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演者
相聲介紹

說學逗唱
曲藝術語。相聲傳統的四種基本藝術手段。“說”是敘說笑話和打燈謎、繞口令等;“學”是模仿各種鳥獸叫聲、叫賣聲、唱腔和各種人物風貌、語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相聲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詞。由於某些關係,過去電視上表演的相聲都把所有的歌唱類歸於唱中,這是不對的。只要太平歌詞是唱,其他的都為學。相聲中,常有偏重運用其中一、二種手段的節目,比如《改行》、《戲劇與方言》偏重於“學”和“唱”,《八扇屏》、《春燈謎》以“說、逗”為主。演員也往往以其善於運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風格。
墊話
曲藝名詞。相聲演員登場表演正式節目前的開場白,有時也是一個小節目,吸引觀眾注意或點明正式節目的內容。
入活
曲藝術語。指相聲演出時,用以將墊話引入正題的一段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包袱
曲藝術語。指相聲、獨腳戲、山東快書等曲種中組織笑料的方法。一個笑料在醞釀、組織時稱“系包袱”,迸發時稱“抖包袱”。習慣上也將笑料稱為“包袱”。
三翻四抖
曲藝術語。相聲組織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聲表演時,經過再三鋪墊、襯托,對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製造氣氛,然後將包袱抖開以產生笑料。
一頭沉
曲藝術語。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指兩個演員在表演時,一個為主要敘述者,即逗哏;另一個用對話形式鋪助敘述,即捧哏。由於敘述故事情節以逗哏為主,故稱。
子母哏
曲藝術語。對口相聲的表現方式之一。指相聲表演時,兩個演員(逗哏和捧哏)所承擔的任務基本相同,如通過相互間爭辯來組織包袱等。
抓哏
曲藝術語。相聲、評書等曲種演出時,在節目中穿插進去的可笑內容,用以引起觀眾發笑。演員往往現場抓取插話題材,並結合節目內容,以取得良好結果。
逗哏
曲藝名詞。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主要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甲”。對口相聲中,逗哏與捧哏合作,通過捧逗的襯托、鋪墊,使敘述中逐漸組成包袱,產生笑料。群口相聲增加“泥縫”,其作用與“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
曲藝名詞。對口或群口相聲演出時配合“逗哏”敘述故事情節的演員,現通常稱作“乙”。
馬季先生簡介

之後馬季的創作和表演趨於全面,創作演出了對口相聲如《友誼頌》 、《舞颱風雷》、《多層飯店》、《宇宙牌香菸》、 《五官爭功》等。曾出版《馬季相聲選》和《相聲藝術漫談》。
曾出版相聲選《登山英雄贊》,相聲作品《打電話》、《畫像》及《新桃花源記》等先後拍成電影。
代表作有:
《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贊》、《畫像》、《新桃花源記》、《女隊長》、《白骨精現行記》、《舞颱風雷》、《五官爭功》等。
作品集:
傳搖 吹牛 打電話 登山英雄贊
多層飯店 兒女贊 反正話 哥倆好
跟誰結婚 狗熊大象 畫像 講禮貌
哭的藝術 勞動號子 老少樂 老少樂
禮貌 論捧逗 賣布頭 美
妙語驚人 鬧公堂 女隊長 攀親
請醫生 繞口令 三比零 說一不二
四字歌 特種病 外國 萬紫千紅繞營房
王金龍與祝英台 五官爭功 五官爭謙 戲劇雜談
新地理圖 新桃花園記 學評戲 學越劇
訓徒 一個推銷員 一仆二主 英雄小八路
游擊小英雄 友誼頌 扎針 招聘
找舅舅 找堂會 逐步升級 裝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