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
【創作年代】盛唐
【作者姓名】李白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⑴
雁度秋色遠,日靜無雲時。
客心不自得,浩漫將何之?
忽憶范野人,閒園養幽姿。
茫然起逸興,但恐行來遲。
城壕失往路⑵,馬首迷荒陂⑶。
不惜翠雲裘⑷,遂為蒼耳欺。
入門且一笑,把臂君為誰。
酒客愛秋蔬,山盤薦霜黎⑸。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飢。
酸棗垂北郭⑹,寒瓜蔓東籬⑺。
還傾四五酌,自詠猛虎詞。
近作十日歡⑻,遠為千載期。
風流自簸蕩⑼,謔浪偏相宜⑽。
酣來上馬去,卻笑高陽池⑾。
作品注釋
⑴《居易錄》:魯城北有范氏莊,即太白訪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者。王琦按:杜甫有《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詩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予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更想幽期處,還尋北郭生。入門高興發,侍立小童清。落景聞寒杵,屯雲對古城。何來吟《橘頌》?誰欲討蓴羹?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疑即此人也。《埤雅》:《荊楚記》曰:卷耳,一名璫草,亦云蒼耳,叢生如盤。今人以葉覆麥作黃衣者,所在有之。《爾雅翼》:卷耳,菜名也。幽、冀謂之襢菜,雒下謂之胡枲,江東呼為常枲。葉青白色,似胡荽,白花細莖,可煮為茹,滑而少味。又謂之常思菜,倫人皆食之,又以其葉覆曲作黃衣,其實如鼠耳而蒼色,上多刺,好著人衣,今人通謂之蒼耳。
⑵江淹詩:“飲馬出城濠。”呂延濟註:“濠,城池也。”壕、濠,古字通用。
⑶《說文》:“陂,阪也。”
⑷宋玉《風賦》:“翳承日之華,披翠雲之裘。”
⑸《齊民要術》:藏梨法,初霜後即收。
⑹《本草》:陶弘景曰:酸棗,今出山東間,雲即山棗樹,子似武昌棗而昧極酸,東人啖之以醒睡。蘇頌曰:酸棗,今近汴、洛及西北州郡皆有之,野生,多在坡坂及城壘間。似棗木而皮細,其木心赤色,莖葉俱青,花似棗花,八月結實,紫紅色,似棗而圓小,味酸。
⑺《梁書》:滕曇恭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本草》:陶弘景言: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
⑻《史記》:秦昭王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君為十日之飲。”
⑼鮑照詩:“從風簸蕩落西家。”
⑽《詩經·國風》:“謔浪笑傲。”
⑾高陽池,用山簡事。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