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戴孝》

基本信息

《孝子戴孝》屬短篇小說,由作者梁一凡創作,第一次登選在小說閱讀網內,2007年完成。

作者介紹

作者:梁一凡
寫過多篇短篇小說 《失業在夏天》《老人,難以承受的孤獨》《上鋪的兄弟》《李老實做業務》等。

文章簡介

初登:小說閱讀網,本文於2007年完結屬於短篇小說。

原文欣賞

孝子戴孝
懷英嬸的兒子揚眉吐氣了,聽說在南方淘了好幾桶金,村里人都為懷英嬸子感到高興,懷英嬸子自己也高興的暗自流淚。廣富是四里八鄉出了名的孝子,即使是對性情怪異,頑固不化甚至令人有點憎恨的父親也有一份理解,對善良仁慈而又柔弱的懷英嬸子的孝順自不必說。小時侯父母經常吵架,父親真的會大打出手,不像別的男人打個面子或氣憤,廣富會拿洗衣服的棒槌狠狠的敲在父親的脊樑上然後抱著頭任父親發落。深夜裡母子倆還抱頭小聲的抽泣。廣富當時就有一個心愿,長大以後一定要讓母親過上不吃苦受氣的日子,當然也會善待父親。父母親現在都老了,掙不到太多的零花錢,日子也過的很是清苦,他很想改善一下他們的生活質量了。和老伴分開過也一直是懷英嬸子多年的心愿,隨著漸漸老去的身體,她知道這一願望只能寄托在兒子廣富身上。只是前幾年廣富的工作事業很不順,想孝順也力不從心。蒼天有眼,發家後的廣富終於有了足夠的經濟能力來實現多年的願望,他給父親很多零花錢,讓他不要再抽直卡喉嚨的劣質煙而改抽好一點的;同時不要再喝用酒精勾兌的老酒了,傷身體。至於父親提出的不要分開他們老倆口的要求不予考慮,懷英嬸子對此事的態度也有點模糊,是不是老了的緣故,人說少來夫妻老來伴。廣富到底把懷英嬸子接到自己的家裡,剛踏進們的懷英嬸子有點不自然,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總是找不到接地的感覺。吃飯的時候老掉飯粒,喝湯也灑。後來慢慢的融入到母親的角色中,只是不再是農村那個懷英嬸子式的母親,而是發達後的城裡人廣富母親的身份。接下來懷英嬸子真正擔負起母親的職責,盡心的照顧廣富一家三口的生活起居,她接受了廣富媳婦的全新理念的培訓,地板怎么拖,衣服領子怎么洗,微波爐怎樣使用等等,懷英嬸子用心的學用心的做,甘心情願!對他們的吩咐絕不說一個不字,就連在接受他們挑刺時的態度也十分的虔誠,兒子說飯要煮的軟一點,媳婦說菜怎么這么鹹,孫子說魚怎么還有骨頭,吃起來真麻煩,“我下回再改,這回做的不好”,懷英嬸子總是用這句話來自責,同時想求得大家的諒解。懷英嬸子的陪著小心被廣富理解為母親善良柔弱的老年化,她知道自己已是殘燭微光了,不能再為兒子分擔什麼,所以只能用這種完全忽略自我的精神來為兒女服務。嘮叨是老年人的天性,就像小孩愛哭一樣,因為老人和小孩的思維能力都處在差不多的水平上,為了表達自己的一個意願,老人想表達清楚就重複的來迴繞,小孩乾脆用哭聲來提出自己的訴求。小孩可以不管大人感受,想哭就哭;可老人老人往往藉助於讓人生嫌的嘮叨,說完了,心氣也就通了。忙的像陀螺一樣旋轉的廣富哪有時間和心情聽懷英嬸子一邊又一邊的講述那些身邊小事和陳年往事。