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上的騎兵》

《屋頂上的騎兵》

電影《屋頂上的騎兵》,由法國作家吉歐諾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反映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義大利革命青年安傑羅在發國南部普羅旺斯一段傳奇般的經歷。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屋頂上的騎兵》 《屋頂上的騎兵》

19世紀中葉的歐洲大陸,大革命風暴來臨的前夕,義大利在奧匈帝國的統治下,年輕的愛國志士、騎兵上校安傑羅在奧地利秘密警察的追捕下,一路逃到法國,正遇上法國的好幾個城市遭受霍亂的肆虐;寶琳娜隻身一人滯留在瘟疫區的一間閣樓里,此時,安傑羅從天而降——他渾身濕透,狼狽不堪,而她,穿著一身極為古典繁複的白衣裙,一手托著一個燭台,在燭光的映襯下,美麗非凡,令他驚為天人。這樣一場相遇,注定了他們的故事成為後世無與倫比的傳奇。

她要去找尋自己的丈夫,而他堅持一路護送。他們騎著馬在平原上賓士,衝過重重關卡,越過層層阻礙,在最絕望無助的時候,在她幾乎失去了勇氣和信心的時候,他始終陪伴在她的身邊,保護她,安慰她,一份熱烈、執著又克制的感情, 一種堅定、美麗、不朽的情懷。終於,他把她安然無恙地送回她丈夫的身邊。故事頓然中止,沒有以後,從此天各一方,在各自不同的世界裡沿著不同的軌跡生活。愛上彼此就像是上個世紀的事情,只是,他們都明白,在彼此的心裡,永遠有一個角落屬於對方。

關於影片

《屋頂上的騎兵》 《屋頂上的騎兵》
在我看來,優秀的法國電影完全超越時空而存在。 《死亡詩社》是我非常喜愛的一部篇子,但它卻是停留在那個時代的東西,感人肺腑,但總是那個時代的東西。《屋頂上的騎兵》則可以鑲嵌進任何一個時代。
死亡的陰影擴散著圈起來,讓人窒息。令人作嘔的遍野橫屍。孤獨地行走期間,由徹底的恐懼而生勇氣,良心始終在那裡微笑。習慣了狂亂扭動的身軀和噴射 火焰的雙手,在怯懦而冷酷無情的民眾間掙扎著生還。直到他穿過地獄的邊緣,來到她的光明里。其後,又是慢慢長夜。
他是完美的,他的背後更有一個完美的革命女性。完全可以感覺到她所轉移並灌注在他身上的全部的愛與激情。他是革命的,整個片中都有這層暗影,卻幾乎沒有亮過。然而你不知道他對革命的激情究竟熱切到何種程度,因為他果斷而奇特,對屋頂下的女子的關懷仿佛將革命拋得很遠。然而革命是最終的,只是道路選擇的問題。
你可以感覺到屋頂下年輕心靈的誠實、倔強、叛逆與忠貞。獨立而無懈可擊。她的背後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因為無論他是比她大了40歲,還是他的革命本性、朋友的忠誠,或是他在窗後的痛苦思考,她的一句話比這一切都有力:“因為你從來沒有愛過一個人!”她用鞭子抽打年輕的 騎士
直到死亡開始向她靠近,他才暴露自己的精神的激烈與恐懼。兩個堅忍的靈魂最後的牽手。
還有那隻馴順的貓,她沒有看見她最後的希望在人群中消失,她將永遠孤獨地棲居在寂寞的 屋檐上。

