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人啟事》

《尋人啟事》

眼下正值經濟危機,出版界開始挖掘網路部落格“潛力股”。部落格點擊量一億五千萬的足球評論員李承鵬也被出版商路金波相中,並在近日的濟南全國書博會上推出新作《尋人啟事》。

基本信息

(圖)《尋人啟事》《尋人啟事》

作者介紹

(圖)李承鵬和《尋人啟事》李承鵬和《尋人啟事》

李承鵬

著名足球記者評論員,1968年生於新疆,1990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中文系。

曾任《成都商報》體育部主任,現就職於《足球》報,任專題部主任。

出版書籍:足球評論文集《手起刀不落》、《左一刀 右一刀》,愛情小說《你是我的敵人》。

故事梗概

網路原名《李可樂尋人記》,李可樂成立了燈火尋人公司,負責尋找一切人。有一天,有個行將入土的台灣億萬富翁要尋尋找失散的兒子和親人。李可樂利用各種關係打進這個尋親系統里,歷經艱辛,笑話百出,自以為快接近目標時,卻發現被騙了,於是,他又去騙人,一環扣一環,不能自拔。騙局居然成功,他收到船王幾百萬的感謝費,過上了暴發戶的日子。可一個女警察盯上了他,終於事情暴露了,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和女警察之間發生了奇妙的變化……

評價

讀李承鵬的《尋人啟事》,本沒有抱多大的期望,但讀進去之後,卻驚喜不斷,意外連連,讓人格外地愉悅。

這部小說的“野路子”性特別明顯,因為作者並非文學圈內人,也不打算靠寫作獲獎什麼的,只是自己想寫這樣一部作品,並隨心所欲地一路寫來,作品充滿了一種天然的幽默情趣,洋溢著一種渾樸的娛樂精神。

李承鵬程筆下的李可樂,除過做所謂“尋人”、“尋物”的生意之外,就是沉溺於與空姐桑青青的熱戀,但無論是做生意,還是談戀愛,都完全統攝於他的“耍家”性情。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把這部作品看作愛情小說,可能是不夠的,它顯然已超越了愛情主題的單一性,具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

李可樂象他的名字一樣,真是“可樂”至極。他不僅擅於在自嘲、自娛中自我享受快樂,而且也總能給別人帶來許多快樂,在這如許娛樂因素的背後,卻也裹藏著作者不少文字與文學上的特異才情。套用“寓教於樂”的老話,這部《尋人啟事》,可謂是“寓文以樂”。

第一點,是作品人物形象的亦好亦“壞”的“混搭”性。李可樂開辦以尋人為主業的燈火公司,本身就不大靠譜,與其說是獨闢蹊徑做生意,不如說是巧立名目尋開心;而他在為莊家尋找“手鐲”的過程中,也確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橫生枝節和沒事找事上。與人談事,他插科打諢、與人邂逅,他也弄口鳴舌。他以辦事的方式招事,又以招事的方式來混事,包括遇到美女警察康紅,總以調情的方式“套瓷”,幾乎要俘獲這個女警的芳心。但他又真不是一個混混,他的“”與“”,都有一個基本的限度;他始終信守著為青青的家鄉援建一所鄉村國小的承諾,那怕自己再困難,也要拿出30萬元來,甚至為了學校的援建工程,幾次去與鎮長等官僚周鏇。志大才又疏,心誠嘴又貧,有些“痞”,還有些“”,使這個人物成為俗世眾生中既很常見又很特別的“這一個”。女警察康紅關於李可樂的“個子不高,覺悟不低,生意不大,雄心不小”的說法,是對這個人物頗為形象的一個概括,也充分揭示了李可樂難於一言以蔽之的混搭性與複雜性。這種混搭與複雜,使得這個人物難以讓人忘懷,也很值得玩味。

另一點,是作品語言表述的亦正亦諧的“混雜”性。李承鵬的這種語言,披頭散髮得沒有修飾,徑情直遂地少有節制,有種渾然不吝的真實性,又有一種嬉笑怒罵的幽默感。尤其是對如“關關雎鳩”、“窗前明月光”等古詩的篡改式套用,對諸如“鴨”、“拷”、“巴”一類雙關語的巧妙利用,以及在人物語言的雲山霧罩中暗含意蘊,在敘述文字的自然而然中包藏匠心等,都可以見出作者對於語言的高度敏感與充分把控。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部小說是故事成就了作品,人物又支撐了故事,而語言又寫活了人物。混雜而獨特的小說語言,構成了這部作品引人疾讀和耐人尋味的主要因素。

《尋人啟事》告訴人們,李承鵬是可以寫小說的,而且能夠寫出好看的小說。他展現了自己在評論足球之外的另一才情,而文壇也由此增加了一位有銳氣的文學新人,這對於李承鵬自己和當下的文壇,無疑都是好事一件,幸事一樁。

網路口水戰

《三聯生活周刊》副主編苗煒批評我的《尋人啟事》是垃圾作品,這個我同意,因為我實在寫不出高精尖的文學作品,那對我太難了,我說過這本書其實與文學無關,倒和健康有點關,它只是對鍛鍊局部笑肌有些作用,純屬自我消遣。可苗老師又哀嘆現在大部份小說只是消遣,還引用北大中文系吳曉東老師曾對世風不古做出過的重要指示,我們應該進行更艱深的閱讀,要看那些困難的小說,要破開腦中的那塊堅冰。

