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小房子》作者:維吉尼亞·李·伯頓(VirginiaLeeBurton)1909年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她的父親是麻省理工學院首位教務長,母親則是一位英國詩人兼音樂家。小的時候,每逢生日和聖誕節,父親送給她的禮物不是玩具,而是許多精美的繪本,也常給她讀繪本。因此,她對繪本始終保持著極大的興趣。高中畢業後,她沒有上大學,而是繼續學習繪畫和芭蕾舞,每天利用上課路上兩個多小時的時間畫速寫。離開舊金山之後,她獲得了一份專業素描工作,為許多優秀舞者和藝術家留下了珍貴的身影。
維吉尼亞·李·伯頓一直保持和孩子一起工作的習慣。她會把作品一遍又一遍地念給孩子聽,在觀察孩子的反應之後,加以修正。如此反覆,直到自己和孩子都滿意為止。
維吉尼亞·李·伯頓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車去》(ChooChoo,1935)、《邁克·馬力乾和他的蒸汽鏟車》(MikeMulliganandHisSteamShovel,1939)、《加里可,一匹奇蹟馬》(CalicotheWonderHorse,1941)、獲得1943年凱迪克金獎的《小房子》、獲得1948年凱迪克銀獎的《羅賓·胡德之歌》(TheSongofRobinHood,1948)以及被讚譽為是她的藝術與人生的集大成之作的《生命故事》(LifeStory,1962)。
1968年10月15日,維吉尼亞·李·伯頓因病去世,享年59歲。
內容簡介
《小房子》:小房子每天站在山岡上看風景,除了日月星辰和四季的變化,小房子還看到鄉村的景物隨著挖馬路、開商店、蓋高樓、通地下鐵……而一點一點地改變。結果,小雛菊和蘋果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烏煙瘴氣和行色匆匆的人們。還好,小房子的主人的後代發現了小房子,把她又移到了鄉下,靜靜地欣賞大自然的風景。
《小房子》問世已經有60多年了,獲得1943年的凱迪克金獎。今天人們談論它最多的,還是它對現代文明的擔憂和批判。急劇膨脹的都市,宛如一頭長驅直入的怪獸,轉瞬間就吞噬了小房子、吞噬了丘陵和丘陵上的雛菊和蘋果樹……即便是結尾,儘管小房子得救了,重新在一片長著小雛菊和蘋果樹的丘陵上找到了歸宿,但還是留下了一個懸念,又有誰能保證它永遠不再被現代文明吞噬呢?
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也是一個瀰漫著悲哀的故事。讓孩子體會到大自然的美好、了解城市的建設過程,更熱愛環境、熱愛生命。
參考連結
http://baike.baidu.com/view/1185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