劇情詳解

《屋頂上的騎兵》 《屋頂上的騎兵》
電影《屋頂上的騎兵》,由法國作家 吉歐諾的同名 小說改編的影片,反映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義大利革命青年安傑羅在發國南部普羅旺斯一段傳奇般的經歷。
一名年輕的義大利騎兵來到法國,一路潛逃至一處民宅,裡面住著一位美麗佳人寶琳娜,一段感情由此產生,他要用一生的時間、靜默和堅貞去愛上面前這個女孩......
 1832年夏夜,正在普羅旺斯小城阿克蘇從事革命活動的安傑羅被同伴出賣, 遭到奧地利人追殺, 倉皇出逃。一路上, 安傑羅奮力搏殺, 殺開一條血路。
還有更為可怕的死亡威脅:霍亂在普羅旺斯蔓延開來,瀕臨死亡的人們在掙扎、在呼號;很多村莊已人跡滅絕,黑鴉、餓狗在農舍里進進出出,駐留在面目猙獰的屍體上撕扯著;隨處可以嗅到死亡的氣息......
殘酷的環境讓安傑羅更為堅毅果敢;義大利紳士與 騎士使命感使他在亡命途中依然扶老攜幼,救死扶傷。
在普羅旺斯大集鎮曼羅斯克,受瘟疫、死亡折磨而失去理智的居民追殺所有的陌生人;安傑羅與追殺他的奧地利人概莫例外。他不得不在屋頂上棲身, 與一隻無家可歸的貓為伴。
即便如此,無論是寫 給母親的信,還是和他的貓"朋友"在屋頂上喃喃自白,安傑羅最牽掛的還是他的祖國、他的同伴與他的革命,銘記於心的是母親自幼嚴厲的教誨......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 亞平寧半島湧現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為了自己的國家的獨立與自由,與統治者英勇抗爭,他們忍辱負重、意志堅強、捨生忘死......
"不管我活著,
還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隻牛虻,
快樂地飛來飛去"
伏契克筆下的牛虻,是熟知的人物之一:他從懦弱青年成長為飽經憂患的愛國志士,為了革命理想隱姓埋名;他在刑場上面露微笑,恣意嘲弄儈子手;他捨棄了親情與愛情,他的訣別信讓青梅竹馬的女友悲慟欲絕......
安傑羅身上,能見到時代英雄的縮影。
在曼羅斯克,安傑羅有幸遇上了少婦寶琳娜,在那裡惟有寶琳娜面對死亡,氣定神閒;並毫不猶豫地收留了這個衣衫襤褸的陌生男子;知遇之恩使紳士與淑女的邂逅成就為一段亂世情緣......
當寶琳娜與安傑羅再次在逃難中相遇,攜手衝破的士兵們的路障,在普羅旺斯廣闊的土地上馳騁的時候,一切都變得心曠神怡起來:死亡的氣息漸漸消退, 大自然張開了雙臂擁抱著他們:
湛藍的天空,青青的草地,莽莽原野;普羅旺斯特有的橡樹,迎風綻放的薰衣草,松樹、法國梧桐......悠久歷史的古堡......夜裡,還能隱隱約約聽到 莫扎特德國舞曲......一切如同兩人怡然踏上了 普羅旺斯浪漫的旅程。

上映日期

《屋頂上的騎兵》國家或地區 上映日期
法國 1995年09月20日 1995 
美國 1995年10月06日 1995 
波蘭 1995年11月24日 1995 
英國 1996年01月05日 1996 
德國 1996年01月18日 1996 
瑞典 1996年02月23日 1996 
中國 台灣 1996年05月25日 1996 
香港 1996年08月29日 1996 
阿根廷 1996年09月12日 1996 
丹麥 1996年09月27日 1996 
葡萄牙 1997年01月10日 1997 
西班牙 1998年01月15日 1998 

