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對話集》

《季羨林對話集》是季羨林著述、文明國編的對話集,2009年12月1日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書中所收文字,大致不外以下兩種:一種是各大新聞媒體對季羨林先生的訪問,一種是諸多專家、學者與季羨林先生雙方、多極的對話談天。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季羨林對話集季羨林對話集

本書是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生前最重要的對話、訪問文章的彙編,系在海內外的第一次系統結集。同類書:無。本書之出,可補市場之缺。書中內容涉及諸多領域:近代史、東西方文明、佛學、人性與社會、人類文明的命運與未來等,見解精彩獨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社科文獻史料,對研究上述各領域以及任繼愈先生本人均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本書全球簡體中文版由季羨林先生的著作繼承人季承教授親自授權,人民日報出版社獨家出版、發行。

作者簡介

季羨林季羨林

季羨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梵文、巴利文專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對印度語文文學歷史的研究建樹頗多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主要著作:《天竺心影》、《季羨林選集》、《朗潤集》、《留德十年》、《牛棚雜憶》、《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印度古代語言論集》等。譯著有:《沙恭達羅》、《五卷書》、《優哩婆濕》、《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等。

書籍目錄(節選)

季羨林季羨林

為往聖繼絕學
——訪學者季羨林
季羨林談《季羨林文集》
東方赤子——季羨林訪談錄
灰色的童年灰色的故鄉
六歲離開父母投奔叔父
子欲養而親不待——我的永久的悔
一生考場得意十九歲同時考取清華與北大
陳寅恪學風影響一生
留德十年苦攻絕學
三十五歲任北大教授兼東語系主任
弄不清印度佛教就弄不清我們自己的家底
治學經驗:“勤捉”
只有東方文化能夠拯救人類
散文的精髓在於“真情”二字
人生好比接力賽把自己這一棒認真負責跑完
晚年成了陶淵明的志同道合者
經常剖析自己“自知之明過了頭”
陳寅恪晚年作《柳如是別傳》 深意是愛國主義
人類要同大自然成為朋友這就是我的新千年寄語

文摘

學界泰斗、東方學大師季羨林學界泰斗、東方學大師季羨林

2001年歲末,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的一幢古色古香的小樓里,名揚四海的學界泰斗、東方學大師季羨林教授接受了筆者的採訪。
秦維憲:季老,您提出“21世紀必將是東方的世紀,將迎來東方文化的全面繁榮與復興”,具有很強的感召力。請您談談它的具體內容。
季羨林:“21世紀必將是東方的世紀”,是有根據和學理基礎的。因為歷史上任何一個社會的發展,歸根結底是文化的發展,在推動社會的前進。我認為文化、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不能說世界上的文化是一個民族創造的,文化的產生不是一元的,不能說一個地方產生文化。否定文化一元論,並不是否定文化體系的存在。所謂文化體系是指具備“有特色、能獨立、影響大”這三個基本條件的文化。從這一前提出發,世界文化可分為四個大的文化體系:中國文化印度文化、伊斯蘭阿拉伯文化、希臘文化。這四個文化圈內各有一個占主導地位的影響大的文化,同時各文化圈內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又都是互相學習的,各大文化圈之間也有一個互相學習的關係。所以承認文化的產生是多元的和承認有文化體系是不矛盾的。
一個民族創造了文化,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它又必然接受別的民族的文化,要進行文化交流,這就是文化的時代性。民族性與時代性有矛盾,但又統一,缺一不可。繼承傳統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國文化,進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時代性。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是貫徹始終的。——(21世紀:東方文化全面復興的新紀元)

作者語

零距離探尋一代學人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面對面感受文化大家雍容大度的學者風範。我堅信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世紀,西方形上學的分析已快走到盡頭,而東方文化尋求綜合的思維方式必將取而代之。即在過去幾百年來西方文化所達到的水平的基礎上,用東方的整體著眼和普遍聯繫的綜合思維方式,以東方文化為主導,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華,把人類文化的發展推向一個更高的階段。所以,我的結論是: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時代。我以為,在新世紀,只要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和東方文化中的精華,構築高尚的道德體系,那么,中國的傳統文化、東方文化一定能全面繁榮與復興,中華民族也一定會得到偉大的復興!——季羨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