀70年代“新德國電影運動”(New German Cinema)的代表人物之一。
更為難得的是時至今日,文德斯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雖然身為德國人,文德斯對公路電影和美國西部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卻特別著迷。維姆·文德斯在美國拍攝的作品,既具藝術電影的個人風格,在劇情上亦具曲折懸疑的吸引力。他的作品幾乎都是公路電影,而且甚至把自己的製片公司命名為“Road movie production”,對公路電影的執著可見一般。
幕後花絮
·作曲者雷·寇德把布魯斯吉他手布朗德·維力爾·詹森1927年的曲子“黑色屬於夜晚”重新編曲,成為了電影《德州巴黎》聲音部分的主題曲。·這是一部以發掘一個人過去為主題的公路電影。文德斯對公路的喜愛,使得《德州巴黎》花了很大一部分在描繪沿途的景觀,原本他想要拍一部從阿拉斯加縱貫北美洲到德州的電影。不過他的編劇告訴他“你可以在德州發現美國全部”。而事後他同意這點。他在拍攝本片時也用相機捕捉了美國西部的風貌,而有攝影集問世。
穿幫鏡頭
·連續性:亨特在San Bernadino給沃特和安妮打電話,他使用的應該是一部對方付費電話。(可以看到崔維斯在簡單地教他如何使用這種電話)。然而,當畫面切回到家中回復電話的沃特時,他同時線上與亨特對話,但始終沒有提到他是否需要為這個電話付費。
·事實錯誤:片尾字幕有一個拼寫錯誤,導演助理Assistant Director被拼寫成了Assistant Diretor。
·角色造成的錯誤(有可能是影片製作者有意的):Terlingua小鎮在德克薩斯州的西部,而不是沃特在電影開始說的南部。
影片評價
特拉維斯一出現,就不帶有一絲塵世的味道,他無神的眼睛,瘦削的臉頰,只有軀體,沒有靈魂,萬念俱灰的一個人。他所處的地方,是荒漠,文德斯在那塊花花世界找到了這么一個地點,安置他的主人公。在荒漠裡,荒無人煙,他從這裡開始,他尋找,他不過是想結束。
這樣一個開頭,就足夠悲涼,沒想到是一個很溫暖的故事。從來找特拉維斯的弟弟沃特找到他開始,我們看到的故事,就是一個已經放棄了自己的人,卻有別人不曾放棄他,而他也有了一點點信心,繼續他的旅程。
所以這個故事,是一個關於愛和溫暖的故事。
這電影很多年前就聞大名,還以為是豐富鬧熱的,講到尋找妻子,也許會有兩個人不堪回首的過去,爭吵、廝打。
不,沒有,所有的一切,都以一種近乎沉默的方式表現著。
那一塊年輕的土地,喧囂一向是它的代名詞,可這部電影,以寧靜表現一切。寧靜的沙漠,輕言細語的談話,兄弟之間,父子之間,特拉維斯和弟媳之間,都是那么彬彬有禮,充滿了溫情,甚至與妻子簡的重逢,也是在一個特殊的場景下,話聊室,簡看不到特拉維斯,特拉維斯還是背對著她,講出了心裡的話,與悔恨。
非常安靜的這種狀態,我們叫它理智。當情感過剩的時候,人們會變了樣子,愛就成了恨,一步之遙。
這個故事裡有很多愛,很多正常的,弟弟沃特,一直遷就他,照顧他,直到他恢復神智,滿足他所有任性的要求。兒子亨特,從陌生到接納他,跟著他上路,去找媽媽。還有總是悄悄地關心他的弟媳,用溫暖的笑容與親切的話語,令他有家的感覺。
當我們第一眼看到他的時候,只覺得他這么不討人喜歡,他陰冷的眼神,呆滯的表情,一臉的滄桑無奈,沒想到後來,其實他擁有很多,幾乎他算得上是個幸福的人。除了他自己解不開的心結。
那時候情感過剩,愛不正常。在話聊室里,他背對著簡,講出了自己心裡的過去,太相愛了,於是不捨離開,因愛生妒,於是打罵,簡在生了亨特後,只想逃走,看什麼都不順眼,於是他綁住她。在冰冷的夜裡,他綁她在爐子旁,自己呼呼大睡。直到一場火災,一切都結束了。簡帶走了亨特。
這是這個所有溫暖的故事裡最慘烈的一幕,沒有任何的情節回放,只有小房間裡,拿著話筒的輕聲講述,特拉維斯,黑暗裡臉頰上閃著淚。簡,也開始哭了。
甚至不是抱頭痛哭,因為是兩個相對卻不相通的小房間,所以他們的接觸僅止於話筒。
如此平靜克制的處理了一段曾經激烈的令他們只想毀滅的感情。
沒有理智的情感,幾近暈厥。燃燒過,只有灰燼殘留。唯祭奠彼時無知。
在沉默與無聲的淚水中,體會所有的驚心動魄於高音處的戛然而止。於無聲處聽驚雷。
為何文德斯在那塊熱鬧的土地上找到了那裡,德克薩斯的巴黎,浪漫的地名,沒有浪漫的故事,有的是人面對荒蕪時,同樣的荒蕪,而這種時候,是新生還是毀滅?
因為愛人離去,而一個人在荒漠裡,躑躅5年。這是一個淒涼的愛的故事。他終於找到愛人,卻又獨自上路。在人與荒漠之間,他選擇後者。
回來吧,特拉維斯,回來吧。不知道剛見到他的沃特,是不是這樣叫喚他過。魂兮歸來。與沙漠在一起的自在,靈魂給了它吧。忘了為何要來。不是感情失敗么。父母在這裡孕育我。他對沃特說。他回歸荒漠,回歸本原。傷害,那時還未發生。
張愛玲說過從塵埃里開出花來的話,對於一個喜歡荒涼、喜歡獨處,喜歡路上的新鮮多過人群的嬉鬧的人來說,荒漠裡的花不止一朵。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的樂趣,終於與多年前的臆想大相逕庭,它不是關於凜冽的愛,沒有那么妖嬈多姿,卻是關於一個人的內心的旅行,一直在路上,有了從未有過的寧靜。那清涼婉轉的吉它聲,撥響的是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