關於導演

本片由法國著名導演讓-保爾·拉佩諾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這位導演的前一部影片《大鼻子情聖》曾經取得巨大成功。本片攝影師完美呈現了法國南部的山光水色,成功地把文學原著的詩意影像化。
本片由法國著名女影星朱麗葉·比諾什主演;男主角奧利維·馬爾迪內詮釋安哲羅一角,以清秀飄逸的古典扮相,為演藝圈中的話題人物,並受到全球注目,在拍攝過程中與朱麗葉·比諾什墜入情網,為影壇再添佳話。
讓-保羅·拉珀諾
Jean-Paul Rappeneau
出生日期 1932-04-08
出生地 Auxerre, Yonne, Bourgogne, France   
編劇 
1 The Horseman On The Roof 屋頂上的騎兵 【1995】
2 Cyrano de Bergerac 大鼻子情聖 【1990】
3 Tout feu, tout flamme 【1982】
4 The Savage 荒島餘生 【1975】
5 Vie de chateau, La 城堡之戀 【1966】
6 Fabuleuse aventure de Marco Polo, La 【1965】
7 Homme de Rio, L' 里奧追蹤 【1964】
8 A Very Private Affair 私生活 【1961】
9 Zazie in the Subway 地下鐵的莎姬 【1960】
導演 
1 The Horseman On The Roof 屋頂上的騎兵 【1995】
2 Cyrano de Bergerac 大鼻子情聖 【1990】
3 Tout feu, tout flamme 【1982】
4 The Savage 荒島餘生 【1975】
5 Vie de chateau, La 城堡之戀 【1966】 

《屋頂上的騎兵》《屋頂上的騎兵》
 獲獎資料 
 奧斯卡獎 Oscar
1965 提名 最佳編劇 (Best Writing, Story and Screenplay - Written Directly for the Screen) Homme de Rio, L' (1964) 里奧追蹤
英國學院獎 BAFTA
1992 提名 最佳非英語片 (Best Film not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yrano de Bergerac (1990) 大鼻子情聖
坎城電影節 Cannes
1990 提名 最佳編劇(改編)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Cyrano de Bergerac (1990) 大鼻子情聖
1971 最佳編劇(改編)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Mariés de l'an II, Les (1971)[IMDB]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Toronto
1990 獲獎 最佳編劇(改編)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Cyrano de Bergerac (1990) 大鼻子情聖
法國愷撒獎 CAF
1996 提名 最佳影片 (Best Film (Meilleur film)) The Horseman On The Roof (1995) 屋頂上的騎兵
1995 獲獎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or (Meilleur r閍lisateur)) Cyrano de Bergerac (1990) 大鼻子情聖
1991 提名
1976 最佳導演 (Best Director (Meilleur r閍lisateur)) The Savage  (1975) 荒島餘生

影評

《屋頂上的騎兵》 《屋頂上的騎兵》
戰爭死亡愛情, 是 攝相機底下永恆的主題。
即是如此,亦是如此.
法國南部的 普羅斯旺,世紀的動盪賦予了它一段多姿多彩的過去,正是因為這些傳奇的曾經,所以普羅斯旺也同樣成為了電影人的偏愛.19世紀的普羅斯旺,天空盤鏇著禿鷲,席捲多省的霍亂,抽搐而死的病人,屍陳遍地的村莊,唯一不變的依然是那片一望無際的碧綠山野,明媚的河流,古老的城堡和燦爛的天空。
一個是大莊園的少婦,一個逃亡的義大利騎兵上校,在瘟疫橫行的世界裡共患難而萌生出波瀾不興,纏綿悱惻的愛情。
茱麗葉•比諾什是我很喜歡的法國演員,深陷的眼睛總是想讓人有種想走進她世界的欲望. 奧利維耶•馬丁內茲,又一個美男子.輪廓鮮明,線條柔和,又無陰柔之美.有些像香港的一位叫連凱的男藝人.
愛情染上了霍亂的顏色,是不可救藥的.惟一的出路不是泯滅愛情,就是消滅霍亂。
在這個愛情腐朽而凍結的年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來場霍亂?來洗滌一下我們被世俗腐蝕過的心靈?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矛盾的.有人在霍亂中遺失愛情,有人在霍亂中贏得愛情。
其實,真正的愛情就像霍亂病菌,一旦發作肆虐,就是一次脫胎換骨的重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