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

紀錄片《尼姑》,講述十九歲的瑞典姑娘瑪塔進修道院做尼姑(修女)的故事。導演Maud Nycander為了創作這個記錄片從1996年開始跟隨她和她的家人近十年。出品:Mantaray Film,TV Production,2007年9月上映。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紀錄片《尼姑》劇照紀錄片《尼姑》劇照

紀錄片《尼姑》從1996年開始跟隨瑞典一個鄉村家庭拍攝至今。女兒瑪塔十九歲時進入了瑞典南部的天主教聖衣會修道院。她在一個徹底與外界隔離的院子裡默默生活了十年,每年只有七次與家人見面的機會,並且是在用柵欄隔開的房間裡。紀錄片用交叉對比的手法同時展示了一個選擇遁世獻身教義的女孩清寂的修道院生活和她的信教的家人世俗的家庭生活,通過影片人們看到了兩者之間過去和現在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幕後製作

瑪塔的選擇與她的父母定時的家庭內部宗教活動息息相關。紀錄片描述:“這歸因於她的家庭的體力勞動習慣和不停地追尋人生的意義。”從影片中雖無法得知這個家庭維持運轉的經濟來源是什麼,但是,很驚訝於一個北歐的鄉村家庭過著如此富足的生活。對此,第一個反應是,與南方、與貧民窟對比這種差距里有多少歷史、地理的因素,又有多少當下的不公平貿易的因素。其次,對於這個家庭,特別是其男主人,他有8個年齡相差很大的孩子,他和他的家庭過的並不是一種節儉的生活,這些與他篤信的上帝的要求似乎很有距離。瑪塔與世隔離的修道院雖然有諸多清規戒律,但是生活、靜修環境、物質條件都非常之好,片中並未提及,相信其門檻費用是不菲的。這家修道院裡的生活相對普通瑞典人的生活是世外桃源,而過著富足生活的北歐人相比第三世界窮苦大眾實際上也是生活在另一個世界裡。問題是生活享受在這裡的人,是否知道關心和有興趣幫助同一個星球上其他地方生活困苦的人呢,或者不妨先從自身有節制的消費做起。

瑪塔和其他孩子不僅受到她們的父母規律的家庭內部的宗教活動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這兩位家長非常擅長說教規訓,使人們看到西方的親職教育有其自身的問題,對孩子也會產生揠苗助長的負面作用,瑪塔的小弟弟,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對他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兒並不理想。

拍攝花絮

影片中最觸動的情節是瑪塔和她的小弟弟之間深厚的手足情。瑪塔離開家以後,小弟弟再也不去她的房間了,也努力避免在家裡提及帶他長大的姐姐,他以這種絕情來應對自己受到的情感衝擊。但是在影片分別對姐弟倆的訪談中,倆人不約而同眼含熱淚彼此充滿牽掛。

小弟弟無疑是片中形象最可愛的,特別是在片尾,他獨自隨著〈春之聲〉的鏇律,略顯笨拙地舞動時。無論他成人後由於他的家庭、他的姐姐和來自其他方面的影響,選擇怎樣的人生,God ALWAYS Bless YOU!

相關評價

影片中最值得回味的是瑪塔的小妹妹的話。她也曾彷徨,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結婚生子的平凡人生。她始終與瑪塔保持來往,感情很深。她說:“我很羨慕瑪塔的選擇和她的獨特人生,但是,我還是更加熱愛我自己的生活。”這句話說得多么富有哲理啊!

“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事實就是這樣,人們有多么熱愛自己的生活,人們的生活就有多么幸福。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和生活道路上,都要能把控那些讓人們產生嫉羨情緒的人和他們的人生對人們的影響。每個人都應當努力成為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主導者,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獨一無二,散發出自己的獨特光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