這個我就不明白了,我一直以為人腦子裡是會進水的,想不到北大教授的腦子裡還會結冰。玩得太高難度了。後來我問苗煒看了多少章我的小說,他說,大約五、六千字吧。只看了五、六千字就發現這是垃圾,真是三聯生活環保周刊副主編。不過我喜歡過三聯,我的朋友、才子苗煒說得也對,我是在製造垃圾。

也許我本身就是垃圾。

陝西省著名作家李春平也在批評我,說我不務正業想來寫小說,可我的問題是還不夠不務正業,因為只有不務正業才能寫好小說,作家就應該是最不務正業的行當。中國現在之所以沒有什麼好作家就是因為他們都太務正業了,他們一般專注三件事,一是收取政府的紅包,二是互相發獎,三是組織起來說別人不懂文學。什麼是中國作家,就是一小群憑智力當不了科學家,憑臉皮當不了官員,憑身板當不了黑社會,憑姿色當不了鴨子……又看不起普通白領、民工、公務員的人,有一天聚在一起,溫兩壺黃酒,互相激動地指認著喔,你原來就是作家,啊,我其實也是作家,生命啊,史命啊,靈魂啊。

就作家了。就坐家了。我曾經看過一個著名作家寫的北京三里屯,說豪華包間裡掛著紫紅色的金絲絨,他其實說的是農家樂或者洗頭坊,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三里屯就不掛金絲絨。所以石康才是個好作家,他寫的東西是生活的,他能寫出打桌球的好場面,是因為他本身就是桌球高手……這些不用說了,還是來說李春平,他又說我不懂小說結構,自我寫小說以來就有無數作家跑來跟我說結構的精緻與偉大,弄得我很自卑,仿佛他們不是寫字的,而是修房子的。修房子也挺好,可是我只修得出一堵牆,不是正可反襯出你們來么,那時,牆,就是你們的牌坊,上寫著“引處唯作家與烈女可以出入”。

還有一些老師說我用了網上的段子,其實我本來就是想寫成一個大段子而不是小說,給大家逗個悶子,按量還不到總段子的十分之一,在此感謝笑話、土豆、飯否、新浪、騰訊等單位出沒的網友。其它的十分之九,比如有老師說那個大奔的故事似曾相識,說對了,你似曾相識是因為你看了我去年的部落格,我去年底就把小說開頭貼出來了,那是我自己的故事,你可以去查,還有那個OK和KO,還有“淶”和“法”,也是我的球評里用過兩次的,還有馮巴杜說貓和《貓》的段子,那是我在哥們太太面前親自出的醜,還有普羅旺斯的故事,是新浪的術術在我寫到這段時無意中電話里講了她遇到的故事,還有那些選秀的故事因為我當過幾次評審……這些沒必要多解釋了,其實趙本山小瀋陽那個一睜眼一閉眼的是去年初網上流傳的,屁精和精闢也是,只要用得好,沒什麼,總不至於讓我們去付著作權費吧,要是找得到,付也是應當的,麻煩老師們告知郵編和地址。真正的問題還不是這些,而是老師們大罵我樹立了一個不正確的英雄觀,像李可樂這樣的混混怎能成為英雄,進一步質問我其實就是那個混混李可樂,比如李春平就說,英雄的內心應該是純淨的,高尚的,充滿正義感的,真正的英雄不應該是行動上的,而應該是精神上的。我覺得李春平說得很對,可是我的問題在於,我身邊的狐朋狗友們都不走純情路線,我只能寫我熟悉的人和事,我的一個朋友就有喜歡幫人搓澡的怪癖,我還有一個朋友就乾過給女友買假LV的事情,我也親眼看到過在別人家婚禮蹭吃蹭喝被現場抓住的情景,那個不倒的希望國小的故事,其實也是真實的,他在監工的時候根本沒想到要地震,他只是為了把學校修結實一些,地震時,他的內心充滿了恐懼,正在接受心理治療……

這也不是地震小說,我不想去碰那個,我想寫的是一個成都耍家的故事,就是玩,大家就不要再裝工業酒精甲醇了,對了,就連這個也有老師來跟我爭論酒精是乙醇而不是甲醇,搞得我還專門去問化學系的人證實工業酒精確實是甲醇。

一個評球的寫本小說就得罪了人,有一些人跑來批評我,尋人啟事成為了尋仇啟示,當然也有一些人來表揚我,謝謝了,但我覺得我也沒有表揚中那么好,那么有意義,有位評論家用卡夫卡的城堡理論表揚了我,其實雖然我很少看世界名著,卡夫卡的就看過變形記,而且還沒看懂,我看過十四遍紅樓夢,可沒一遍從頭到尾堅持完,看得像便秘一樣,因為我不覺得那有多吸引人。

這樣,大家又要來批評我了,說我不配中文系畢業更不配寫小說,是的,我寫的不是小說,而是段子,我只是很想寫一些亂七八糟好玩的事情,用擺龍門陣的方式紀念我和那些哥們、姐們的故事,我不會對文學負責,因為文學從來沒對我們負過責。

要說負責,最負責的是《金瓶梅》,為潘金蓮負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