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明代中期的書壇以吳門祝允明(1460-1526)、文徵明(1470-1559)、陳淳(1483-1544)、王寵(1494-1533)最為著名,他們生活在同時代、同地域,在書法藝術方面都成就斐然,影響深遠,為書史上一奇觀。這四人中,祝允明、陳淳書風以勁健放縱見長,文徵明、王寵書風偏於勁健工穩。所同者在“勁健”,用筆講求力度,結體尚端正,即使祝、陳的狂草亦難脫此風。其中祝、文二人雖學通魏晉、唐宋,但受黃山谷影響較重,祝之草、文之行皆脫胎于山谷,無山谷之溫文爾雅,但大開大合處亦可稱道。陳淳出於文徵明而顛逸放縱以成自家面目,端莊遜於文而姿態過之。王寵用心魏晉,宋後習氣稍少,相比於前三人,個性不足卻韻致為高。
王寵,初字履仁,後改字履吉,號雅宜山人。蘇州人。他一生仕途失意,八次應試,皆不第,僅以邑緒生被貢入南京國子監成為一名太學生,世稱“王貢士”、“王太學”。他一生用心詩文書畫,放意山水,才高志遠,於諸方面都取得了較高成就,其中尤以書法最為知著,他諸體皆能,以小楷、行、草最為擅長,取法魏晉,浸淫於鍾、王,道正功深,書風趨於端莊古雅?在吳門諸子中,他的書法之趣味尤高,這原因就是他心不降唐宋以下,手熟於法度之內,他的筆下無狂怪之病,點畫、結體皆有來處,心境曠達而使字勢開闊正大,無瑣小習氣。他的小楷取法鍾繇,沖和於二王而於古雅中見清淡;草、行法《十七帖》、《聖教序》等而形神兼備。在書法史上學王右軍傑出者米芾、趙孟頫之外就數他和王鐸,而且各有所長;米得王之迅疾,趙得王之端正,王鐸得王之雄厚,王寵得王之蕭散。就氣韻言,王寵為上,惜乎其早逝,未能含和圓融,更進一步。
此草書《李白詩卷》。書於戊子(1528)正月十六日,時王寵三十五歲。作品寬二十五點三厘米,長三百一十厘米,為朵雲軒藏品。內容為李白五古四首,詩境曠遠高邁,意接鬼神,極盡造景抒情之能事。王寵此時書風已自成面目,行筆從容自在,筆勢飛動,氣脈流暢。落款中稱“閒寫李翰林雜作”,可見為心手兩暢之合作。王寵此作為其草書中之精品,既可作為研究王寵書法之珍貴資料,又可作為學習二王書法之借鑑,他學習王羲之之得(如法嚴意放)與失(如實多虛少,稍顯板滯),對於今天學習書法的人都極具啟示意義。
此作書於“金粟山藏經紙”上,此紙為人間罕物,這更增加了該作品之珍貴价值。此卷由朵雲軒供稿
釋文
玩月金陵城西孫楚 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 醉著紫綺裘鳥紗巾 與酒客數人棹歌秦淮 住石頭訪崔四侍御 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 鉤朝沽金陵酒歌吹孫 楚樓忽憶繡衣人乘船 往石頭草裹烏紗(人) 巾刨著紫綺裘兩岸 拍手笑疑是王子猷酒 客十數公崩騰醉中 流謔浪掉海客喧呼傲 陽侯半道逢吳姬卷 簾出揶揄我憶君到 此不知狂與羞一月一見 君三杯便回(撓)橈舍舟 共連袂行上南渡橋興 發歌綠水秦客為之 謳雞鳴復相招
清宴逸雲霄贈我數百字字字 凌風飆系之衣裘上 相憶每長謠 答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常聞王泉山 山洞多乳 窟仙鼠如白鴉倒懸 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王 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肥)肌骨叢老卷 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 仙人掌似拍洪崖肩舉 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 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額慚西 子妍朝坐有餘興長吟 播諸天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 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韓眾騎白鹿西往華 山中玉女千餘人相隨在 雲空見我傳秘訣精神 與天通何意到陵陽 游目送飛鴻天子昔避 狄與君亦乘驄擁兵五 陵下長策效(遏)胡戎時泰 解繡衣脫身若飛蓬 鸞鳳翻羽翼啄粟坐 樊籠海客一笑之思歸 向遼東黃山過石柱巘崿上攢叢因巢翠 王柱(樹)忽見浮丘公又引 王子喬吹笙舞松風朗 詠紫霞篇請開蕊珠 宮步綱繞碧落倚樹 招青童何日可攜手 遺形入無窮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 落蒼耳中見范置 酒摘蒼耳作 雁度秋色遠日靜無 雲時客心不自得浩漫將 何之忽憶范野人閒圍 養幽姿茫然起逸興 但恐行來遲城濠失往路 馬首迷荒陂不惜翠雲 裘遂為蒼耳欺入門且 一笑把臂君為誰酒客 愛秋蔬山盤薦霜梨他筵不下箸此夕忘朝飢 酸棗垂北郭寒瓜蔓 東籬還傾四五酌自詠猛 虎詞近作十日歡遠為千 載期風流自簸蕩謔 浪偏相互酣來上馬 去卻笑高陽池 戊子正月既望閒寫 李翰林雜作雅宜山 人王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