可他又不忍心告戒母親的羅嗦,懷英嬸子又說起廣富小時候喜歡吃什麼,最怕什麼,那年隔壁王老二家的小貓一窩下三仔還送了一個給她之類往事的時候,廣富只是心不再焉的沉默不語著,無心和不耐煩明白的寫在臉上。幾次這樣,懷英嬸子感覺到她的行為她讓兒子難過了,於是不敢在廣富面前絮叨了;廣富媳婦和孫子也很難買懷英嬸子的嘮叨帳;就連小狗花花看到懷英嬸子準備和她對話時都哧溜跑的遠遠的,束之高閣,懷英嬸子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懷英嬸子也變的沉默了,默默的檫著地板,無聲的撣去玻璃上的灰塵,每次在檫那幅掛在客廳的全家福時,仿佛總能看到廣富父親欲言又止的看著自己:“城裡的高樓不接地氣,生活習慣也不同,你住不慣的”,看著看著眼角就濕潤起來。廣富是孝順的,他一心想讓母親吃好喝好再住住農村沒有的大房子,母親喜歡吃什麼就一直買什麼。過去窮現在富了,富了自然要好吃好喝,他就用大魚大肉來滿足孝順母親的願望,當然具體吃法要按城裡人的套路來,入鄉隨俗嘛。廣富記得母親喜歡吃魚,就天天讓母親做清燉魚,正好小寶也喜歡喝魚湯,於是湯歸兒子肉歸母親。懷英嬸子是喜歡吃魚,可像這種淡白無味的魚她還真沒吃過,她胃口淺,聞著腥味就反胃,可兒子讓她吃是孝順,她能不吃嗎,於是每次都咬牙吃掉,再趁刷碗的時候吐在水槽里。廣富還經常帶點補品回來,都是些朋友間互相轉手的被電視廣告稱之謂瓊漿玉液的東西,他想老母親辛苦了一輩子該補補了。懷英嬸子哪裡碰過這些高級玩意,胃同樣認生很難接受,因為量少且聽廣富說很昂貴,所以每次想吐出來時她都用力憋回去。吃了一段還真有效果,面色紅潤了,潮紅潮紅的。就是覺得有時候頭暈還經常流鼻血。醫生說是高血脂兼高血壓,吃蘿蔔青菜的身體和那些管長生不老的東西相剋。廣富還是想盡法子來孝順母親,花再多的錢他都不在乎。這在親戚朋友圈子裡傳為佳話,就連老家的鄉親們都知道懷英嬸子現在過的是一種錦衣玉食的日子,惟獨廣富的父親不那樣認為,看來人們說他是怪人一點都沒錯。懷英嬸子有想過回老家,可顧慮重重。她想繼續照顧兒子一家的生活;她不想辜負兒子的孝心;她也不能讓鄉親們有關於在兒子家呆不下去的任何誤解;還有就是繼續讓古怪的老頭子繼續受點罪;再有兒子和媳婦經常鬧矛盾的事讓他放心不下,夫妻倆吵架是最讓懷英嬸子感到恐懼的事情,她的嘮叨又派不上用場,誰也不會聽,她會像小孩一樣的無助,就在廚房間不停的摩挲著一個碗,一個碗要洗上半個小時。懷英嬸子繼續承受著兒子的孝順,雖然有點不堪重負的感覺了。孤獨,沉悶,壓抑,恐懼這些她根本不會表達的詞語已經匯集她一身,而她還是甘心情願的服務著這個家並接受兒子孝順的服務。一天冬天的早晨,懷英嬸子再也沒有醒過來,她在兒子孝順的包圍下悄悄的走了。一輩子的榮辱得失終於化上了一個句號。最讓廣富痛心的是還沒有盡完自己的孝心。送骨灰回老家的那天,廣富披著一幅素白超長的孝布,足有好幾丈長,被悽厲北風抖出好幾個大波浪。鄉親們都為懷英嬸子感到欣慰,你看孝子戴的孝真是大氣!就憑那塊孝布就可以把廣富的孝心昭白於天下!(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